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飞 《中国西部》2011,(19):26-27
费孝通先生认为,与历史上汉族对周边少数族群的不断吸纳和同化过程相反,汉族周围的羌、氏等族群在历史上总是以供应为主,如同长江和黄河一般源源不断地向周边民族输送着人丁、文化、风俗习惯等。中华文明的巨大海洋就是在这多元文化不断交汇融台当中逐步形成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些少数族群不为中华文明之海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正某种程度上,新族群的构成中,"悲情月光族"、"穷忙族"、"扑满族"等,已经成为巨变的中国里饱含时代特色的注脚。而通过这些族群的研究、聚焦和关注,则是社会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客观命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挤在上下班的公交地铁上,虽然穿梭于写字楼中,但工作内容与传统白领有巨大差异,工资卡里扣掉房租后的余额少得可怜,就算有钱也不轻易走进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他们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外乡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闯荡,成为都市新移民。  相似文献   

3.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为基础,促使族群文化心理与新环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为重要内容,重构族群心理的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福建地区重要民族之一,畲族的族群变迁史,不仅关系着畲族本身的历史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东南地区各族群相伴相生的历史进程。畲族的族群起源和迁徙又是其中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前辈研究颇著,"畲为越后说""畲为武陵蛮"等不同观点争议不断。本研究试图从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一方面从畲民历史上游耕的生产方式入手,讨论其族群特性,对史书记载中不同时期"畲"的族群做出辨析。另一方面,在对畲民族谱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追寻到其最初迁入福建东部(现主要聚居区)的原因,是宋元战争中的"畲军"编入屯田,以及明初闽东卫所屯田的设立。宋元时期的"畲军""畲寇"是史料记载中最早明确出现对"畲"的族群书写。通过对史料的爬梳,本  相似文献   

5.
今年山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继续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努力建设‘智慧山东’"。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融合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一体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倍增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产城融合"应实现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吸引高素质人群为本,集实体产业发展、创新集群导入于一体,致力打造将产业功能与居住、生活、休闲等社区功能有机结合。"产城融合"不仅仅强调城市与产业同步发展,实现产城互动,更着眼于"人"这个核心。产城融合过程中,必须实现以"人"催生产业升级和城市嬗变,以产业促进人口集聚和城市转型,以城市实现"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石中坚 《开发研究》2015,(1):124-128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呈现出多途起源、多个中心、多样发展的态势,是民族史问题研究中的定论。运用"多元一体"理论来审视属于地域性的潮州民系文化的形成以及与当地的土著畲族的互动与融合,其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出一辙。畲族文化成为潮州文化中的元素存在,体现了文化上的"先入为主"现象;而潮州文化对于畲族文化产生强势影响,又反映出文化选择上的"择优相依"特征。为此给各民族以平等地位,有意识地保护各民族文化,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气本论"一词在1975年被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气本论"、"理本论"和"心本论"的道学三分范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唯物主义"气本论"话语的兴盛期,学界制造着唯物主义"气本论"和唯心主义"理本论"、"心本论"的斗争。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两军对战"的消淡,唯物主义"气本论"话语也开始消淡,越来越多的学人在形式上不再使用唯物主义的话语范式来讨论"气本论",但是,在内容上"批判的论述"依然存在,"气本论"研究范式的本质并未改变。不少学者延续着唯物主义"气本论"的话语模式。在"气本论"研究范式发展的同时,各种质疑同样伴随。21世纪唯物主义"气本论"研究范式的被矫正,得力于西学话语的澄清和中学问题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融合发展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党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领导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重庆市渝中区的"社区工作日"是二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社区工作日"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中增强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促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一种善的状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可以成为都会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一种理念。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法治杭州应当依据杭州城市自身的定位,顾及国家法治建设的整体考量,结合发达国家城市法治发展中从“小政府、大社会”转向“强政府、大社会”的经验,从主体、行为、过程着手,立足可调、可控的程序性工作路径,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实现政府工作理念和方法的重大转变。同时,针对现实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阶层转换、利益多元等状况及异化因素的出现,以创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多元一体的纠纷解决机制为要务,转变单纯依靠“静态”的制度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让多方参与的互动过程中谋求法治杭州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王琴 《改革与开放》2012,(12):181-18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早巳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而工业大生产所带来的繁荣是人类、社会及城市前所未有的,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突破与进步.现在,“工业化”景观艺术广泛地将艺术和城市形象融合与一体,本文通过对“工业化”景观艺术的美学研究,结合特定案例分析,利用“工业化”这一鲜明、独特的表现形式,保存城市发展、文明进步的象征,表述城市的文脉、个性和理想,并作为媒介塑造和传播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个性,发掘不同层次审美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稳定"与"发展"在哲学上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它们既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斗争性方面,也有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同一性方面。而在国家建设中,"稳定"与"发展"的同一性方面无疑是该矛盾关系的主要方面,其具体表现在:"稳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发展"又最终促使社会达到真正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苏敏 《特区经济》2015,(1):9-13
城市新"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其实质是以户籍制度为依附的福利不均,以及由此造成的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失败,这必将给城市社会事业发展、城市管理、城市社会保障和社区建设带来危害。本研究提出应当从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等角度来促进流动人口的融合,破解城市新"二元结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法治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普遍实践。在众多地方多元共治的实践中,存在多种实现路径,"推位让治"是其中的一种。它以"推典型让项目"、"推模式让空间"、"推规范让职权"的方式,政府让渡空间和职权,培育和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一直以来,农产品供给是农村社会的主要功能,"生产型"是农村社会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生产的内涵得以扩展,大部分农村区域的发展和工业化发生高度关联。在高度依赖工业化的分工体系中,"生产型"社会的特征并没有改变。相反,这种集约度低散的产业形态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伤害,给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啃老"行为在城市"4050"下岗失业人员中相当普遍,主要有基于生活压力的"啃老"和基于照顾老人无暇工作的"啃老"两类。这一现象的产生和维持有他们的社会关系网弱化或断裂的原因,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城市"4050"下岗失业人员的"啃老"行为大多属于生活压力大且缺乏社会支持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10):106-107
西门子"水晶"暨城市展示中心落成2012年9月19日,全球最大的未来城市展示中心——西门子"水晶"在伦敦盛大开幕。这是西门子首座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建造的展示中心,其外观形同水晶,集会议中心、城市对话平台以及技术创新中心于一体,将政治决策者、基础设施专家以及社会大众聚集在一起,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城市及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让乡村与城市一样,成为不同生活方式的平等选项?这是城市现代化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几年,镇海区以争创城乡融合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上同步发力,让城乡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繁荣,形成了"全域融合"的镇海模式。  相似文献   

19.
饶旭鹏 《开发研究》2012,(5):134-13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加速期,传统农村"乡土社会"迅速转向"新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具有乡土依赖、聚村而居、家族归属等显著特点。在向"新乡土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乡土依赖性降低、乡土意识逐渐式微、家庭规模小型化且发生了功能转向。这一社会转型过程是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往对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重要影响。在城市文明的熏陶下,青年农民工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在城市交往过程中逐渐市民化。而城市交往的不和谐将会延缓其城市融合进程。应通过制度政策、社会关怀、青年农民工自身调适三大途径,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合,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