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理论是行为审计的基础理论,文章借鉴法学理论的行为理论,探索行为审计的行为理论,包括行为概念、行为范围、行为分类。行为审计的行为是特定的自然人或组织对其经管责任履行具有重要影响的作为或不作为,称为特定行为,包括正常行为和缺陷行为。对于特定行为可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从行为主体角度,分为组织行为和自然人行为;从行为的内容及属性角度,分为业务行为、财务行为和其他行为。  相似文献   

2.
行为审计是以行为作为主题的审计,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探究行为审计本质。根据各类行为审计现象的共同属性,并考虑审计一般之本质与行为审计之本质的关系,行为审计的本质概括如下:行为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缺陷行为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 《财会月刊》2019,(17):102-106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体现工程特征的工程审计内容理论框架。工程审计内容关注的是审计什么,它是由工程审计对象、工程审计主题、工程审计业务类型、工程审计标的和工程审计载体组成的多层级体系。工程审计对象是工程类经管责任,包括工程财务责任和工程业务责任,工程类经管责任可以落实到工程财务信息、工程业务信息、工程行为和工程制度这四类审计主题上;工程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工程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单个审计主题形成单项性审计业务,多个审计主题组合形成综合性审计业务;工程审计标的是工程审计主题的分解;工程审计载体是工程审计主题和标的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在经管责任履行中,由于代理人的自利和有限理性,可能产生缺陷行为,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应对代理人缺陷行为的治理构造,包括内部—经常性机制和外部—非经常性机制。行为审计属于外部—非经常性机制。缺陷行为审计需求程度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缺陷行为越是严重,行为审计需求越是强烈。第二,内部—经常性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不强烈;内部—经常性机制越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就越强烈。第三,外部—非经常性机制中,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弱;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越强。  相似文献   

5.
李美清 《财会通讯》2008,(7):101-104
独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源自于委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和扩展。独立审计行为异化危害会计诚信,使得现代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在分析审计行为异化形成一般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独立审计准则与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缺陷分析,认为对审计异化行为进行治理,必须从重塑资本市场审计委托关系、完善和协调相关法律法规和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等方面展开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行为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行为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包括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是利用行为审计来抑制代理人的缺陷行为。审计人的审计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品种和质量,通过选择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这些维度来控制审计产品品种,通过专业胜任能力和过程控制来控制审计产品质量。上述理论框架对我国政府审计目标达成状况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内容的核心问题是"审计什么",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内容分为五个层级:审计对象是本级政府承担的财务维度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审计主题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和相关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类型主要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整合审计,有时也可能出现财务信息审计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财务信息分解为交易或事项、余额、列报这三类审计标的,内部控制作为制度主题按控制事项或控制环节分为审计标的;审计载体是对审计标的的记载或记忆,不同的审计标的有不同的审计载体,电子载体、纸质载体和实物载体是审计载体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8,(3):188-192
当前,非法经营行为在"非理性"利益的驱使下日益普遍且渐趋复杂,已严重危害了市场秩序与社会稳定。非法经营行为的风险性叠加,不仅容易与侵犯商标等知识产权行为重合,也更容易陷入罪名竞合或落入非法经营的口袋罪。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引入、分析,对非法经营行为进行类型化、犯罪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其中,犯罪化的适用更应严格遵守伦理恶害、社会容忍度的社会危害的判定标准。基于可罚性的判定基础,刑法规制与"刑法规制+"的多元治理模式能够理性、有效地规制多发、复杂的非法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9.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5,(3):130-136
任何组织都是团队生产,审计是应对团队生产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重要制度设计。然而,是团队整体还是团队领袖应该作为审计客体呢?文章的分析表明,领导制度和治理状况是影响审计客体选择的基础性原因,这两个原因通过经管责任的可分离性和审计主题来影响审计客体选择。在分工负责制下或治理不健全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可分离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特定行为成为重要的审计主题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上述理论框架对现实生活中的审计客体选择多样化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行为审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行为为主题的审计现象,其核心内容是从众多的行为中找出缺陷行为。行为审计理论作为一个观念系统必须回答行为审计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理论构成要素,包括:行为审计本质、行为审计需求、行为审计目标、行为审计主体、行为审计客体、行为审计内容、行为审计机制、行为审计环境。非线性关系是行为审计核心理论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形式,行为审计和审计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交换关系,表现为资源、压力、功能和污染。  相似文献   

