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发端于思想、框定于规划、推进于战略、巩固于制度,落脚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适用于生态文明新时代。针对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应找准主体功能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在全国层面带状划定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区带、水资源过度利用区基础上,采取“县+乡镇/街区”的差别化政策单元,健全差异化政策体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也是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协调区域发展和统筹谋划区域未来发展的工作,需要正确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和定位区域主体功能与发展方向。若要正确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和定位区域主体功能与发展方向,不仅要认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开发密度,  相似文献   

4.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人口再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和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对人口进行合理的再分布,以实现人与各类功能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的空间均衡,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对策是: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的适度人口;协调人口政策与财政、土地、环境、产业等政策;统筹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超前部署,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把握人口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国家层面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阻碍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是人口聚集有难度、生态补偿不到位、区域利益有冲突等一系列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省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政策之一,产业政策供给直接决定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能力的持续增长。限制开发区域作为主体功能区划的一种类型,其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是用自身的限制开发来保障更大区域的生态功能和农业功能,尤其需要科学、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支撑。我国西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域分布广泛,在对其施加主体功能限制的条件下,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应体现在: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引导和鼓励产业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集聚;对妨碍主体功能的产业和企业进行有序退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组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合理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不同国土空间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包括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种类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我国未来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空间有序开发的重要手段,也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投资的作用,以促进不同区域实现其主体功能,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在维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将人们长期忽略的生态产品视为经济资源,通过构建政策制度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货币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基于甘肃典型案例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章从具体实践、案例启示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讨论甘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提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一,加强生态产品管理,识别并维护生态产品价值;第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生态产品附加值;第三,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四,推进生态产品产业发展,完成生态产品价值变现.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质上是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合理高效变现。在“双碳”目标的总体背景下,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基于此,对国内生态产品交易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安康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从供给痛点依然存在、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市场环境有待完善三个方面剖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并从准备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期为各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更好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意如 《财会月刊》2015,(4Z):36-38
生态预算绩效信息供需存在三对矛盾,究其原因是预算绩效供给与绩效管理目标不一致、预算信息报告制度缺位,因此亟须一套站在主体功能区高度、与绩效管理目标一致、在透明原则下平衡预算绩效信息的相关性与真实性、全面反映生态预算过程与结果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世界》2008,(1):33
一是积极修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二是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强化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实现城乡饮用水源同保护,同解决。突出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全面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整治。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不仅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部署,我国将在2007年底完成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年底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一是东北地区由于其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将在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二是《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需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而主体功能区政策,既是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区域政策的现实需求,系统科学地设计好主体功能区相关政策,对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具有脆弱性特点,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减少发展的脆弱性。区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抑制脆弱性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降低区域发展脆弱性为目标推动区域快速和健康发展,成为现阶段区域研究的热点。一、农业地区农业地区是按开发内容划分的我国三大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市县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任务.市县功能区规划是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落实,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重要载体,是未来市县国土开发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协调各类空间规划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约束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2010年6月12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再次强调“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财税政策与体制也必须配套改进”。  相似文献   

17.
王朝晖 《企业导报》2013,(6):250-250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主体功能区提出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相关概念、确定原则,最后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这个新的格局下空间结构的三个核心要素如何实现优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典型的生态功能区,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是影响全国甚至世界生态安全的"生态阀",生态恶化形势日益严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开展青海藏区生态功能区的经济与生态互动研究,探讨该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动机制、政策等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从国家“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到2011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党的十九大认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再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主体功能区战略地位,主体功能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上升,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制度、重要战略。主体功能区划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有利于实现区域政策与行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了环渤海区域及全国的发展战略,滨海新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总体思路,新区在“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定位为: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这表明滨海新区已不只是一个产业功能区,一个区域服务功能区,而是一个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宜居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