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率先实现了复苏,预计2020-2021年平均增速将超过5.5%,基本恢复至原有增长轨道。但在海外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冲击也加速了中国从出口导向工业化的"国际大循环"战略向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新的"双循环"战略转变,而调整和改革原有的宏观资源配置体制是成功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运行,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创新提供参考。结合商业银行的运行及发展特点,总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商业银行运行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即强调需求并重的改革理念,实现金融科技服务的创新,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坤荣  赵倩 《经济纵横》2020,(10):18-25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1,(1)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多次提出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双循环理论,这是基于实践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决策,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文章重点从内与外、危与机、主与次、稳与进四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学界对此展开了热烈谈论,大部分学者将中国面临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作为"双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或现实依据加以阐述,但目前较缺乏将"双循环"战略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的具体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及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新格局下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因素的变化,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已成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驱动因素,而靠出口拉动经济的效果逐渐减弱,证实了"双循环"战略的现实依据。进而分析"双循环"战略实施的意义,最后从需求侧、供给侧两个角度,产品、要素、资本三个市场,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瘀点堵点、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付东  钱爱民 《经济经纬》2022,(3):97-107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疏通经济循环堵点的关键在于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提高供给质量。基于代理理论,从企业资本引入战略视角考察各类引入资本对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引入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引入外源性资本降低产能利用率。(2)在三种外源性资本中,债权资本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显著,政府补助次之,股权资本不显著。(3)机制检验发现,内源性资本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外源性资本增加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产能利用率。(4)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的作用在好的营商环境中更显著,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举措。研究结论揭示了资本要素配置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机制,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也支持了正在进行中的营商环境改革。  相似文献   

7.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我国乒乓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原理,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乒乓球产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在分析我国乒乓球产业现状基础上,探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乒乓球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即产业机制有待完善,消费产业发展受阻;国际市场竞争凸显劣势,产业国际化受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乒乓球产业发展的路径,即激发科研创新活力,重塑和完善内循环生产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国际大循环;把握双循环本质要义,促进国内外循环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经历了“改革之初的城乡循环探索”“农业融入国际大循环的实践”和“乡村振兴下的城乡经济循环系统构建”几个阶段。农业融入“双循环”发展,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是解决农业融入“双循环”发展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作出的战略决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繁荣世界市场思路的新实践,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互动性特征的认定与顺应世界市场动态性发展的新举措,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双循环”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其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推动新时期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双循环”格局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的人才构建的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高质量利用外资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看,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资本循环理论,高质量利用外资能够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平衡与稳定,强化国际循环的通畅与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实践经验看,高质量外资通过经济助力、产业赋能、技术溢出、制度优化等途径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同时通过外贸促进、金融协同有效促进国际循环。但是,我国仍面临外资区域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大国政治博弈和科技封锁加剧、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等现实挑战。应当在产业政策上引导高质量要素集聚,在区域政策上推进跨区域引资协同,在营商环境上搭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在平台载体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行政规制上夯实负面清单与安全审查保障,从而助力我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2.
现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贸摩擦导致对外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以此为视角,通过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外贸易和政策因素,分析我国2012—2018年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发现,东北地区第一和第三产业仅受到国内循环的促进,第二产业仅受到国际循环的促进,而地区消费则阻碍了第二产业发展;东部地区第一产业仅受到国内循环的影响,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则已完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未能有效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仅第三产业受到资本的促进,消费和对外贸易对其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已基本参与到“双循环”之中,但较弱的消费潜力对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相似文献   

13.
向海燕  李子瑞 《技术经济》2022,41(9):122-132
为探究制造业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服务化的转型路径,以2014—2018年制造企业并购服务企业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组态思维和fsQCA方法,选取“基于并购的资源获取”和“并购后资源整合”两个维度的5个前因条件,讨论前因变量组合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之间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存在3条转型路径,即研发能力驱动型、财务能力驱动型和服务化经验驱动型。通过分析路径和典型案例,发现:并购标的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研发能力均能衡量服务型资源质量且二者具有替代效应;并购方财务柔性在并购后整合与服务化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购方服务化经验有助于并购后整合。  相似文献   

14.
消费政策跟踪审计是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选择。文章以“消费券”政策为例,从审计属性、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范围与依据等维度明确了消费政策跟踪审计的主要特征,围绕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成果及利用等构建了消费政策跟踪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基于现阶段我国消费政策跟踪审计机制有待健全优化的典型事实,有必要从构建多元化协同审计体系、搭建跟踪审计信息化平台、统筹打造融合式审计项目和推进“研究型”消费审计工作等维度出发,推动消费政策跟踪审计在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中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双循环的作用机制,并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双链”数字化经济双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链”数字化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并与经济外循环呈“U”型曲线关系;在不同“双链”数字化及全球化门槛区间内,“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外循环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驱动;较低的全球化水平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提升“双链”数字化的经济内循环效应;实现经济外循环发展则需适度提高全球化水平,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以提升“双链”数字化水平,打破经济双循环面临的国际性约束。  相似文献   

16.
曹光伟 《经济师》2015,(3):64-65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产品研发与企业战略的有效匹配是其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所在。文章从界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企业战略等概念入手,重点分析了产品研发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应该选择外部化研发组织形式、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应该选择内部化研发组织形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保证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运行的同时,促使中国经济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着力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确保经济安全、市场公平。同时,加强区域间的互通有无,更大限度地发挥民营中小型企业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成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嵌入式投入产出表匹配中国工企—海关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保护主义阻断了国际循环的技术扩散机制,促使中国数字贸易企业走上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道路,通过发挥双循环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激发中国数字贸易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数字贸易质量水平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双循环格局对一般贸易、全球金融危机后、东部地区的数字贸易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经由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旧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深入作用于经济“双循环”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专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土“隐形冠军”是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基于自主创新多元动力框架,以98家本土制造业“隐形冠军”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多重动力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存在内部驱动、外部驱动和内外协同驱动3种动力模式,其中,协同驱动模式最为常见;②企业家精神是驱动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的重要内部因素,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或未上市时能够联合市场垄断力量、良好区域环境发挥作用,驱动企业自主创新;③在推动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的外部因素中,行业外资进入与市场垄断地位在特定情境下具有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