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柳松 《生产力研究》2005,13(12):189-191
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文章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体制等三个方面对股权融资偏好悖论进行了解读,指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动因、公司控制机制的错位和治理机制的扭曲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原因,转型时期的双重企业体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2.
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   总被引:128,自引:1,他引:128  
本文以深圳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我们采用剩余收益模型计算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分别以披露总体质量与盈余披露质量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发现,在控制β系数、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杠杆率、资产周转率等因素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样本公司边际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还发现,盈余平滑度和披露总体质量是影响样本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主要信息披露质量特征。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融 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而言 ,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 ;对股权融资而言 ,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在资本市场发达国家 ,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 ,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 ,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 ,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 ,债务成本往往低于外部股权筹资成本。他们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 ) ,其次是债务融资 ,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也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的倾向 ,但债务融资的顺序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 ,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十分明显。本文在对这一偏好的行为表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成因及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剖析 ,并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问题进行探讨。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表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呈现出强劲的股权融资偏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造虚假财务报表、热衷于包装上市自从我国内地设立股票市场以来 ,上市几乎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融资的唯一模式。不少企业似乎特别热衷于股票发行与上市 ,为了达到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标 ,一些企业甚至不...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本文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表现和弊端,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和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庞博  赵艰申 《技术经济》2006,25(11):68-69115
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的啄食顺序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反,表现出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特征;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比重偏高,内部融资比重偏低。本文从公司金融角度出发,结合目前中国国情,分析得出国内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如此热衷的原因主要有:股权融资的成本优势、股权分置和国有股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厦经济高速发展期企业的扩张冲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2-2014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和所在经济环境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两种影响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高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势可以使它们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更小.结论表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特别是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公司,关键在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并根据自身情况衡量披露成本,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对于商业信用的提供者来说,了解并评价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可以降低商业信用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7.
李秀花 《时代经贸》2009,(5):146-148
【摘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上市公司自我积累较低、融资渠道不畅、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股权结构是造成内源融资比重低于外源融资、直接融资中偏好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应提高自我积累、扩大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优化股权结构等相应措施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8.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应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同时由于债务融资可以带来税盾收益,能有效增加股东价值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然而中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存在一种偏好,这与资本结构理论相悖。以东方明珠为实证样本,从融资成本和收益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股权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价值。同时分析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偏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企业资本结构指企业取得的各项长期资金来源和组合和相互关系,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呈现出重股轻债的倾向,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严重偏好股权融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因素有:资金成本、企业规模、破产成本、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成本,综合权衡上述成本可以得出上市企业融资方式的偏好顺序,进而部析了造成我国企业融资偏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对此 ,理论界一般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偏低。然而 ,本文分析表明 ,融资成本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为此 ,我们进一步采用Logit模型 ,从融资成本、破产风险、负债能力约束、代理成本和控制权等因素多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企业资本规模和自由现金流越低 ,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则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但本文研究未发现企业破产风险和成长性指标对企业融资决策有影响。同时 ,本文研究还发现 ,股权融资成本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概率正相关。本文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Logistic模型,以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150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和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主要受融资成本、公司特征以及内部人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减弱上市公司内部人攫取私利的动机和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2.
对沪深两市2009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情况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如公司规模、上市年限、审计机构、大股东股权比例都对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产生影响。其中,规模越大,大股东股权比例越高的公司越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相反,审计机构规模越大,上市年限越长,越不愿意披露。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视角下上市公司外源融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控制权为视角,通过构建统一的数理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期限条件下的债务融资和不同融资对象的股权(再)融资,得出了如下结论:在不影响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越偏向于股权融资;融资金额越多,越偏向于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201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主板非金融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盈余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首先笔者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为在样本期间内自愿连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披露公司)匹配了一组在公司特征上相似的、但在样本期间内没有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非披露公司),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法比较分析了披露公司和非披露公司在盈余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上的差异。笔者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高,权益资本成本低。倾向评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从2011年起逐步推行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公司管理层进行内控信息披露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最近十年503家上市公司发行的984只债券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产权性质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债券融资成本正相关,制衡度与债券融资成本负相关。进一步检验发现,股权结构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比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产权性质发挥了调节作用。本文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司债券定价理论,为发行人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投资人评估债券投资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并为监管部门完善债券市场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In the next decade Australia will experience a substantial privatization program. This represents a switch away from public debt financing towards public equity financing. In this paper, estimates of the likely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s privatization program on corporate financing are provided. The main result of an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equities along with a commensurate reduction in the supply of government debt is to caus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cost of equity, thereby creating incentives for corporate financiers to emphasize reliance on debt financing relative to equity financing. The estimated effect on the weighted cost of finance in the economy, while positive, is small  相似文献   

17.
采用修正的优序融资检验模型和Odered_Probit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偏好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外源融资偏好,而在外源融资中更偏向于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内源融资、债权融资。通过Pr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Roe、GDP增长率、金融机构对人民币贷款总和、3-5年贷款利率、不良贷款率、股票市值/GDP、换手率、现金流缺口均会对融资行为的选择构成影响,而市盈率、Tobin’sQ指标对于融资行为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融资效率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融资效率评价的传统模式进行研究,本文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融资政策选择三个角度入手,研究了影响和决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判断这些关键因素的状态来预判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对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进行预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后评价,本文的预评价效果更加"治本",能够为上市公司决策者提供及时的判断依据,引导其融资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