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志丹博士的《道德经营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已面世。该书镌刻着作者近年来在企业伦理领域致思求索的心路历程,看得出他对企业伦理的当代走势有着敏锐的理论洞察力。该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理路是:阐述了道德经营的一般逻辑(即概念、合法性、核心价值、基本价值、关键环节、人格范式)和时代境遇(即责任伦理、人权伦理、财富伦理、信息伦理、时间伦理、空间伦理问题),系统回答了道德经营的概念、原因探秘、实践路径和时代境遇等四大问题,试图重构企业战略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深入系统地研究其科学内涵及质规定性对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包括农地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营方式三大构成要素.其中,农地产权制度层面的集体所有制规定性、农业经营主体层面的家庭经营基础性和农业经营方式层面的规定性是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质的规定性."坚持"和"完善"的统一,构成了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演变逻辑.  相似文献   

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道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林 《经济管理》2001,(18):23-26
本文阐释了企业经营道德的内涵,在剖析了中国当前主要的企业经营不道德现象、提出了其严重后果后,着重分析了经营道德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道德体系的任务与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经济伦理的角度提出效率的道德问题,通过对西方三种主要的效率论证理论的比较分析,力图建立一种较为完整合理的关于效率原则的道德论证。该道德论证的核心理念是,不能把市场经济的效率仅仅看作是一种天然价值(善),其价值可欲性和道德合理性必须在人类行为的合目的性与相互性语境中求得证明。因此,效率原则作为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能被看作是价值生产性的纯经济学概念,其正当合理性论证不仅需要最终诉诸于人类生活的目的论解释,而且也需要得到分配正义的道义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营的伦理模式一般可分为不道德经营模式、道德经营模式和非道德经营模式。企业伦理类型包括企业科技伦理、企业生态伦理、企业经济伦理和企业管理伦理等四种类型,其内容则是以企业伦理原则为统领,以企业伦理规范为具体内容而构成的相对独立的价值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道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关联尤为显现。对此应对二者本身作价值论证。从微观经济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问题,说明经济与道德在价值层面是辩证统一、互为依存的,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所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必须要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道德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7.
企业道德建设的构想: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行为失范而引致的危机日益凸显着企业道德的价值。企业道德涵盖“企业之道”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和“企业之德”层面的企业品行。企业道德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缔造长青基业的源泉。企业的第一属性社会性赋予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系统地建构了企业道德建设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讨个体道德与企业道德的内在联系,学习从伦理思维的高度分析问题、培养人文精神、习惯道德关怀,并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问题展开正确分析与决策,阐述如何在企业中坚持道德管理、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运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的出现既体现了经济自身运行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也蕴涵着社会伦理演变中的道德必然性和内在的合道德性价值依据。循环经济的道德特性从根本上说是对自然生态的终极关怀和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伦理是伦理观念和伦理实践的统一,它既是一个伦理观念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自我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伦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涵盖企业内外部道德关系而形成的企业特有的伦理理念、伦理观念、价值目标、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精神、道德传统及道德实践的总和。在阐述企业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中国企业伦理现状出发,综合部分企业伦理问题案例,论述了企业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危害,并进一步提出了企业伦理建设的建议及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分别提出“道德人”和“经济人”两个概念,揭示了人性中利己与利他两个看似矛盾却又统一的方面,引发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伦理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道德价值的冲突、妥善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最终达到“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和谐是中国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道德生产力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生产力由知识生产力与道德生产力两部分构成,道德生产力是由个体经济伦理、经济组织伦理和经济体制伦理三个层面构成。道德生产力具有不同于知识生产力的依附性与多维性的两大特点。道德的方向性与生产力的方向性并不完全一致。道德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道德的提升与生产力发展的同步。  相似文献   

13.
孙超  赵国杰 《经济师》2004,(3):163-163,165
文章探讨了确定道德型经营战略目标的原则与基础 ,指出确定道德经营战略要坚持两大原则 ,夯实两大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盖玉妍 《生产力研究》2012,(3):130-131,166
文章从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和旅游企业信用缺失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旅游企业的道德困境,揭示了旅游企业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并从企业的伦理责任、重新认识企业中"人"的意义和领导者道德示范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旅游企业道德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道德,即生态伦理,早在20世纪60年代,莱奥波尔德、诺顿等人的诸多文献中就多次提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世界人口迅猛增加,使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呈加速之势,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它应成为21世纪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建立公民生态道德的必要性生态道德,是“世界伦理”(亦称“全球伦理”或“普世伦理”)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释。从伦理学意义来说,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个体稳定的道德态度及道德行为倾向。领导者的伦理人格是政治主体在道德文化和现实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持久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形而上的价值理念、道德品格、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17.
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问题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权利定义必须包括资格、要求、权力、利益、自由五大要素。道德权利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规定,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利。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不相对应意味着人类生活理想状态的破坏。道德义务的非权利动机性,既说明道德不以道德权利以外的利益为动机,也说明道德价值的崇高不为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分离、不为非道德的对待所动。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理清理性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演进脉络和分析、归纳、总结现有理性经济人的伦理研究和论争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前提、内在规定性、经济责任的角度,以及道德等因素对偏好和偏好驱策下的效用选择影响等方面论证了理性经济人不是非道德主义者。同时指出遵循市场和交易规则的伦理要求是理性经济人的合理边界,超出这一边界理论便成谬误,因而理性经济人是在资源和一般道德双重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效用)“最大化”的道德人,互利双赢是其道德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道德责任和企业的道德血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经济与道德、企业与伦理并非毫无关联,而是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合乎道德的行为是市场有效运作的前提,也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伦理问题是企业生存的深层次问题。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经济行为必然涉及一定的社会关系,必然体现为伦理问题。要想使企业具有道德血液,一是要加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用他律的外在机制保障企业的"道德血液"不至枯竭;二是要建立以企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打造具有"道德血液"的造血机制。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历史证明,道德形态影响着法律的内容,法律随着人类伦理道德取向的变化而变化,二者所反映出的伦理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新时期,在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之下,法律也大有吞并道德之势。从长远来看,这是十分危险的。法律源于道德,最终法律还要回到道德中去,唯有道德才能伴随人类社会始终。只是由于现代人类社会中残存的旧道德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不得已而为之,现阶段只能实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