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持区域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协调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区域外部性的客观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可持续发展成本高问题,制约了扶贫开发进程。文章运用耦合协调理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1987—2017年建设情况进行了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失衡状态,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较为突出,即区域分异明显,桂中和桂南协调度较高,桂西北、桂西南和桂东北协调度较低。其中,生态系统、城市建设、交通区位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差异是造成区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樊姗娜  彭鹏 《科技和产业》2022,22(5):307-313
数字经济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98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水平增速大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均存在空间差异性,下游城市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均相对较高,上、中游则与之相反。②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整体趋势。③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耦合协调度的“高-高”集聚区域整体变动不大,“高-低”集聚区域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分布状态,“低-低”集聚区域保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可以促进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二者互利共赢.对2004-2018年四川省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该时段四川省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该时段二者整体耦合协调度较好,区域经济发展稍滞后于民航运输,预测未来民航运输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4.
李胜会  宗洁 《南方经济》2016,35(8):75-93
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势制造业指数和区域协调指数,并运用系统耦合和协同论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构建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测算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制造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级化程度较低;第二,城市优势制造业指数变化趋势呈现分异特征,即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少数几个城市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区域协调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特征在横向层面表现为高度耦合协调,在时序层面表现为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下降与非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上升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以枣庄市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起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指标体系,借助耦合评价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枣庄市旅游经济发展增速明显优于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耦合度在2000—2012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没有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4个阶段。目前,枣庄市城镇化发展滞后,限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应积极推动枣庄市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以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通过耦合度模型计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基于耦合协调等级划分标准对31个省区市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特征分布分析,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协调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期内,从全国来看,数字经济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总体来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出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③东部地区北京、广东和江苏数字经济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保持较高的状态,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均处于中低水平程度的协调状态,总体来看,数字经济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水平较低,表明两系统协调发展中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④在数字经济方面,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创新成为制约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协调性和创新性成为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卢鉄玲 《科技和产业》2022,22(8):348-351
针对当前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基于耦合理论,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分析对象,构建2012—2019年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辽宁省整体的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且城市与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存在大幅度差异。随着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营商环境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象,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5~2015年四川省时间序列数据,首先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而分别对区域经济相对滞后的年份和文化旅游产业相对滞后的年份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究影响文化旅游产业或区域经济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至2013年,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才属于初级协调状态。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年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产值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水平最小。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年份,旅行社数量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影响最大,而文化、娱乐体育业投资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因子分析法,运用SPASS统计软件,通过建立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计算二者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来分析这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北京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经济发展未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耦合状况稳定在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逐年上升,而且系统的改善情况明显。因此,未来在保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应将重点放在生态环境改善及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鲁省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云奋 《改革》2012,(9):84-88
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关系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山东省6个市三个区域层次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系数。结果显示,山东省6个市的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耦合关系均处在颉颃时期。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耦合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均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4、2009、2014和2019年的30个省份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产业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水平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随年份增加不断加强,并具有较小的区域性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倾向于失调且随年份增加稍有加剧的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大致呈现“自东向西,梯形递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开放复杂的复合系统。以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理为基础,选择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收集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达到良好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略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缓慢,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18年哈尔滨年度数据入手,以哈尔滨市为例,首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障碍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总体上呈现出向上发展的趋势,从2007年的0.30上升到2017年的0.48,但协调程度一直处于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的状态,说明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协同发展程度并不高,经济优先发展,社会发展次之,生态环境重视程度较弱,造成了目前的状况。而耦合度呈现波动状态,2011年达到最低值0.316763,但总体来说哈尔滨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耦合度处在0.3~0.4之间,属于拮抗阶段。2007-2017年三个子系统的障碍度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阻碍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将"美丽中国"解构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三个子系统,根据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互动关系构建了耦合协调模型,对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整个区域向着良性协调方向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两个子系统具有较高正向相关性,两者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负向作用较为明显;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发展的梯度差异将长期存在;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因三个子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海洋产业结构变化是海洋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人海关系及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对海域利用变化研究的有益补充。文章试图探寻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构造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元素指标,并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正趋于转好,逐步体现出两大系统的区域协调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熵权法和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4—2020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北省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为上升态势,整体表现出“拮抗-磨合”的演进形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发展”的相对发展形势;石家庄、保定等设区市的耦合协调度较高,衡水、承德等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较差的设区市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从城乡系统中选取要素的角度出发,定量计算2010、2015、2018年中部六省的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计算每个要素和其他两个要素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城乡非农化转型中产业、土地、人口转型的协同演化存在的问题和显现出来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中部六省的“人口-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 “土地-人口”“产业-土地”转型的协同演化基本同步,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度有待提高;应以经济发展和优化城乡之间的土地分配关系为主要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不同的地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发展经济和推进城镇化,尤其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定位,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发展合适的产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同步推进,促进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豫新  朱洪恩 《科学决策》2023,(11):170-184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迫切需要为经济发展寻找新动能。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乡村振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1 个省份的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全国各省份的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均呈现高度耦合状态;从年际变化来看,各省份的耦合度呈现窄幅波动状态。从区域来看,协调度存在明显的“东西梯度差异”现象;从年际变化来看,全国各省份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为了实现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协调发展,政府应根据协调等级、协调发展类型以及障碍因子分析,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赵爽  刘文亮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8-136
发挥城市现代化作用,高质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问题。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与测度;利用ArcGIS10.8对测度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基于Robust模型探究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整体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增-降-增”式趋势,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到优质耦合协调;(2)各地市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协调特征变化较大,至2019年仅有6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同步型发展;(3)城市化水平要素、经济发展要素、城市文明要素、环境治理要素、人口就业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产业结构要素,社会发展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