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变迁是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国防科技工业的制度变迁分为经营制度变迁、产权制度变迁和管制制度变迁三类,并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个制度因素对于国防军工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军民一体多元化发展代表的经营制度变迁、非国有资本注入代表的产权制度变迁对军工企业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技术因素或者技术变迁对国防军工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的结果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军工企业资本化运作、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以及完善军民融合法律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5年以来日本非常重视在用途上既能军用又能民用的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但是,日本最初却是从意图(善意或恶意)上来理解军民两用技术的。日本对军民两用技术理解上的变化也反映在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与规范上,同时,日本的学术团体对此也做出了应对。从调查问卷反映出的实际效果来看,以日本学术会议“声明”为代表的相关规范受到了大学等研究机构的重视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从参与防卫省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推进制度”的现实表现来看,日本政府的激励或诱导政策也体现出一定的效果。目前,在日本关于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及其政策与规范还存在一些争论,但作为“政治大国化”国家战略的具体反映与表现,日本会越来越重视充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来发展现实和潜在的军民两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装备研发投资中介,是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具有军民融合性质的、以促进军民融合式装备研发为目的的投资中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军民融合性质的投资中介。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动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有力举措。国防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碎片化和滞后性已经难以满足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军地分离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已经制约到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防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不相协调、互相制约是两者不能有效协同的根本原因,需要通过健全法规体系、明晰主体权利义务、加强军地协同管理和提升转化效率来实现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的有效协同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为中国军工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引民入军”、“军民两用”,这己成为21世己国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抉择,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良性互动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在南京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的倡议下,2008年4月17日,于第八届重庆高交会会议期间,重庆茶园新区东港工业园、南京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转化中心、武汉长城创新科技园、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研究中心5家单位共同建立了中国军民两用科技产业园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旨在促进全国各地军民两用科技产业园区间的工作交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燕 《特区经济》2014,(4):180-181
在全球新的国际战略与中国经济结构和国防布局调整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研究美、饿、日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模式及对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探索军民融合产业突破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军民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积极开展军用与民用领域技术的双向转移,以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能力。文章对我国军民技术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军民技术转移的路径,希望能对加快我国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促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栋  张侃  陈平 《科技和产业》2017,(6):127-131
通过在CES生产函数中引入国防支出变量,并运用ARDL方法建立ARDL-ECM模型,探讨了国防支出与就业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国防支出在短期内促进就业,但从长期看,我国国防支出的就业效应为负。研究结果表明要使国防支出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长期发挥作用,需要从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事技术创新、军民融合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国防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拥有庞大军工企事业单位,国防部将研究所和工业企业移交国防和非国防部门管理,并要求军工综合体企事业单位停止私有化改革,保留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和骨干,为企业生产民品、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同时致力于军转民工作且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我国国防工业改革应借鉴俄罗斯军工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界发展格局,高瞻远瞩地提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要贯彻军民融合的方针,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设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在此我想,用军民融合发展的方针建设新青藏, 宣传柴达木,也是再恰当不过了.实际上,我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国防工业必须充分利用非公经济的资本技术优势,使其适应国防工业的发展要求,加快国防工业的发展进程,这既是富国之策,又是强军之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改革升级不断深化,军民融合产业作为综合国防和经济建设双重属性的战略性产业,需要全方位整合升级.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统、融、新、深"的四字发展战略,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坐标.  相似文献   

15.
"军民融合"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作为国防工业建设的最高理论,凝聚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结晶。它是我党军民结合思想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也是对当今发达国家军民一体化实践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的战略定位。文章以通化市军民融合医药产业体系构建为例,探讨军民融合医药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阵营性的加剧,2018年初始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美贸易战、全球消费疲软、投资者信心不足……这些都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作为国防实力重要经济主体的军工企业,肩负着科技前沿探索、产业支柱和政治博弈的重任,而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也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军民融合不但可以解决和平时期技术的转化和延伸,并且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是以西安军民融合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因子及提取方法,并分析其经济价值,最终形成适合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西安模式",分析思路和部分因子还可推广到其他行业用于企业评价。  相似文献   

18.
军民融合对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和增强国防实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推进居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就居民融合产业基地的金融支持模式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方位军民融合,推进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搞好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的互通、互补、互动和互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推进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区域经济和和国防经济的双向开放机制:建立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良性互动机制以及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明德 《宁波通讯》2012,(23):22-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宁波军地早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大胆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引领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下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