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保罗·塞拉芬是美国纽约州小城曼利厄斯市的市长,他平时的生活非常节俭,哪怕是散步,也不时从公园或街角捡一些瓶瓶罐罐回家,积存起来卖钱。对于这笔聊胜于无的“外快”,马克市长通常用来为它的小狗“巴克斯”看病,或者给它买一点小零食。  相似文献   

2.
孝心     
一位在公司忙于业务的经理,抽空回了一趟家。回到家里也没别的事,就是陪陪母亲。母亲说:"要不咱俩去买鸡蛋吧。"于是他跟着母亲出了门。附近有一家超市,母亲偏不进去,说远处另一家比这里的每斤便宜二角钱,  相似文献   

3.
暮鼓晨钟     
郑翼 《人力资源》2013,(4):94-95
将孝心藏在背后有这样一个儿子,经商发财成了大款。他母亲老了,牙齿全坏了,于是他开着车带母亲去镶牙。牙科诊所的医生诊断后,开始向他母亲介绍贵贱不等的各种假牙,可他的母亲生活一向节俭,只要了最便宜的国产假牙。医生看着穿戴奢华的大款儿子,耐心地给他比较不同价格假牙的质量优劣,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似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  相似文献   

4.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他今年已经56岁,还是个单身汉。只因为,他对身患癌症的母亲有句承诺:"娘!我要照顾你一辈子!"为给母亲找药,他攀悬崖、尝百草,数度与死神擦肩而过;30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只要母亲一声轻唤,他都会跪在母亲的床头,为她擦药、梳头。  相似文献   

5.
忽然一笑     
王建新 《审计月刊》2006,(3):F0003-F0003
母亲与银行一位喜剧演员向人说起幼年时每次向母亲要钱,母亲总是说:“你以为我像什么,像银行?”其实,这位演员是说:“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父母本来就是银行。要是真的自己去银行向人家要钱,出纳准会说,你以为我像什么,像你妈?”宁可左边女:“你能花五千元替我买一件毛皮大衣吗?”男:“什么?我左耳有点背。”女(向他的右耳):“你能花一万元替我买一件毛皮大衣吗?”男:“你还是到我左耳边来说吧.”清醒的头脑“我能不能请求您,经理,”年轻人腼腆地对自己的上司说,“能研究一下给我增加工资的问题吗?我不久前结婚了……”“非常抱歉,我的孩…  相似文献   

6.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坐拥数百亿资产,但他在生活上却崇尚节俭,从不奢靡。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除了商场必要的应酬外,他极少去碰山珍海味,最常吃的是台湾流行的家常饭。台湾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到装奶精的小盒子,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也不浪费。  相似文献   

7.
《大众标准化》2011,(12):26-26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2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3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8.
忽然一笑     
吝啬与节俭儿子问父亲:"吝啬和节俭有什么区别?"父亲说:"当然有啦!比如我买了一双降价的鞋子,这就是节俭,而要是给你妈妈买一双降价的鞋子就是吝啬了。"  相似文献   

9.
转眼又至八月,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连日来骄阳似火,酷热难挡,这可愁坏了家住竹叶山的张大爷。为了给放暑假的小孙子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一向节俭的张大爷应儿子的要求,将家里的空调整日开着。怎么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可家里成倍上涨的电费也着实让人心疼。没办法,张大爷逢人就嘀咕,“为啥刚买的高层楼房还没有过去的平房隔热呢?”后来早锻炼时,邻居赵大爷告诉他,因为他买的不是节能住宅。听了赵大爷的介绍,张大爷对节能住宅的概念虽然还不是很了解,但他还是非常希望大家都能住上这样的楼房。  相似文献   

10.
王五一临出门时,年迈的母亲不停地唠叨,非要王五一上县医院给她买个助听器。王五一的母亲已过古稀之年,耳朵不好使,要把嘴巴放在她耳朵上大声叫喊方能听清一二。母亲已经要求多次了,王五一一直没有买。一方面助听器价格昂贵;另一方面自从母亲耳聋以后。听不到家里的闲言碎语,反而唠叨少了。家里清静了许多。  相似文献   

