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龙年楼市,龙晦虎跃。“软硬之辫”、“微调之争”、“反弹之忧”,令调控陷入“龙虎斗”。 种种迹象表明,“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坚定态度,并未让楼市超额利润获得者打消利用多种声音干扰抵制调控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东南置业》2014,(4):72-73
刚刚过去的三月,全国多个城市房价相继“失守”,楼市崩盘论充斥市场。但福州新房市场(五城区,下同)成交量、房价却双双走高。难道福州楼市在传统“金三月”上演了一出逆袭战? 业内人士认为,从总体市场上看,福州楼市成交仍然处于低谷,未来楼市风险存在于金融方面。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2011年房价一通猛降之后,通州楼市正逐渐重新获得购房者青睐,北京楼市也露出些许回暖迹象。 但业内人士认为,在楼市调控政策不变、买方市场仍是主流的情况下,即便出现短暂“小阳春”,也难以改变楼市调整的大局,北京房价下行的态势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4.
《上海企业》2011,(4):48-48
信贷扩张为金融危机背景下楼市过度投机提供了资金支持,土地财政、国内生产总值崇拜和“经营城市”等非科学发展模式则是“房价不倒”神话的“精神鸦片”,两者共同支撑一个扭曲的房地产市场,造成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并形成对长期增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东南置业》2008,(2):18-18
齐骥:加大查处力度 不诚信房企清出市场,任志强:房价下降并非拐点看跌楼市最终会失望,潘石屹:盘活二手房可使北京房价降五成,王石:“这个房市有问题三四年后再买房”,郎咸平:2008年房价不会大涨。  相似文献   

6.
《山东企业管理》2012,(12):82-83
随着“喊话式”调控震慑效果的减弱,市场预期也逐渐发生变化,一线城市楼市开始出现久违的“房价暴涨”“倒房号”“日光盘”……,楼市回暖脚步似乎已“刹不住”。  相似文献   

7.
往年的“黄金周”似乎成了开发商的蜜月期,无论是别墅豪宅还是普通住宅,无论是商铺还是酒店公寓均呈旺销之势。令大小开发商赚个盘满钵溢,在梦里都偷着乐。然而,今年“五一黄金周”前夕,广州楼市却透着一丝黎明前的安静。与往年楼市广告满天飞的场景不同,今年楼市广告出奇的平淡,广州楼市的“缺货”成了开发商和中介代理商挂在嘴边最多的词,这更让消费者对楼市愈发的看不懂。房价是“跌”还是“涨”,这个房地产市场永恒的话题,如今不仅刺痛着开发商的神经,更是让消费者揪着心。究其原因,在于今年的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房贷利率调整、房地产税将要开征、国务院稳定房价的“八条意见”都在刺激着“虚火在烧”、居高不下的房价。一时间,未来房价是上行还是下落的争论多了起来,市场上的声音也不像去年那么一致,高唱持续走高者有之,浅吟平稳者有之,立论缓慢下跌者亦有之。虽说政策年年有,影响面也不可小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关系成为主导市场的主因。土地供应不足导致出货量少的逻辑,似乎注定了今年的广州房价只有往上涨这“华山一条路”可走了?  相似文献   

8.
李丹 《东南置业》2011,(12):24-28
楼市宏观调控已经进行了两年,在买方市场上已形成两种声音:已购房者大多不希望房价下跌而造成个人资产的缩水,未购房者特别是“刚需一族”则更加希望看到房价的曲线下滑。  相似文献   

9.
张可慕 《经营者》2008,(1):23-23
不只是谢文云,不只是王石,广大民众希望房价回归理性,肯定也是希望楼市“拐小弯”,而不是“拐大弯”。房地产业若是“拐了大弯”,受伤害的决不仅仅是房地产商。  相似文献   

10.
一路走高的中国楼价,令政府“出手”越发果断且频繁。然而,房价依然“我行我素”,原本稳定房价的调控反而成为促成房价上涨的“空调”。此轮“国十五条”的出台能否走出中国楼市的“调控迷局”,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唐黎标 《上海房地》2006,(11):37-38
发韧于东海之滨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东南置业》2014,(4):6-13
4月,气温逐渐转暖,但楼市仍然“寒气”逼人。春节过后,2013年还涨声一片的房价逐渐涨不动了,楼市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唱衰楼市的声音逐步占据了主流。于是,“崩盘论”再一次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13.
“限价商品房”正在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南昌楼市价格一路飙升,每平米由1000元,上升到现在的3000元~4000元,有的甚至更高。而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许多业内人士告诫:别被房价“涨势”唬了,买房不需跟帮。  相似文献   

15.
人物     
《厂长经理之友》2013,(8):12-12
任志强不知道政策走向不敢预测房价了;宋林风口浪尖再陷“逃跑门”;张朝阳亲自挂帅搜狐视频 近期,一直喜欢预测楼市的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有“任大炮”之称的任志强难得示弱关于房价,他表示现在不敢预测了,之前几年能够预测、敢于预测,是因为通过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16.
李频 《上海房地》2011,(5):60-60
“新国十条”实施以来,楼市调控成效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层面的关注点是,政策的成效决定今后楼市调控的深度和广度;消费者的关注点是,房价降幅引导楼市成交量,从而选择入市的时机;房地产商的关注点是,以楼市变化作为调整经营策略的依据,抓住时机,加快“出货”,渡过难关。由此可见,楼市调控成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形成未来楼市预期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江苏楼市》2005,(8):6-7
国家七部委八项措施稳定全国房价,国务院转发相关稳定房价的通知,江苏制定“铁八条”稳定住房价格……上半年政府密集出台的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打出了政府稳定房产市场的决心,更唤醒了江苏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在对全省今年上半年楼市的最新统计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后,江苏省建设厅指出:全省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房价涨幅趋于稳定,全省房价的过快上涨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2008,(2):5-5
虚高房价遭到市场冷遇不可避免;楼市供大于求不过是自欺欺人;“限价房”对弈“高房价”能否拉住房价上涨步伐?;  相似文献   

19.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8,(2):31-31
“拐点说”并非指房价“拐”向跌;调控不改变楼市需求 施压越大反弹越大;已看到“停滞型通货膨胀”警示信号;传统商业加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具有爆发力;保障性住房比例超过一半时才会出现“拐点”;房价暴涨是金融结构扭曲恶果!  相似文献   

20.
吴衍 《上海房地》2010,(4):61-61
今年初春的上海楼市与去年同期有惊人的相似,在三月的最后几天,潜在的购买力突然释放,楼市成交量骤然加大,房价“高烧不退”。这使购房人茫然无奈,怨生再起。北京“两会”对楼市调控的讨论犹在耳畔,但新一轮楼市泡沫再现,无疑是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市场又一次智慧的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