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规模,形成了对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对冲或扩大作用的势力,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背景,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构建分阶段VAR模型,分析在不同货币政策区间,即货币紧缩阶段和货币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存在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通过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及考虑影子银行影响与否的四种情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同阶段、不同工具的实施效应存在差异。目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货币紧缩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对冲影响,货币扩张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放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向宇  范航 《中外企业家》2013,(12):107-107,112
2012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提醒中国关注影子银行的问题再度引发人们对影子银行的讨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表现,并重点阐述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影子银行逐渐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焦点.近几年,影子银行发展速度极快,规模不断膨胀,加之其强大的信用创造能力,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选取2012年到2016年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SVAR模型来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分析,得出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M2、CPI、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都具有正向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针对分析得出的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来更好地规范影子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开放,多元主体纷纷参与其中,推动了中国金融行业的繁荣发展。由于传统金 融难以满足市场主体对资本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影子银行应运而生。影子银行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对金 融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在发挥影子银行优势的同时,规避其对经济金融行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成为学者 们探究的主要内容。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并开始逐步进入各国的监管视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金融监管的方式都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虽然从事的业务与传统银行相似,但在主要的业务所使用的模式上却有一定的差别,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及传统银行构成的潜在风险开始逐渐出现,由于影子银行跨区域、跨行业的业务活动不断增多,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现象突出,使得世界经济遭受了一定冲击,因此应尽早找出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漏洞,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监管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规范运行程序,确保影子银行有序运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影子银行开始在世界各地产生,并逐渐开始向世界传统的银行金融体系发起冲击.当前,影子银行也开始成为我国关注和研究的对象.随着影子银行的海外业务,在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相对简单和有限的.然而,在一系列连续的影子银行危机、 网上借贷平台的崩溃之后,敲响了影子银行风险的警钟.因此构建完善的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体系,对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托于现有研究,梳理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反映影子银行规模的变量,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物价水平与信贷规模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阻滞效果;此外,影子银行规模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对物价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良影响和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到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面对各类商业银行在影子银行创造上不断加力以及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业现有格局演变的新形势,本文立足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现实,结合2006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有负向影响,且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两类变量会加剧我国银行业竞争态势,对目前的行业格局有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体系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创新而逐渐壮大,在激进的金融浪潮中,影子银行体系构建于虚拟经济之上,运用杠杆利率和几乎毫无束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创造了巨额财富。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影子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因而如何在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中完善金融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2003—201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各省份社会资本水平差异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地区社会资本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机制检验发现,社会资本通过影响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这两条渠道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弱化社会资本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关系,且社会资本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之间的关系存在企业异质性,以上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13.
文章使用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研究表明,基于我国银行体系银行风险主动化和个体风险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进入阶段性高点,近40家发债主体超过50只债券约600亿元的风险规模,暴露出债券组合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等影子银行领域的资产质量风险,撕开了影子银行风险的一角,值得高度关注。中国的影子银行是特定的历史环境、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形成的产物。影子银行一直小规模地存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中,但是近几年经历了一次规模的急速扩张。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和成因进行探究,旨在为规范我国的金融市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垄断竞争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银行业绩的影响,然后用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进行了回归分析,揭示了银行利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分析表明,规模扩张和利差是中国银行利润增长决定因素,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对银行利润有负面作用,但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变量与利润的关系与静态理论的预测相反,表明货币政策操作往往是顺周期的,对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估计不足,需要加强对经济周期规律性研究,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本文还分析了当前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利率市场化给银行带来的可能影响,从道德风险、国内外利差和汇率波动角度分析了银行和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垄断竞争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银行业绩的影响,然后用面板回归分析模 型对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进行了回归分析,揭示了银行利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分析表明,规模扩张和利差是中国银行利润增长决定因素,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对银行利润有负面作用,但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变量与利润的关系与静态理论的预测相反,表明货币政策操作往往是顺周期的,对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估计不足,需要加强对经济周期规律性研究,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本文还分析了当前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利率市场化给银行带来的可能影响,从道德风险、国内外利差和汇率波动角度分析了银行和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张磊  祝婧 《中外企业家》2014,(11):96-99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之外的类银行体系。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时的各国将影子银行监管纳入紧急议程。而我国由于特有的国情与经济现状,影子银行具有对传统银行有依附性、集中度较低,普遍度高但规模小、表现形式单一、风险传递的家庭化的特点。针对目前的监管存在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局限、立法制度的不健全、透明度过低等问题,借鉴美国、欧盟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做法,我们应从部门协调、完善法律规制和推进信息透明化入手改进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影子银行源于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使得中国金融组织发育不足,受管制而偏低的市场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导致中国金融发展出现替代化,即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替代主要包括银信合作、企业转贷、民间借贷和贷款融资创新四种类型“影子银行”的存在引起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影响市场取向的经济特型、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社会多角信用风险等问题.中国的“影子银行对个别地区、个别领域金融安全形成一定压力,但目前来看还不构成现安威胁,风险冲击迁在可控范围内.解决影子银行问题既要着眼于规范管理,更要着眼于调整金融控制,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一系列事实证明我国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已迫在眉睫,文章首先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西方的三个差异,其次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和金融监管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架构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是基础、界定影子银行范围、弄清运行机制是前提、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范围等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牧阳阳  谢爽 《企业研究》2013,(4):149-150
金融危机以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关注和金融监管的焦点,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弥补了资金业务的履盖面,但其天然的脆弱性,也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增加了票据市场的系统风险。本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进行概述,针对其对票据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审慎监管框架、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机构内控防范和公开信息披露的角度分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