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当前钢铁产能过剩、冶金行业经济持续低迷、进口煤大量增长,煤炭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下滑。目前,煤炭行业正面临着市场"寒冬"和萧条带来的经营困境和挑战。许多煤炭企业自发减少产能,一些地方煤矿因营销渠道不畅,采取了减产或者暂停生产的应对措施,全国煤炭产量、销量和运量同比都有3%以上的降幅。郑煤集团超化煤矿是以生产原煤为主的企业,直接受到了  相似文献   

2.
从煤炭"黄金十年",到产能过剩、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环保限产,煤炭市场跌宕起伏,煤炭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煤炭应收账款的管控,才能为企业盘活资金,降低融资费用,规避呆坏账风险,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控体系构建与研究是改变煤炭企业销售收入与资金回款不对等的需要,是增强企业资金周转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应对煤炭市场变化的需要,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由于煤炭产能过剩、煤炭有效产能、煤炭产量过剩,煤炭产量增加量持续超过需求增加量,导致煤炭市场疲软,产品供过于求,库存积压比较严重,整体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呈大幅度下滑趋势,不少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难,煤炭企业进入全面亏损阶段,下一步可能还要进入更加困难的时期,整个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这个环境下,作为国有煤矿企业的各生产队组处在困难的最底端,生产不稳定、工资持续下降、安全压力大,甚至面临停工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顾问武承厚在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分析预计表示,今年煤炭市场长期看好,短期受阻的总趋势不变。武承厚说:“通过分析一季度的煤炭产业实际情况以及宏观经济走势,我个人认为,受煤炭下游行业产能过剩,需求回升速度缓慢,以及煤炭产能过剩,二季度煤炭市场总体上仍处于下行区间。”  相似文献   

5.
受煤炭市场需求不足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亏损面扩大。不少煤炭企业采取扩量、降价的方式抢占市场,形成“以过剩应对过剩”的局面。我国煤炭行业逐步进入“大矿时代”,大集团之间的恶性竞争将对煤炭产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煤炭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下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销售十分困难,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跌,货款回收异常艰难,整个煤炭行业的亏损面不断扩大,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压力巨大。目前,煤炭行业正面临着市场"寒冬"和萧条带来的经营困境和挑战。涌鑫矿业公司作为其中的一员,同样未能幸免。如何摆脱经营困境,扭亏为盈,是摆在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甚至是很多同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煤炭企业面临困境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力争在逆境中求得企业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煤炭业的发展,煤炭产能大大提高,导致煤炭市场需求增幅减缓,煤炭产能过剩的趋势开始凸显。在此关键时期,开滦集团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坚持精化管理、创新理财,在规范财务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8.
煤炭的冬天?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3月,全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为-27.6,比2月下滑8.3点,反映煤炭市场依然偏冷,且程度加剧煤炭号称中国的"工业血液",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狂飙突进之后,它随着经济飞速增长而紧俏,又随着增长减速而滞销。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3月,全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为-27.6,比2月下滑8.3点,反映煤炭市场依然偏冷,且程度加剧。从产能不足到库存大量积压,2010年到2012年短短的两年间,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冰火两重天",受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及假期因素影响,煤炭市场需求转冷,"去库存"的过程导致煤炭价格迅速大幅下滑,同时受2011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煤炭市场状况2013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煤炭及其下游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煤炭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导致煤炭市场严重疲软,产品供大于求,煤炭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经营压力特大,很多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山西、内蒙等地许多煤矿开始限产、停产,今后,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煤炭市场较为低迷,国外煤炭的冲击、国内生产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使得煤炭的价格不断下滑。面对严峻的形势,本文对当前国内市场的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明确了国内煤炭经济形势,结合对新煤炭政策的分析,探讨了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收益连年下滑,2015年更是遭遇历史罕见的"严寒期",煤炭企业受产能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市场低迷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经营也出现新的困境。在煤炭市场的低迷期,为什么不同企业受影响程度不同,哪些因素制约了煤炭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哪些因素促进了绩效的增长,通过评价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利用2015年煤炭行业的低谷期,对煤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发现煤炭企业的经营短板,而且还能够有效评价企业在寒冬期的各种指标的特点,从而查找到经营绩效的优势方面和短缺方面,在煤炭形势好转之后将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在对我国沪深两市煤炭上市公司年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能够代表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对结果再次进行聚类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探究我国在当前低迷环境下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及其能力、成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受国内煤炭产能增长、进口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煤炭价格、企业利润明显降低,煤炭企业的"黄金十年"似乎已成历史。从长期看,煤炭市场将进入新一轮高成本、低增长、低盈利甚至局部亏损的深度调整周期,煤炭价格"理性回归"乃大势所趋,因此,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是我国煤炭企业应对危机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当前,煤炭行业正遭遇着非常复杂和严峻的经济形势,煤炭市场需求萎靡不振,煤炭价格下跌、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困境越来越明显,这种形势下发挥好团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煤企团青工作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对策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逆转,国内煤炭行业产能明显过剩,进口煤炭大量涌入,清洁发电的增速加快,导致煤炭社会库存大量增加,销售陷入持续的困境之中,煤炭结算中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在此之际,必须重视煤炭回收中的呆、坏账风险,加强煤款回收的风险防范管理。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诸多煤炭企业面临煤炭滞销,煤价持续下跌,效益严重下滑,企业经济运行受到严峻考验.中国煤炭市场急剧变化,煤炭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针对当前的煤炭市场形势,煤炭企业就如何有效应对煤炭市场危机,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需要有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一直占70%左右,煤炭作为能源支柱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3年,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彻底宣告终结,煤炭价格一路回落,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煤炭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产能过剩、规模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煤炭企业如何从容应对危机、破茧重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只有拓展"五个通道",才是煤炭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煤炭经济运行不见起色,促使当前煤炭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煤炭大量积压,市场持续低迷,产量下降,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难以改变,煤价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农民工是煤炭企业职工队伍中的基础力量。作为煤炭企业来讲,生产一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农民工,他们是矿井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同时在煤炭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煤炭经济下滑压力下,煤炭企业在加强农民工队伍建设中,更要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炭行业实施化解过剩产能,并为促进煤炭整体供需平衡,推动煤炭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专门制定了系列产能置换政策。作为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如何抓住政策窗口期机会,充分利用置换政策最大化为企业争取利益,助推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一项急迫且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实际情况,阐述了将产能置换指标转为实际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16):43-44
随着"十三五"能源规划的颁布实施,作为开局之年,国家通过对煤炭供给侧进行大刀扩斧的改革,进而实现降产能的目的。但自7月以来,煤炭价格一路陡涨,客观上对国家经济整体宏观战略规划及去产能实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分析本轮价格异常波动原因,总结提炼煤炭价格异常增长的因素,并由此推及对煤机制造行业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78-2016年我国GDP和煤炭消费变动数据及2014-2017年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煤炭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朱格拉周期"(9~10年)现象,煤炭去产能的"最低"点是煤炭经济周期下行的"谷底"点,此后会按经济周期规律"转机"回升.煤炭去产能应由调供求转向调结构,发挥煤炭市场价格"晴雨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