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负外部性,开征碳税可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并矫正因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环境不正义。此外,碳税较碳排放权交易具有制度优势,不仅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绿色税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应将二氧化碳纳入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立足税收法定、税收公平和税收效率三项基本原则,围绕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协同,明确碳税税制要素。  相似文献   

2.
张宝 《税务研究》2023,(1):26-32
碳税作为针对碳排放征收的税,在推进“双碳”目标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碳定价采取碳税还是碳排放权交易、税种设置是采取独立税还是融入税、碳税定位上属于一般税还是特定目的税等三大关系,还存在不少争议。由于这三大关系决定着碳税开征的必要性、实施路径和税制设计,是碳税制度构建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亟须厘清,以为碳税开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凡  王之扬  王欢 《海南金融》2022,(7):24-30+37
建立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定价,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已建立24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本文着重比较国际上运行时间较长且相对成熟的五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韩国碳交易市场(K ETS)、新西兰碳交易市场(NZ ETS)、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CCTP)、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分析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进展,为我国碳市场运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碳定价是国际公认的推动低碳发展、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经济手段。作为碳定价机制的两大支柱,碳交易和碳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亚洲地区碳定价机制在实施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对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提供了有益经验。本文对部分亚洲国家碳交易和碳税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碳定价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碳税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环境经济学中两种最为重要的市场减排激励手段,本文基于中国的减排实践比较了两种制度各自的优劣,认为碳税制度更具有实践意义。同时,进一步分析在碳税政策实施中存在的诸如税率设置、课税范围、开征时机等五大问题,形成如下结论:碳税与排放权交易制度需要组合使用;碳税开征时机需要一个触发条件;在课税对象上要保证以碳排放的能源消费环节不偏离;税率可由10~29.5元/吨逐渐提高至519~648元/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碳交易机制日渐成熟;与此同时,碳交易风险不断加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国际碳交易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网络钓鱼欺诈、增值税舞弊、利用碳交易洗钱、内部交易与操纵市场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风险,国际上采取了共同注册制度、碳身份证明、碳税的反向征收等主要监管手段。上述监管手段将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和碳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安排、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范围和参与主体及产品、碳排放交易的监管体系、政府出台的推动碳市场建设政策、多元化碳基金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碳税作为价格型减排工具,是碳定价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适时开征碳税,对发挥税收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作用、有效弥补碳交易定价的缺陷、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从碳税征收范围、计算方式、税率设置与税收优惠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南非、新加坡的碳税征管方式及经验,并结合我国碳税、碳费现状,剖析了我国碳税征管可能面临的经济约束、中小企业碳核算工作基础薄弱、第三方碳核查服务机构发展不成熟以及技术限制等问题,由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碳市场的有效性。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变化“、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推动参与主体多样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新金融工具等对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熟运转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碳交易中心将呈现全球化并购、市场层级丰富、监管体系完善等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法律体系、自律规则,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交易清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吸取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以2014年中国开展碳市场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八个高碳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碳市场交易对高碳企业的减排影响,以及转型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能有效促进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减排,甚至还增加了企业碳排放。第二,转型金融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减排,并且这种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碳减排净效应可以有效抵消单一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碳排放增加的净影响。第三,转型金融通过促进提升高碳企业的减碳技术水平,进而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要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高碳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加快转型金融发展,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发展,适时引入碳税政策,充分发挥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促进企业碳减排方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22年4月,全球有32项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和36项碳税正在运行。从行业来看,全球各碳定价机制通常优先纳入电力和工业部门,其次是建筑和交通运输部门,少数纳入了国内航空、农业和废弃物处理部门。从企业来看,各碳定价机制主要根据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设置监管点,多数ETS设置了准入门槛,仅有少数碳税机制设置准入门槛。从区域来看,同一国内不同区域ETS交易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碳税税率也有所不同。建议我国将钢铁、建材、农业等更多碳密集型和减排潜力大的行业逐步纳入碳市场;适时引入碳税机制作为碳市场的补充,对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碳税;推动地方碳市场试点健康发展,为全国碳市场积累交易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当前我国各碳交易试点中碳排放权价格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当前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的理论基础及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各碳交易试点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先行者,并且已经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定价效率不高、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因此,依据各先行试点的碳市场建设取得的经验及教训,本文采用内在价值为基础的碳交易定价模型,以山东省电力行业为例对碳价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并为完善当前我国碳定价策略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但存在交易制度不统一、各类交易所水平参差不齐、金融参与度不足等诸多问题。我国亟需构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同时,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碳交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推动建设统一碳交易市场方面,各类碳交易相关主体应采取的具体发展模式以及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威 《海南金融》2023,(4):44-51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多国参与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已经成为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石,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工具。本文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机制入手,概括其主要特点及成效,同时针对我国碳市场发育程度不足、非市场化严重等问题,结合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经验,得出我国应完善碳交易机制、丰富碳市场交易主体、创新碳金融产品、加强与国际碳市场接轨步伐等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蕴  甘萍萍  卢阳 《财政监督》2023,(19):80-86
“双碳”目标下,碳税对于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作为我国碳排放源头之一的汽车制造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参与者。本文基于我国汽车制造业2016—2021年的部分数据,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碳排放现状,并从生产成本、碳排放、产业内部结构、资本结构四个方面分析碳税的征收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汽车制造企业应当秉持低碳设计理念,加速绿色创新,同时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为汽车制造企业“脱碳”夯实基础。最后,从碳税制度设计、碳税与碳交易市场协调、碳税征管体系完善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市场经济推动了行业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在碳立法、碳分配、碳核查以及碳处罚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其现存问题与可取之处,并基于甘肃视角,从碳法律、碳价值、碳体系、碳金融、碳市场和碳人才等六个角度,提出对甘肃省未来完善自有碳交易体系、接轨全国碳交易市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倪娟 《税务研究》2016,(4):46-50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内容。选取2010—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更高时,碳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企业无形资产越多,碳交易政策对其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相较于小型企业、低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碳交易政策对大型企业、高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当前全球变暖的压力,各国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不断推进碳交易和碳税等碳减排措施落地。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采用DSGE模型分析实施碳交易和碳税等不同低碳政策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碳排放量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从短期来看,碳交易和碳税在消费、产出、投资和劳动上的冲击呈现一致性,但仅实施碳交易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冲击和对污染排放存量的负向冲击均高于仅实施碳税政策的冲击效果;从长期来看,实施碳交易政策在抑制社会污染排放量和督促企业做出减排努力方面的效果强于仅实施碳税政策在此两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