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瑕疵行为是指没有采用特定环境下合宜方案的作为或不作为。由于管理活动具有权变性,导致瑕疵行为审计标准具有较大的权变性和主观性。恰当的瑕疵行为审计标准应该是认知程度高、认同程度高、客观程度高。而要得到这种恰当的审计标准,依赖于审计标准选择模式。审计标准选择模式是选择路径和选择者的不同组合,选择路径有从结果到过程和直接选择过程两种情形,选择者有代理人选择、审计人选择、审计人与代理人共同选择三种情形,不同模式得到的审计标准,其认知程度、认同程度、客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经管责任履行中,由于代理人的自利和有限理性,可能产生缺陷行为,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应对代理人缺陷行为的治理构造,包括内部—经常性机制和外部—非经常性机制。行为审计属于外部—非经常性机制。缺陷行为审计需求程度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缺陷行为越是严重,行为审计需求越是强烈。第二,内部—经常性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不强烈;内部—经常性机制越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就越强烈。第三,外部—非经常性机制中,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弱;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越强。  相似文献   

3.
行为审计究竟是审计个人,还是审计单位?文章从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两个维度探究行为审计客体。关于空间范围,单位和个人都是审计客体。当单位作为审计客体时,必须同时也将个人作为审计客体,一般情况下是以特定单位作为审计客体,当某类单位在某些行为上具有普遍性时,该类单位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个人作为审计客体时,多数情形下以特定个人作为审计客体,当某类个人在某些行为上具有普遍性时,该类个人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关于时间范围,一般情况下,对审计客体实施选择性审计,当某类行为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或某类行为相关治理不健全从而缺陷行为较多,或者是二者同时具备时,对该类行为实施法定审计。  相似文献   

4.
行为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行为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包括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是利用行为审计来抑制代理人的缺陷行为。审计人的审计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品种和质量,通过选择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这些维度来控制审计产品品种,通过专业胜任能力和过程控制来控制审计产品质量。上述理论框架对我国政府审计目标达成状况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政府审计功能有两个维度,一是政府审计能干什么,称为政府审计固有功能;二是政府审计干了什么,这是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发挥情况,称为政府审计现实功能。政府审计固有功能是政府审计本质决定的,而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当然是基于其固有功能,同时,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会共同制约得以实现的政府审计功能,也就是现实功能。由于政府审计本质具有稳定性、通用性,所以,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具有稳定性、通用性;由于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具有动态性、权变性,所以,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具有动态性和权变性。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后者是审计人的目标。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抑制消极因素,促进组织目标达成,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终极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内部审计直接目标是生产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直接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生产具有一定属性的审计产品,而终极目标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消费之后的效果。审计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产品类型和产品内涵,这两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了,就出现审计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期望差。  相似文献   

7.
政府审计目标是政府审计关系人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希望得到的结果。审计终极目标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希望政府审计能抑制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代理人希望政府审计帮助自己更好地履行经管责任或证明自己不存在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审计直接目标是审计机关的审计目标,分为总目标、项目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体现在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方面;项目目标是政府审计机关希望通过特定的项目审计所得到的结果,它是总目标在特定审计项目的体现;具体审计目标是特定审计主题所承担的审计目标在特定审计事项上的分解。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权威性就是人们对内部审计结论或建议的接受或采纳并采取相关行动,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处于权威的性状,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接受或采纳审计结论或建议,二是基于审计结论或建议采取针对性的行动。内部审计权威性与独立性、客观性具有差异,在有些情形上,可能存在独立性、客观性,但是不存在权威性。对于内部审计制度效果来说,权威性比独立性、客观性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专业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权威性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为审计取证程序选择依赖于审计载体,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且有原始记录支持时,采用命题论证型审计取证模式,审计取证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但没有记录支持时,采用事实发现型审计取证模式,风险评估程序基本不变,细节测试受到较大限制,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没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时,采用事实发现型审计取证模式,审计逻辑步骤包括寻找疑点和围绕疑点获取审计证据,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0.
政府审计准则对一些基本问题的选择称为政府审计准则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审计准则目标、政府审计准则框架、政府审计准则导向、政府审计准则结构、政府审计准则来源。政府审计准则目标模式有审计质量观和审计责任观;政府审计准则框架模式有分立模式和单一模式;政府审计准则导向模式有规则导向模式和原则导向模式;政府审计准则结构模式有业务类型模式和综合模式;政府审计准则来源模式有本土化模式和国际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分为审核型内部审计、监督型内部审计和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依赖鉴证和咨询功能,以组织价值链为审计主题,以发现并推动整改价值链缺陷为直接目标,以管理审计、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为主要业务,服务于组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通过优化组织价值链,促进组织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下属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层级设置,上述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形成四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分级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垂直管理/分散办公体制、垂直管理/集中办公体制。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有理性思考和锚定两种路径,形成路径不同是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效果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根据这三个维度,垂直管理是效果最好的体制。  相似文献   

