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并购溢价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为研究视角,以2015—2019年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另外研究了产权性质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的企业,其在并购中支付的并购溢价也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因为民营企业这一产权性质得到显著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以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水平显著正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拥有更大的溢价规模;自由现金流能够强化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关联关系,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充裕,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负债水平负向调节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关系,企业的负债水平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正向影响越小。文章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关系的研究边界,也为企业建设管理团队、完善并购决策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认为,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价值之间不仅存在相互影响,还具有时滞性。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动态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滞后两期的管理者自信程度对当期企业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滞后一期的企业价值对当期管理者自信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章细贞  张琳 《财会月刊》2012,(27):12-14
本文就大股东控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交互项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增强;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和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深入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战略差异度的影响机理以及行业竞争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差异化战略对公司竞争优势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战略差异度显著正相关,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促进了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倾向,而行业竞争度明显增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差异化战略增强公司竞争优势的作用依赖于良好的内控质量,且上述效应在行业竞争度高的公司更突出。该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战略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也为公司管理者的聘任决策和战略选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的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都呈负相关关系,即管理者过度自信会降低企业的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的完善能弱化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条件稳健性的影响,但不能弱化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非条件稳健性的影响。文章在厘清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两类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基础上,探究董事会治理机制的完善对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实证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困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现有文献并未清晰地回答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困境形成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建立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之间相互影响、递进上升,最后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分析模型。文章提出了用OC系数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方法的一个贡献;建立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价值与企业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模型,能够比较清晰地解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困境形成的影响机理,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财务困境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债券刚性兑付被打破以及债券违约日益常态化的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值得关注和研究。从行为金融的角度,以中国上市公司在2007—2018年间所有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初始样本,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且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管理者权力更强的企业中。结论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上市公司治理以及监管部门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考察在国家加强腐败治理的背景下,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变化及异质政企纽带的作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腐败治理负向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国有产权性质弱化腐败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负向影响;相对于非政治关联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民营企业在腐败治理影响下风险承担显著下降更多,说明在建立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不再是“护身符”而可能成为“紧箍咒”。进一步将风险承担行为细分后发现,企业风险承担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更加谨慎的总体投资,但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加的风险承担行为在国家腐败治理影响下有所提高。此外,处于政府管制行业的企业风险承担显著下降更多,同时过度投资程度降低,说明腐败治理制约了高腐败领域的盲目冒险倾向,企业风险承担的下降其实是良性谨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络对于网络成员通过组织间关系来获取关键资源具有重要价值,而企业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则是影响其资源获取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还会受到企业与网络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联结以及市场环境等情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网络中心性作为自变量,以创新关联、政治关联和技术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对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关联和政治关联均对网络中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这种关系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技术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并未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道德风险背景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在资本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对称、投资者理性假设下,管理者过度自信能够提高管理者努力水平,但也可能造成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可能性存在非单调关系,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2010~2013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校独董、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表现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发起的并购通常会给企业带来绩效的损失;企业聘请高校独董与并购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校独董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导致的企业并购绩效毁损具有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理区位的临近性会影响高校独董的治理作用,当高校独董任职的高校与上市公司位于同一省时,高校独董能够显著改善因管理者过度自信给企业并购造成的不利影响,当上市公司全部聘请异地高校独董时,高校独董的治理效果有所弱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道德风险背景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在资本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对称、投资者理性假设下,管理者过度自信能够提高管理者努力水平,但也可能造成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可能性存在非单调关系,与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行为财务学将公司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心理因素引入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当中,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投资决策分析的不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比较显著,分析过度自信对于公司投资行为非效率化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表现做出总结,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耿娜 《财会月刊》2017,(6):42-46
以货币现金/短期借款、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三个指标度量的流动性风险水平为因变量,以高层管理人员的政治关联虚拟变量、管理者内部地位水平及政治关联虚拟变量与管理者内部地位的交乘项为自变量进行OLS回归,研究发现: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显著更高;管理者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地位与其所做决策流动性风险水平显著正相关;在民营企业中具有政府背景的管理者占据更高的管理地位会加剧企业决策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2—2020年已实现代际继承的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考察继承者自信度与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作用路径,并考察继承者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继承者自信程度与家族企业实行跨代创业行为成正相关关系;继承者自信程度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变量对其实现跨代创业行为起着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此路径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继承人的特殊政治关系也会强化这一正向关系,即继承者的政治关联会进一步增强继承者自信程度对跨代创业行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6,(11):35-40
本文以企业财务柔性储备存在差异为立足点,基于2011-2015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财务柔性如何作用于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过度自信和财务柔性的储备均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高财务柔性也会加强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进一步根据行业特性分样本研究表明:财务柔性的作用在实物投资与研发投资之间存在博弈。相比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柔性推动过度自信高管进行技术创新投入的作用更明显。本文从财务柔性角度,丰富了行为金融学与企业创新行为关系的研究,为企业财务柔性的选择以及高管聘任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2007~2011年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本文研究了公司特有风险以及管理者风险特质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经济后果。在区分了过度投资组和投资不足组的基础上,发现公司特有风险大的企业更容易出现投资不足,而特有风险与过度投资更多地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风险偏好型管理者会更加倾向于增加投资,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趋势,而风险规避型管理者则会更加注重寻求稳健保守型的投资策略,并且为了降低因资产大幅度波动而引起的公司风险,他们往往会尽可能地减少投资,从而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成本粘性反映了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情形下,企业的行业属性、资产特征以及高管决策行为等形成的风险因素,成本粘性程度过高会降低经营效率、加剧企业风险。为此,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视角,以2005—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投资效率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部经济风险和内部经营风险的共同作用下,成本粘性显著增加了企业风险水平;当企业进行过度投资时,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当企业投资不足时,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中小板300家企业为样本,分析企业管理者的背景特征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年龄、学历及任期与企业信用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依据企业注册地所属地区分组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企业管理者学历、任期与企业信用风险为正相关关系,而中西部地区企业管理者性别、年龄对信用风险影响显著。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管理者性别、年龄、学历及任期与企业信用风险显著相关,与国有控股企业均有差异。研究结论为中小企业控制信用风险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注重管理者声誉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