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一环是资金支持,绿色金融恰是链接资本与“双碳”目标的重要纽带。在“双碳”目标下对当前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进行考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利用2009~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我国主要碳源的工业和农业部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工业和农业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现工业和农业碳减排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支持绿色科技创新和增加绿色投资;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现工业和农业碳减排的过程中,能源效率改善作用尚不明显。本文基于实证结果,从积极推广试点经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大绿色投资力度、持续发力节能提效层面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个人碳交易是一种直接针对个体消费者的碳减排市场机制,旨在通过引导、管制和鼓励等方式改变消费者高碳能源消费模式,形成低碳能源消费模式,以实现碳减排目的。本研究借鉴碳约束和碳普惠成功案例,探讨设计一个集个人碳排放收集、碳排放权转化、碳交易及成果反馈为一体的个人碳交易平台,以此为样本构建全国统一的碳减排计量标准,助力国家建立完整的个人碳排放规范与标准、碳交易体系与机制,构建绿色低碳社会。  相似文献   

3.
碳减排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检索数据库,利用分析软件CiteSpace,梳理了从2012年到2022年CSSCI期刊上有关企业碳减排研究的成果,通过整理418篇相关文献,对企业碳减排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发表成果最多,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以赵道致学者为主展开的合作网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碳减排政策研究、企业碳减排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研究、企业碳减排方法研究;研究趋势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研究阶段(2012—2014年)、细化研究阶段(2015—2019年)、深入研究阶段(2020—2022年)。据此,就企业碳减排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增强研究机构间合作、创新企业碳减排研究视角、拓展企业碳减排研究方法等三点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企业碳减排研究和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市场生产端与消费端构建数字经济碳减排的理论框架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碳减排效应,且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在数字经济的三个子维度中,信息化发展、互联网发展对碳减排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数字交易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在东中部、高市场化程度和高创新创业水平的地区更加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生产端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消费端的消费结构升级来降低碳排放强度。这对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 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刻画2001—2019年城市交通结构与碳排放现实状况,分析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突出问题。运用LEAP模型与灰色模型预测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趋势,设定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出行结构优化情景、动力系统替换情景。结果表明,4种情景下,上海城市交通将分别于2031年、2029年、2029年、2028年实现碳达峰,交通动力系统替换最有利于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早日达峰。建议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继续调整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结构,不断提升绿色交通治理水平,推进大数据应用与城市交通碳减排深度融合,积极倡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  相似文献   

7.
“碳变”时刻:中国企业家的碳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鉴 《中国企业家》2009,345(16):100-103
碳环境将是企业未来存亡的新关键,碳减排相关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使中国企业家面临又一个U形转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恶劣气候的严峻现实教育人们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碳减排审计日益引起重视。碳减排审计主体贯穿于碳减排审计过程的始终,对碳减排审计质量起决定作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现阶段碳减排审计主体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碳减排审计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碳减排审计主体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就给作为碳排放主力的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全国碳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稳步推进,电力行业被纳为首批交易行业。电网公司作为连接供电与用电两端的枢纽,不仅是电力行业碳减排的核心,也是碳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探索电网公司碳资产管理路径,可以提高公司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公司优化降碳技术,达成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航空服务企业为例,探讨碳交易机制下企业履约成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企业履约成本的计量模型。企业履约成本包括减排成本、交易成本和其他成本项目,其高低不仅与企业碳排放水平有关,还与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三大航空企业碳减排措施的不同,影响了企业的履约成本;不同碳配额政策与市场条件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也较为直接和显著。为实现全社会低成本碳减排的目标,政府应该合理分配碳配额、完善碳市场条件,企业自身也需要重视履约成本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不同市场成熟度下碳排放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碳交易市场和未来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两种情况,界定了碳减排量和碳排放权两个概念,将碳减排量和碳排放权分别处理为无形资产项目和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并探讨了初始取得时免费分配和有偿购买存在差异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6):17-22
本文在碳排放总量-交易机制下,考虑碳减排的投资成本效应、产品销量的碳减排效应,以及碳市场价格与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反向关系,构建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解析求解得到了模型均衡解,同时采用数值仿真对模型中关键参数灵敏度进行了分析,以研究制造商占优型供应链碳减排协调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强制产品碳足迹认证,并通过政策激励和宣传,提升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可以明显促进供应链系统碳减排及其稳定性;发展绿色能源,多渠道资金投入,有助于提升制造商低碳技术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对于企业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必须谨慎,碳市场价格应由市场供需确定,以抑制碳市场过度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推进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绿色生态转型,进而加快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本文选取可比性强、借鉴价值较大的日韩两国为参照,并在农业支持情况、绿色发展水平和未来政策改革的空间等多方面进行了中日韩三国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日韩两国,我国的农业支持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环保导向淡化,在此农业支持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偏低,但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的整体生产能力较强,这为我国推进增产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进行绿色生态转型提供了较大的改革空间。基于上述比较和发现,本文提出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优化农业支持结构、强化农业环境保护和鼓励涉农企业"走出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现有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和会计科目体系,对碳减排项目的勘探和评估、实施和监测、CCER生产及核证、履约和交易等业务的经济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包括碳减排项目各环节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碳减排会计核算体系,为全国统一碳市场健康运行和CCER核证重启提供会计核算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农业的发展应将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共同考虑,这一观点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特征和核心。我国的农业就是在探索中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绿色的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国内理论界对生态绿色农业予以肯定,但由于中国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学者们对于生态绿色农业的研究尚处于基础理论界说层面,多侧重于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和农业绿色生态系统基础和应用阶段的探讨,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对于如何利用新兴的生态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学术界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众所周知,在中国进一步履行入世承诺和开放市场时,农业将是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而作为农业的衍生产业,中国生态绿色农业在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的现状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众多不可意料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政府审计可以通过规制政府和责任人的制度和行为发挥碳减排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假设,本研究分别以2007~2018年和2012~2017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地区碳排放;目前审计署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果弱于地方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果;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政府环境审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越强。以上发现为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与“减污降碳”工作,本文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碳减排效益模型,以深圳市一在建住宅项目为例进行模型仿真,分析减量化所引起的碳减排效益变化,结果表明:施工现场实施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相比于不采取任何减量化措施,总碳排放量减少了19.73%,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能产生良好的碳减排效益,其中施工单位采取低废技术、现场分类分拣减量化措施所产生的碳减排效益最为直接与明显,当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发挥减量化作用时,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碳减排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家近年来提出了“碳货币”的概念,意思是说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在“碳本位”基础上重建,将碳排放权发展为一种新的超主权货币,碳减排指标可以用于正常的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多国纷纷实施碳减排政策来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和环境问题。碳税作为国际社会广泛运用的重要碳减排政策,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选项。本文基于我国国情并结合碳税的国际实践经验,分析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碳税的实施路径和原则,并设计碳税的税制要素。  相似文献   

20.
CDM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的实质是核证的减排量(CERs),并将碳排放权改称碳减排量,将其作为存货进行确认和计量。碳减排量属于国有资产,我国的碳减排量交易,实质上是企业替国家出售碳减排量,国家对企业发展清洁能源项目提供一定的政府补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