11.
行为审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行为为主题的审计现象,其核心内容是从众多的行为中找出缺陷行为。行为审计理论作为一个观念系统必须回答行为审计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理论构成要素,包括:行为审计本质、行为审计需求、行为审计目标、行为审计主体、行为审计客体、行为审计内容、行为审计机制、行为审计环境。非线性关系是行为审计核心理论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形式,行为审计和审计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交换关系,表现为资源、压力、功能和污染。  相似文献   

12.
行为审计由何种审计机构来实施是影响行为审计效率效果的重要制度设计。从行为审计独立性和交易特征两个维度探究行为审计主体选择。行为审计由于在审计依据、审计职业判断、审计意见类型方面的特征,使得其独立性较弱,同时,行为审计还具有资产专用性和外部性较强的特征。综合上述独立性、资产专用性和外部性三个因素对行为审计主体选择的影响,一般来说,需要建立独立于代理人的审计机构来实施行为审计;少数情形下,如果存在系统的审计载体,能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并且市场上有具有某方面行为审计特长的专业审计机构,可以考虑将该行为审计业务外包。  相似文献   

13.
组织治理是一套制度体系,组织治理优化表现为制度体系设计和执行优化。审计从两个路径来促进组织治理优化:一是制度审计,二是兼有制度审计的交易审计。制度审计直接审计制度,通过发现和整改制度缺陷来推进组织治理优化,有三个逻辑步骤:一是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二是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三是推进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混合性质的交易审计是兼有交易审计和制度审计双重审计,通过交易审计,发现缺陷行为,进而追踪缺陷行为的原因,找到制度缺陷;其优化组织治理有三个逻辑步骤:一是发现缺陷行为,二是发现并报告制度缺陷,三是推进制度缺陷整改。  相似文献   

14.
政府审计功能关注政府审计能干什么,包括鉴证、评价、监督、建议和指导五大功能;政府审计主题关注审计什么,包括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行为和制度;政府审计客体关注审计谁,公共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或承载者是审计客体,包括组织、实物、公共政策和领导干部。政府审计功能、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共同决定政府审计业务类型体系,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是政府审计不同功能作用于不同审计客体的不同审计主题所形成的,审计主题是审计业务类型的骨架,根据审计主题,政府审计业务分为单一主题审计业务、多主题审计业务和综合审计业务。  相似文献   

15.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体现工程特征的工程审计目标理论框架。工程审计目标是人们希望通过工程审计得到的结果,区分为工程审计终极目标和工程审计直接目标,前者是工程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的目标,其内容是希望通过工程审计来抑制代理人在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中的负面问题,后者是工程审计机构的目标,其内容是希望通过工程审计来发现代理人在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中的负面问题并促使其整改,表现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不同的工程审计主题和工程审计业务有不同的直接目标。直接目标促进终极目标实现的路径包括揭示路径、威慑路径和抵御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从内涵上来说,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是基于系统方法从财务信息及相关制度等维度对部门预算单位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独立鉴证,是推动责任评价和责任追究的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上来说,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是一个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分类,从审计业务类型来说,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可以分为财务信息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从保证程度来说,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可以分为合理保证审计业务和有限保证审计业务;从业务基础来说,审计业务可以区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从审计主体来说,各类审计主体都可能参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部门决算审计既有关联,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2,(13):102-106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希望通过碳审计得到的结果是碳审计终极目标,而碳审计机构希望通过碳审计得到的结果是碳审计直接目标。碳审计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都可以表述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但对于不同的目标主体,其含义不同。从委托人角度来说,希望通过碳审计来抑制代理人履行碳排放经管责任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具体表现为碳排放相关信息虚假、碳排放相关行为违规违法、碳排放相关绩效低下、碳排放制度缺陷;从代理人角度来说,希望通过碳审计来抑制上述四个方面的次优问题或者传递上述四方面问题不存在的信号;从审计机构角度来说,就是查找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违规行为审计标准是判断行为是否违规的依据。文章借鉴法学领域的法律适用相关理论,构建违规行为审计标准选择的理论框架。违规行为判断标准的选择,首先是根据特定行为及其审计目标初步选择拟用的审计标准,在此基础上将已经搞清楚的行为详态与拟用审计标准进行匹配,分别按不存在适用标准、存在单一适用标准、存在多个适用标准三种情形初步选择违规行为判定标准,然后判断是否存在规则悖反,最后确定适用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试从“受托责任观”看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理论中的“受托责任观”认为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 从内涵上看,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对于作为审计产生  相似文献   

20.
内部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履行中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及相关治理机制并将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内部审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审核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纠错;作为监督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也可能包括处理处罚和评价;作为监视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咨询。文章基于审计一般本质和组织目标,提出内部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IIA的内部审计概念来验证此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