13.
政府审计本质有个性和共性两个维度,政府审计个性本质源于对政府审计现象的不同观察,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不同审计业务、不同审计主题、审计功能的不同选择、审计组织成熟度不同,都可能形成不同的政府审计个性本质。政府审计共性本质需要将不同视角观察得出的政府审计个性本质综合起来,一方面不能离开审计一般本质,另一方面要有广泛的时间、空间适用性,所以,政府审计共性本质表述如下:政府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国有资源经管责任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6,(5):118-122
审计处理处罚程序公正及其后果涉及两个基本问题:审计处理处罚程序公正的实现路径和审计处理处罚程序公正的后果。审计处理处罚程序公正的实现路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审计机构内部分权制衡来实现;二是通过审计处理处罚听证来实现。审计处理处罚程序公正的后果包括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前者是处理处罚程序公正的实际效果,后者是被审计单位及其他单位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政府审计客体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审计谁,广义政府作为独立或主要的资源提供者时,这种资源相关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政府审计服务的范围,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就是政府审计客体.国有资源管理部门、行业规制部门都是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人,要作为政府审计客体;生产单位作为代理人虽然已经有多个政府部门在分工监管,但是,还要作为政府审计客体,其原因是阻止政府规制失效,政府审计一方面能增加规制效率,另一方面,在阻止规制俘获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领导体制是内部审计领导关系或隶属关系,表现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关系,主要有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经理层领导的内部审计、董事会及CEO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合署办公五种类型。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形成路径主要有理性思考路径、审计理念路径、外部强制路径、锚定路径,多种类型的形成路径是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决定了内部审计领导者的组织地位,这种组织地位与审计客体的组织地位的对照,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政府审计功能有两个维度,一是政府审计能干什么,称为政府审计固有功能;二是政府审计干了什么,这是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发挥情况,称为政府审计现实功能。政府审计固有功能是政府审计本质决定的,而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当然是基于其固有功能,同时,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会共同制约得以实现的政府审计功能,也就是现实功能。由于政府审计本质具有稳定性、通用性,所以,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具有稳定性、通用性;由于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具有动态性、权变性,所以,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具有动态性和权变性。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履行中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及相关治理机制并将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内部审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审核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纠错;作为监督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也可能包括处理处罚和评价;作为监视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咨询。文章基于审计一般本质和组织目标,提出内部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IIA的内部审计概念来验证此框架。  相似文献   

19.
行为审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行为为主题的审计现象,其核心内容是从众多的行为中找出缺陷行为。行为审计理论作为一个观念系统必须回答行为审计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理论构成要素,包括:行为审计本质、行为审计需求、行为审计目标、行为审计主体、行为审计客体、行为审计内容、行为审计机制、行为审计环境。非线性关系是行为审计核心理论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形式,行为审计和审计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交换关系,表现为资源、压力、功能和污染。  相似文献   

20.
政府审计目标是政府审计关系人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希望得到的结果。审计终极目标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希望政府审计能抑制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代理人希望政府审计帮助自己更好地履行经管责任或证明自己不存在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审计直接目标是审计机关的审计目标,分为总目标、项目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体现在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方面;项目目标是政府审计机关希望通过特定的项目审计所得到的结果,它是总目标在特定审计项目的体现;具体审计目标是特定审计主题所承担的审计目标在特定审计事项上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