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从"外国技术引进"到"确立自主技术",到"科技立国",再到"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三次转向,日本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强国。政府重视科技,并以明晰的政策和计划加以推动,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重视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面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科技政策,是日本成功崛起的奥秘所在。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引进必须以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旨归。  相似文献   

2.
本书从科技、媒介、人文三个既相互关联又渐进影响的层面厘清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帮助我们总结过去,回顾互联网世界已经发生的;驾驭现在,看清移动互联网世界正在发生的;决胜未来,预知信息世界尚未发生的,治愈这个时代的“互联网焦虑症”。
  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这是信息时代进化的必然,更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沿着这一脉络,本书开篇从技术角度梳理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解读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如何实现对时代的颠覆。上、中、下篇分别从科技的革新、科技催生的新媒介和媒介更新对人文社会的影响三方面探讨时代的变化。最后,在现实和虚拟不断交织的世界中,探讨个体如何实现“我”和“我们”的平衡。马化腾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序。  相似文献   

3.
从2003年1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到现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可谓是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几乎在各大城市、各条公交线路上实现了全覆盖.诚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任何一种媒介的诞生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它的出现也曾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对其传播效果的分析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影像依托各种媒介,正在以一种无所不入的进攻态势发展,现代人进行娱乐和思考活动时更愿意使用图像代替文字,大家也更愿意通过影像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发现世界的美好,展现自己的思想,探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影像传播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为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然而影像的传播必定依赖媒介,媒介是影像传送的技术方式,从摄影作品传播角度看我们可以说摄影术是摄影作品传送的媒介。媒介可以社会体制化为媒体,如刊登摄影作品的杂志、报纸。媒体与摄影艺术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周芳 《中国经贸》2010,(12):129-129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衡量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尺,在很大程度上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密切关联。从文字的诞生,到现如今的电子传播,媒介的变革始终伴随着社会、科技手段的发展,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并且随着无限放大。  相似文献   

6.
依据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从产业引进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体系化演进历程,形成了三个层次之间相互支撑的科技战略体系,实现了科技战略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重大转变和提升。在国家科学发展战略框架内,先进文化战略为科技发展战略体系提供内在发展动力和文化"软实力"支持。全面实施科技发展战略体系,需要建立符合跨越式发展要求的科技与创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发展的,与社会存在"呼吸"与"脉搏"的关系。新闻传播及其媒体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机制决定的。现代社会里,新闻传播活动异常频繁,其形势可谓媒介五花八门,手段日益更新,我们应运的媒介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和网络、手机等。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环境的关系从工业革命伊始就备受关注,习近平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城镇化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更加重视环境宜居,才能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科技文化为绿色城镇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城镇的绿色化进程,我们需要学习、发展、宣扬好生态科技文化。要把科技文化的介绍延伸到生态科技文化的内涵、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迫切性之中,阐述和分析了生态科技文化在构建绿色城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中国城镇化发展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净土信仰与净土图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林 《理论观察》2013,(11):57-58
本文主要从造像与经变的角度论述了弥陀、弥勒两种净土信仰与它们图像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首先,净土图像的兴衰与净土信仰的兴衰有着直接的联系;其次,无论是净土信仰,还是净土图像,二者最终都从佛教天国走向人间;最后,净土图像和净土信仰一样,都具有本土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竞争与合作,集群事件在两种媒介中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越来越多地被讨论,本文将从集群事件在两种媒介中的传播特点着手,来探究两者在集群事件中的传播过程,两种媒介的议程互动以及合作融合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殷玲玲 《黑河学刊》2013,(10):131-132
图像传播作为学习者认知的重要方式,明晰其传播过程及作用机理,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要对图像传播的优势、作用机理及其对学习者的影响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竞争与合作,集群事件在两种媒介中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越来越多地被讨论,本文将从集群事件在两种媒介中的传播特点着手,来探究两者在集群事件中的传播过程,两种媒介的议程互动以及合作融合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谈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闻正在由过去的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即从以传播者的意图为中心向以受众如何利用媒介信息,如何从中获得满足为中心,并根据后者来确定大众传媒效果的方向转变。这是新闻理论扣实践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扣作用,实事求是地分析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其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016年12月,《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年-2020年)》出台,旨在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增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从2017年开始,海洋科技事业发展稳步前进。从起于累土,到九层之台,海洋科技成为一个跨越发展的样本,推动着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义明 《魅力中国》2009,(18):129-130
新闻传播是我们联系和沟通社会的重要纽带,获取信息最为重要的媒介。我国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新闻传播的自由权利,但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对相关的社会事物和公共人物进行相关的报道和评论,这就涉及到了人格权保护,新闻传播自由不是无限,而是必须定位于合法的界限之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界定了QQ聊天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分析了QQ聊天传播过程中的讯息情况,介绍了QQ作为媒介的功能及发展过程。指出,QQ是诞生在中国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历代QQ更新过程中,针对的都是当时在网络中广泛传播、集中了全国人的关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大事件,QQ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用户情感诉求的重视,说明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需求、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杨晓彬 《魅力中国》2013,(20):363-363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媒介融合这个话题越来越炙手可热,对于大部分受众而言,他们对媒介融合更多的是实际感受。如今,手机可以收听广播,在网络上可以收看各种类别的视频、节目等,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媒介走向了融合,媒介融合的现象改变了广播的生存环境,给广播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对广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优势以制约。并简单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西藏文化旅游发展的社会功能,和人媒介对塑造西藏形象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无忧 《中国高新区》2009,(9):146-149
中国信息产业经过了60年发展历程,从曾经的全球信息产品抛售地,到今天的信息产业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星光闪耀的科技天空中,笔者摘取几颗最亮最美的星星,展现它们的精华和荣光。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发明,深刻在我们的记忆中,让我们永世铭记。  相似文献   

20.
吴玉婷 《魅力中国》2014,(23):294-294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传统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媒介融合给新闻传播带来的新挑战,更新新闻传播观念,寻求新闻传播媒介融合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发展新闻传播是当前新闻传播工作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主要探讨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