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改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资产、负债的经济价值,改进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的主要困难在于非市场化资产计量和负债价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4—201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公司债与其产权性质数据以及手工收集的公允价值分层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占比越高,公司债信用利差越小,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占比越高,公司债信用利差越大;在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特定环境中,国有企业中的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信息带来的信用风险影响会被抑制,而非国有企业中的第一层级公允价值信息的积极信号受到抑制,这就体现出我国债券市场上所特有的“国企信仰”现象。这些发现有利于深入剖析我国债券市场上公司债定价存在的问题,为投融资决策及其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现金股利的影响,以及股票价格对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对其分配行为有较强的反应,超常报酬率为负值. 相似文献
8.
9.
公允价值的本质含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等先后提到公允价值的概念,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了运用。在确认减值准备时使用的“市价”、“可收回净值”等概念对这些资产来说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公允价值。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习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即企业资产真实价值的体现,其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市场交换价格,但市场交换价格不一定就是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于具体的资产,它的现行成…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计量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计量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建立规范标准的公允价值获取体系、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三个方面规范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规定公允价值可用于会计要素的后续计量。本文认为,对资产、负债进行后续计量能够反映其动态信息或真实价值,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对于后续计量调增的当期收益不应当征税;调增的当期收益可以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但不能用于利润分配;对于后续计量出现的问题应当在附注中予以披露。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本文以沪深A股2012—2017年上市企业为样本,对海外并购、环境信息披露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与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海外并购与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海外并购能够增强环境信息披露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信息披露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6年至2008年深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的研究发现,公司受到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影响越多,信息披露质量就会越高。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使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到显著提高,而公允价值计量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基于CAS39的出台,研究了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的相关披露和盈余管理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层次披露不全,部分未披露估值技术、相关参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层次更是极少披露。同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拓展了盈余管理的广度,限制了盈余管理的深度,基于此文章最终提出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