11.
周振龙 《乡镇论坛》2014,(30):23-23
9月3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伏山镇东代村村民王业根为前几天去世的母亲办完了丧事。悲痛之余,他的一飞“心病”也终于落了地。原来,王业根一家早在三年前就拆掉老宅,搬进了新的居民楼,一家六口在宽敞舒适的新家里过得英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今年初,王业根的母亲突发高血压瘫疾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孝顺的王业根夫妇一直在床前服侍,直至老人去世。  相似文献   

12.
糖果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很好奇地问小男孩.  相似文献   

13.
低迷的物价,疲软的市场。面对手感冰凉的中国经济。一个主流“药方”是刺激消费。全国知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则认为:消费是把财富变成粪便,启动经济要靠投资。他说,中国目前的过剩是结构性过剩,而非总量过剩。如果一味刺激消费。其结果是坐吃山空。他打了个比方:一个农民家庭,有一万元储蓄,是用来买酒喝买VCD吃光花光。还是买台拖拉机投资搞运输呢?当然应是后者。一个国家不就是一个大家庭吗?对于中国这样劳动力供应总量绝对过剩的国家,只有扩大投资,才能给中国人造更多的饭碗。而解决失业问题,应该是今后中国社会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调查:2005年5月20日上午11时李荫才老人向本刊投诉,声称房地产开发公司一房两卖。据李大爷介绍,由成都宇辉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汇缘阁位于武侯区桂溪乡棕树村,离他的子女住家比较近,他准备买一套。宇辉公司的王小姐带他到二楼看了一套房子,李大爷比较满意,与公司签订了预购协议,李大爷交了一万元定金,以17万元的总价购买汇缘阁的2楼4号房。待到正式签订购房合同时,李  相似文献   

15.
育才     
《财会通讯》2005,(12):I0021-I0022
孩子上网悠着点;培养孩子节俭的好品质;孩子必须有孝心;四个博士的母亲谈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房子和床     
夏秀瑜 《东南置业》2007,(11):98-98
2003年,台江的达文里社区。 我们租了一个8平方的单间,只有一张破旧的床。 口袋的钱所剩无几,可我坚持要买一张新床。我说,虽然,这屋子不属于我,但我要一张属于我们俩人的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河南16岁少年陈辉在郑州郑东新区一建筑工地上,和其他工人一样干活儿挣钱。然而,这位年仅16岁的少年,却在4年前就患上了白血病,他的母亲也在生下他之后中风瘫痪在床。一直以来,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就借了3万多元的外债;2002年,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又从亲戚那里拼拼凑凑借了8万多元。亲戚朋友的帮忙,对于这样的一个家庭,简直是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18.
牺牲精神赞     
北京军区某部坦克团战士陈斌,从入伍到光荣牺牲的20个月时间里,时时事事实践着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不惜牺牲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不分份内份外,不管脏活累活,都积极主动地去干。从军600多天,好事做了500件。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只愿别人活得比我好”。自己生活十分节俭,连洗脸的香皂,计时的手表都舍不得买,却从每月35元的津贴中共拿出300元,接济家庭生活困难的战友和孤寡老人。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志愿,无条件地服从组织需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以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誓言。入伍一年多,15次参加考核,次次名列前茅,获…  相似文献   

19.
母亲过生日,我去商场给她买礼品。营业员极力推荐一种参丸礼盒。整个礼盒二尺见方,大盒中套着4个小盒。细看说明,盒内的药丸实际上只有40多粒。营业员颇具煽动力地说:“买补品送人就要讲排场,盒子越大,派头越大。”思来想去虽然觉得有些贵,但想想母亲为我们熬白了头发,出于一片孝心,我咬咬牙把大盒子捧回了家。可谁知却遭到了全家的抨击,就连母亲都直说,太贵了,居家过日子的,以后别买这些花里乎哨的玩意儿。现在,看看周围的商场、超市便会发现,许多商品的外包装里三层外三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当然,这样的包装必然提…  相似文献   

20.
高峰 《秘书工作》2013,(2):48-48
今天,“四菜一汤”已成为节俭的代名词。据说,这是朱元璋的发明。朱元璋称帝后,面临着一个经历战乱、一穷二白的局面,需要节俭度日;加上他穷苦出身,当年甚至当过乞丐,什么苦没吃过?因此他对物资要求比较低。但他很快发觉有公款吃喝的苗头,于是趁马皇后过生日,召集群臣,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