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深入了解河南省对高职税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提高税务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使税务专业成为紧跟市场、贴近行业的专业,我们从2015年至今通过深入企业,对兄弟院校进行参观学习等方式,对税务专业用人需求、人才规格要求和兄弟院校的做法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一、调研的方式和内容深入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例如河南省东方丝绸有限公司、河南省大通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南胜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南大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日益注重培养人才。当今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大量促进社会教育进步的人才。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究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为此,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的特点、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为培养应用型教育人才带来借鉴和指导作用,从而促进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目前财税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实践"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较多的侧重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难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财税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本研究试图以培养财税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出一套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未来我国财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会展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进行会展专业教育以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业界和高校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会展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会展人才结构层次,针对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优化实施课程模块设置,旨在为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各类实践性与操作性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任务,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税务技能型应用人才需求的逐渐增多,为了大多高等职业类院校都陆续设置了税务专业,设置该专业的意图就是为满足社会对税务人才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建设,税务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中还存在诸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能够办好税务专业,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税务人才的需要,本文从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分析高职税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11-12日,由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税协")主办,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辽宁税专")等单位承办的"中国财税教育培训2015高峰论坛"在大连举行。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卢仁法,中税协会长宋兰、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林军以及来自注税行业、律师行业、企业、高校、财税教育培训领域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宋兰会长致欢迎词,并同辽宁税专校长佟俊海、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阚澄宇共同启动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市场上的营销人才极度短缺与高校中营销学生难以就业同时存在。这一人才供需矛盾,充分说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本文试图构建了一个具有"4P"特色的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教学对接市场,课程对接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思路,搭建了具有"4P"特色营销专业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全民大众,一直以来都是成就国家强劲、民族兴盛、世界繁荣的参与者、建设者以及见证者。高校,作为高端建设人才或专业领军人才集聚的大型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并输送向社会的功能。于是,顺理成章地促就团体标准及其运转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担当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普遍存在的事实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思政培养"和"专技培养"两大显著版块。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注册税务师同心服务团主办的"‘新三板'挂牌难点与涉税业务解读——便民办税春风行2014同心税收大讲堂公益活动"于2014年4月1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公益大讲堂是注册税务师行业积极参与国家税务总局第23个全国税收宜传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为企业与专家提供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使企业了解"新三板"相关税务问题和解决方案,并使中国注册税务师同心服务团发挥税务服务专业优势,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渗透至教育领域,并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技术为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该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已经成为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视域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工商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刘芳 《价值工程》2010,29(34):171-172
教育主管部门等开始意识到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应该都按照专业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而是多种模式共存,复合模式应更多,只有一小部分研究型大学可以继续按照专业人才模式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朱越  韩凤晶 《中外企业家》2013,(27):240-241
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企业家精神"内涵入手,分析目前企业家精神在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局限性。探讨适合现状的有效的工商管理专业"企业家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崧 《财会通讯》2008,(8):86-88
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等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树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不断完善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从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会计专业创新学分制度、专业导师制度等方面,探讨了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方法以及保障对策,以期提高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并且具有专业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酒店行业快速崛起,一大批酒店品牌得到迅猛发展,酒店集团的规模、豪华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行业背景下,高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酒店行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市场的平衡发展。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把握市场动态,了解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出发,构建新型的人才供给模式。本文立足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概况,阐述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探索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供给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32):176-179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开办情况和国内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现状,总结了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果还表明国内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构建了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肖静 《中外企业家》2012,(23):153-154
人才培养方案是地方师范类高校开展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是人才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总结分析目前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本专业和其他地方师范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青海  马涛 《物流技术》2009,28(7):259-262
指出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巨大,而目前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学科地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提出高校应当加深对物流教育的研究,开展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的多方合作,培养合格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提高物流产业竞争力,专业人才培养是关键。文章通过析南通市物流人才供求现状,探讨了物流专业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来自涉税专业服务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立足专业,聚焦税务师立法、公益慈善、助企纾困等议题,深入基层调研,切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加快税务师法立法步伐蓝逢辉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税务师法的立法进程。他认为,税务师行业立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宏婧  解娇娜 《物流技术》2014,(13):494-496
指出由于各种条件制约,目前高校物流专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物流会计人才的培养。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大背景、专业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信息化设备等各种信息化条件为物流专业教育改革优化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优势,借助这些信息化条件优化专业教育是推进企业物流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基于以上思路对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物流专业教育改革优化推进企业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