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5,(6):125-133
从技术角度来看,审计的逻辑过程,首先是审计目标和审计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取证模式来获得审计证据;最后,根据审计证据确定审计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审计主题。一方面,它将审计目标和审计取证模式关联起来;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审计取证模式决定审计意见类型。正是由于审计主题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也正是由于审计取证模式不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不同,从而,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行为审计取证程序选择依赖于审计载体,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且有原始记录支持时,采用命题论证型审计取证模式,审计取证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但没有记录支持时,采用事实发现型审计取证模式,风险评估程序基本不变,细节测试受到较大限制,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没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时,采用事实发现型审计取证模式,审计逻辑步骤包括寻找疑点和围绕疑点获取审计证据,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3.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21,(7):156-160
审计取证模式是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怎么审计”的核心内容,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取证模式的理论框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如果选择合理保证业务,则采用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如果选择有限保证业务,则采用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中的财务信息审计,如果采用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则能对财务信息整体是否真实形成结论,审计过程由命题分解和命题验证两个过程组成;如果采用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核心问题是寻找和报告财务信息中的错报,审计过程包括数据分析、疑点核实和结果汇总。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如果采用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则能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形成结论,其审计过程包括命题分解和命题论证两个逻辑过程;如果采用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核心问题是寻找和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过程包括确定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领域、控制测试和汇总审计结果。  相似文献   

4.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企业审计一直是以来是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审计取证模式的选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7.
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表明审计的实际表现未能满足社会的期望。文章以审计主题为基础,从审计目标和审计意见两个视角来探讨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建立一个解释审计期望差距的通用理论框架。从审计目标角度来看,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主要机理是对于不同的审计主题期望了准则未界定的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从审计意见角度来看,有三个维度与审计期望差距相关:审计意见的保证程度、审计意见表达方式和审计结果是否公开。审计期望差距的弥合有赖于审计技术进步和沟通。  相似文献   

8.
行为理论是行为审计的基础理论,文章借鉴法学理论的行为理论,探索行为审计的行为理论,包括行为概念、行为范围、行为分类。行为审计的行为是特定的自然人或组织对其经管责任履行具有重要影响的作为或不作为,称为特定行为,包括正常行为和缺陷行为。对于特定行为可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从行为主体角度,分为组织行为和自然人行为;从行为的内容及属性角度,分为业务行为、财务行为和其他行为。  相似文献   

9.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11.
内部控制鉴证的主题是内部控制制度。文章探究内部控制鉴证取证模式的逻辑框架,涉及内部控制鉴证标的、鉴证命题和鉴证程序。内部控制鉴证标的是制度的再分类,整体层面的制度,其鉴证标的是制度要素;业务层面的制度,通常以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作为鉴证标的。内部控制鉴证命题是内部控制鉴证目标在鉴证标的上的落实,通常可分解为合规性、健全性和遵循性。内部控制鉴证取证一般采用命题论证型鉴证取证模式,以内部控制鉴证风险模型为基础,鉴证取证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评估和制度测试两个步骤,发表合理保证鉴证意见。  相似文献   

12.
13.
从理论上讲,审计取证模式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这三种取证模式对审计实施工作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如何正确区分和运用,是实务审计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在选择审计取证模式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审计目标,因为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目标。账项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弊端审计或错弊审计,即比较适用于单一合法性审计目标;制度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即比较适用于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定期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则适用于高风险领域中的真实公允性财务报表审计。1、账项基础审计。其取证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15.
重要性水平是划分建议调整事项或不建议调整事项的主要依据,也是确定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依据。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在实务中容易混淆,进而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建议调整与不建议调整只针对已识别的具体错报,不涉及推断误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15年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用加权错判比率作为评价模型优劣的标准,构建了加权错判率为26.07%的审计意见类型决策树预测模型。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营运资金比率、资产规模和存货周转率是预测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个区块链对审计取证之影响的理论框架.区块链为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并且为审计智能化奠定了基础.审计载体的变化使得审计风险发生变化,财务信息错弊风险、绩效信息错弊风险、经济行为违规风险已经很低,区块链平台是否能保障财务信息真实、绩效信息真实、经济行为合规成为审计人员要关注的重点风险.审计载体的变化及审计风险的变化,会影响审计取证效率和审计取证风险,不同审计业务有不同的审计主题,区块链环境下,其审计载体和审计风险的变化不同,所以,审计取证方式、审计取证模式和审计取证方法的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现行审计取证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亟需构建新型审计取证模式以适应大数据运用环境。本文在梳理审计取证模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大数据审计取证模式应用现状及问题,结合大数据时代审计取证的转变,提出促进大数据审计取证提质增效的实施路径,即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循环式”审计取证模式和大数据审计取证系统,并结合XX市L区某国企董事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阐述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循环式”审计取证模式实现流程。最后结合案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机关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谷照星 《活力》2007,(4):47-47
一、审计证据的作用、质量特征和分类 1.审计证据的作用。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说明被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审计证据在审计活动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在审计理论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在于它可用来说明被审计事项与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从而对被审计事项的某些性质或关键特征做出证明性结论,因此,审计证据的功能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