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是我待过20年的地方。20年的吉光片羽,七千多个风雨晨昏的叠加,马背上的颠簸,荒原上的跋涉,小窗外的寒风,农家炕头的温热……这随风而逝的一切,都是那么叫人难忘。忘不了那里的山,忘不了那里的水,忘不了那里的事,更忘不了那里的人。  相似文献   

2.
自尊的伤害是最大的伤害。曾经,我们受到过伤害,那是刻骨铭心的,我们被重重地击了一拳,至今想起来还觉心痛。但是,我们没有倒下,我们不会被打倒。那一拳的反作用力推动着我们快步向前。  相似文献   

3.
我是柴达木人,永远的柴达木人. 这是整整那20年间,柴达木烙入我心里、甚至是骨髓里的烙印. 我是柴达木人,永远的柴达木人. 这是因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21岁至41岁,完全、无私、真诚地献给了柴达木,献给了那片广袤、荒芜、丰饶、神奇、与外面的世界相比仍然是落后的土地了.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映画     
  相似文献   

5.
6.
我和柴达木的不解之缘,是因于拙著<柴达木开发史>.  相似文献   

7.
被世人称之为聚宝盆的 柴达木盆地,不但以其 自身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骄傲,更为其自身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凝聚成的伟大精神而自豪。这种属于柴达木每一个创业开拓者的时代精神,成为柴达木各项事业发展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凸现着柴达木人改天换地的豪迈情怀,反映着柴达木人高尚的思想境界。柴达木人拥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使柴达本人成为真正的“富有者”。 我们知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丝绸之路”这条曾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大动脉,也受到更多人关注。长久以来,学术界认为这条大动脉的最东一段,有两条主要路线,即河西走廊通道和草原路。近年来,随着对柴达木盆地南部的都兰吐蕃古墓的发掘和研究,有关学者认为,除此之外的第三条路线——青海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极有可能被重新评估。早在1998年8月,西方一些专家对吐蕃古墓考察之后,香港英文杂志《中国考古与文物摘要》总编陶步斯指出:考古学家在青海的发现无疑将改写从青海以西到克什米尔的历史。日前,由中日两国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是一个梦幻般的土地,也是个多情的土地. 多少年来,她的美丽,引来了多少热心人的青睐;她的富饶,激起过多少有识之士云霞般的退想和憧憬.  相似文献   

10.
11.
柴达木赋     
盆地柴达木,雄踞青藏高原亦彪炳其原。浩浩乎纳二十八万平方公里之纵横,泱泱乎涵山川浚河湖泊良田草原之瑰土,哺山祖昆仑之圣韵,孕莽莽祁连之魄魂。南倚西藏,北蔽甘肃,东握西海。因物阜资沛而名,因田园旖旎而奇,因山川秀美而神。  相似文献   

12.
13.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因 其蕴藏有十分丰富的矿产 资源而闻名于世。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已经来临。但是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日益增长的人口以及各种物质需求,柴达木的承载能力明显表现出不稳定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又不损害其他物种的需求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方面做认真的思考。 一、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现状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区域内大多为戈壁荒漠,也有一部分绿洲,还有一部分草场。农业方面,由…  相似文献   

14.
15.
柴达木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旅游业起步晚,大部分景区处于待开发状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假日经济的持续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旅游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发展思路的认识,对于促进柴达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爱柴达木     
像星星永远眷恋着蓝天, 像溪流永远痴情于山岫, 我是那么深深地爱着柴达木啊, 爱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说起柴达木,心中骤然便一阵温热. 走近柴达木,我总不由得泪眼模糊.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印象     
一、瀚海蜃景 并非一切虚幻的东西都与假象有关,自然界的某些虚景幻影往往给人意外的惊喜,获得美的享受。自读过一篇题目《海市》的散文后,便对神秘的海市蜃楼心驰神往,充满憧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蓬莱附近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海市蜃楼,持续两个小时之久,引得无数游人翘首观看。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开拓者们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柴达木绿洲已相继建起德令哈、香日德、诺木洪、格尔木等大型国营农场,成为青海春小麦牛产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考察柴达木开发的历史发现,建国以来的柴达木开发史,实质上是人口迁移史。在国家号召和政府组织下进行的人口迁移,为大规模开发柴达木提供了实践主体。本文以柴达木开发为背景,探讨海西人口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海西地区是蒙古、藏、汉、回、土族、撒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多民族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地下资源十分丰富而持开发的一块宝地。当中央将战略部署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我们在着手设计柴达木开发计划的时候,应高瞻远瞩,不仅要作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