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农民工工伤保险构建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具有农村户口而职业上属于工人的劳动者,由于其身份特殊、职业的流动性强,工作中多从事建筑业等高风险行业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城市农民工的特征分析.探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6年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持续模型,从个人特征、时间和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的流动性。本文的结果表明,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一直随时间上升,因此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没有观察到"民工荒"的迹象。农民工在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地理上的"邻近效应"依然发挥作用。最后,本文考察了农民工的城市工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冯华  冯柏 《特区经济》2011,(8):300-302
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质量水平是该阶层在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本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质量非常低下。而在影响农民工生存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外在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层面的因素以外,农民工自身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差异性也是造成其总体生存质量低下及内部非均衡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消除因农民工的个体因素给其带来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大非学历教育力度及提高低端行业薪资水平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由于成长背景、家庭负担、教育水平以及思想差异等因素的不同,一代农民工和二代农民工在对待非农工作的态度上存在差异。前者更看重丰厚的收入养家糊口,后者更想融入城市生活,他们更看重工作的体面性、发展空间、舒适度,不再看重单纯工资收入。因此通过频繁的工作流动,一代和二代农民工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采用2008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职业流动对这两代农民工收入的不同影响,实证发现职业流动对一代农民工收入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二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却不显著。在校正了遗漏变量和样本选择性偏误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5.
工人阶级化与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转化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胜 《特区经济》2010,(12):146-147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更为积极的城市定居意愿。但要实现城市定居的意愿,必须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工人阶级化,真正成为工人群体;二是市民化,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化还未完成,其主要表现是只完成了职业身份转变、未完成地位身份的转化,角色意识混乱及其缺乏工人阶级的权利享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还难以融入,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制度隔离、市场压力和社会排斥三要素的阻碍。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工的过度流动与劳动力吸收方式和用工方式息息相关,但学界从企业用工制度的角度对我国农民工较高流动性展开深入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文章利用2013年全国范围问卷调查数据,借助Logit模型,证明不规范的用工制度强化了非稳态转移条件下农民工的流动性,显示农民工工作流动性更多受不规范用工制度的影响,而区域流动性既较多受不规范用工制度的影响,也较多受生存状况和户籍制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工会对于会员采用属地管理原则,这与传统产业工人工作地点相对固定是适应的,但与农民工的流动性是不相适应的。加强农民工工会职能、改进农民工工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塑造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文章以成都市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对影响务工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报酬待遇和职业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务工环境和劳动强度影响效果下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赵亢 《科学决策》2018,(4):54-70
利用2013 年中国七大城市调查数据, 采用Ordered Probit 模型和工具变量法(IV Probit),将农民工幸福感分为幸福程度、生活满意程度与未来信心程度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城市定居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定居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具有代际差异。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城市定居对其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城市定居不但提高了其幸福程度,而且对未来信心程度与生活满意程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解释机制显示,在举家迁移、城市排斥与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市定居对两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不同。文章最后结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农民工回流现象。文章运用CES经济增长模型对新形势下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等是影响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既是其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又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对于其他培训机构,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具备一定优势,又面临诸多制约。高职院校需要更新观念,增强为农民工服务的意识;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和安排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提升培训质量,服务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4.
作为青壮年劳动力大军中体量位于前列的灵活就业人员,既是新业态从业保障体系建设的焦点,又是生育潜力释放的重要来源。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7),探讨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与生育意愿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参保行为方面,“养儿防老”的传统生养观念在实际中演化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增保防啃的动力,社会养老保险尚未有效发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不足的作用。第二,在生育意愿方面,虽然获得养老保障显著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三胎及多胎孩子的意愿,但社会养老保险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的养老保障预期依旧没有改变灵活就业人员对于“养儿防老”的依赖。第三,在养老保障与生育意愿的互动方面,相较于商业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生育的保障预期对老年风险的分摊效应也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险而非商业保险的参保上。上述结论预示着,单纯放开生育政策并不意味着能直接纾解社会养老的压力,生育政策也并非引导生育意愿的唯一途径。应不断推进社会养老保障的发展与完善,使其与家庭养老形成良性互补,消除民众的养老顾虑,整体上增强居民多孩生育决策的约束弹性和意愿。  相似文献   

15.
健全和拓展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有序健康的政治参与不仅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农村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和拓展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保证农民工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媒介要“代农民工立言“,畅通农民工信访参与渠道,探索农民工中党的建设,创新农民工政治参与形式,促进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不断稳定和扩大.  相似文献   

16.
丁宪浩 《开放导报》2006,(5):35-38,44
新二元社会结构降低和谐社会构建质量,延缓和谐社会构建速度,加大和谐社会构建成本,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才能尽快弱化消除这一新二元结构。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有制度障碍经济障碍、公民素质障碍和文化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阶段进行,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uses panel data to examine the wage and employment dynamics of minimum wage workers. Compared with workers earning above the minimum, minimum wage workers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be new entrants or to exit the labor market. Changes in industry, occupation, and access to job training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mproving the wages of minimum wage workers. Many minimum wage workers earn less than their potential wage temporarily because of nonwork circumstances that make higher-paying jobs less attractive.  相似文献   

18.
Retirement of Older Workers and Employment of the You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licy makers have often argued that an additional benefit of facilitating early retirement is that it creates employment for the young. This may happen if older and younger workers are substitutes. Nowadays policies are aimed at increasing employment of older people to counter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n aging population. Opponents of such policies argue that these will adversely affect youth employment.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nexus between employment of older and younger workers, if only to put any concerns for adverse effects of later retirement on youth employment to rest.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is issue we estimate a dynamic model of employment of the young, prime age and old people using panel data of 22 OECD countries over the time period 1960–2008. Our empirical analysis does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employment of the young and old are substitutes and finds some minor complementarities. This suggests that encouraging later retirement will have no adverse effect on youth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9.
新增4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增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700所;建2000个亲情视频聊天室,安装亲情电话5000部;建100个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让非寄宿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吃上爱心午餐;消除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现象。——重庆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