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由人民主体地位观、根本宗旨、民生福祉、奋斗目标组成,本文从民生福祉的视角探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人民观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上的必然性,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中的必然要求。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老和就业是民生内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百年奋斗迈进新征程的党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情,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创新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总结深化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为民实践,最终升华凝练创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遵循,是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党的历代主要领导人的人民观传承和发展,面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转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必须准确把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评判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快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大势所趋.本文从文化的属性出发,界定了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文化生产力的范畴横跨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方面,具有多维度性、传承性和扩展性,而现代文化产业是其最重要的产业体现.文化生产力如果操作不当,会对文化软实力和其他维度的生产力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70年来中国发展文化生产力四个阶段——奠基期、重建期、发展期、繁荣期——的实践总结,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的特性是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的和中国传统的,通过改革来调整文化生产关系是促进文化生产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是促进乡村内生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新时代以来,聚焦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关键发展要素,我国深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市场化推进土地要素改革,健全金融、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特别是推动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大量向农村流动,改变了过去要素由乡到城单向流动的格局,优化了城乡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可概括为盘活、流动、保护、公平四个关键词,盘活即推动更多要素参与市场交易,流动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梗阻,保护即赋权与强化产权强度,公平即推动实现区域要素禀赋均衡。我国城乡要素配置改革既有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体现了中国特色,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深邃理论内涵。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宏伟目标,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盘活、流动、保护、公平的改革方向,持续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6.
共享发展理念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基因.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享发展实践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共享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着力解决如何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思想道德因素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适时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习近平在2016年年初考察时,又在每个理念前面加了一个动词,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这样就把发展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是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当前经济建设中还面临经济发展质量仍不高、经济发展环境还不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全球经济复苏仍乏力等难题,需要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采取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针对性的措施去破解,从而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文旅融合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当前,在“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与新冠疫情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内涵更加复杂,亟待理论更新。基于此,文章从逻辑诠释、量化测度、机制框架等层面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及其需求进行提炼与探索。(1)研究厘清了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基本概念、宏观逻辑和“人本”逻辑。(2)研究明确了现有文旅融合和社会福祉测量方式及其不足,提出文旅融合推进社会福祉的测度创新,构建的测量模型既包含传统文旅产业耦合测度,也包括广义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度,并涵盖旅游者与居民的双主体测度。(3)研究提出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机制,涉及宏、中和微观层面,包括文旅融合多维度发展对宏观经济社会福祉的推动机制、文旅融合区域协同对目的地集体福祉的推动机制以及文旅融合体验优化对主客主观福祉的提升机制。研究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挑战与契机,为政府治理和目的地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治在各国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当代中同的民主政治发展主题,是在执政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满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占主流的大多数民众的物质精神文化诉求,保障民生的基本权盗。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政治思想,加强党在社会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凝聚支撑力、澄清学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认知误区、减少社会成本、增进社会和谐,本文就此作一粗浅分析,并试以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的“一线工作法”作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实践探索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增殖逻辑强力扩张推动下,资本主义建立了独特的文明景观,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在发展主体、发展理念和发展空间方面表现出了日益不可持续的趋势,这在深层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绝非人类社会发展期盼的终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放置在资本增殖逻辑之上,以此不断深化完善驾驭资本体制机制,在扬弃资本逻辑建构新文明形态指向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经济正义方面,真正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幻象”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议国家出台推进环卫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昨天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报告,我感触很深,整篇报告都以人民为中心,是份顺民意暖人心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这份报告。城市环境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作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在疫情关键时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提出逻辑、理论内涵和多维意义,强调我国提出“新质生产力”,导源于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绩效以及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导源于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其对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在结果、要素、要素组合、产业形态以及保障等维度的含义,进而对“新质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进行了内涵比较。立足于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阐述,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这一概念提出在实践和理论层面的意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在实践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理论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6.
财务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激发财务人员的自觉行为的独特文化现象和财务管理思想。和谐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建立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财务管理哲学。因此,研究财务文化的实质,实现和谐管理思想在财会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电子银行的营销方式正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为争夺市场份额,农行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观念落后,经营模式陈旧
一是没有正确认识零售业务的价值和战略发展地位。存在零售银行就是“托存款”认识误区。二是没有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和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定位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对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继承和拓展。在内涵上,经历了1.0阶段的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效率提升,2.0阶段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以及3.0阶段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高质量发展还进一步体现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及以人民为中心三个方面。在路径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此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