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新能源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本文选取我国121家新能源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年度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在财务松弛不同区间下企业绩效落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自我期望时,会促进企业创新,当财务松弛大于门槛值0.113时,自我期望落差对创新有正向影响,当财务松弛小于0.113时,这种自我期望落差对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社会期望时,也会促进企业创新,当财务松弛大于或小于门槛值0.181时,社会期望落差对创新有正向影响,但在财务松弛大于0.181时,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产生自我期望落差时,通过调整财务松弛区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国有企业要优于非国有企业;当企业产生社会期望落差时,通过调整财务松弛区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非国有企业要优于国有企业;自我期望落差、社会期望落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财务松弛不同区间下东、中、西部地区均有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商业环境动态性持续加剧和不确定性逐步增强,制造业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保持优势位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管理问题。现有研究广泛探讨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各种因素,但仍需进一步关注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中采取战略响应行为的多样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本文从企业行为理论视角,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下的响应式搜索行为。研究发现,创新绩效期望落差显著促进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即跨地区和跨行业搜索行为。在引入工具变量、控制样本自选择、双重差分估计以及更换回归方法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路径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主要通过激发高管风险承担意愿和强化高管创新关注程度进而影响制造业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财务绩效低于期望水平和分属高科技产业时更为明显。拓展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会驱动制造业企业更倾向在技术水平先进的行业和商业环境成熟的地区进行搜寻。本文将创新管理目标、组织绩效反馈与企业响应式搜索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制造业企业在创新困境下的战略响应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 2010~2016 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 依据控股权配置视角,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研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 (1) 国企混改后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2) 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的关系, 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的关系; (3) 由相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的混改国企股权集中度的负向调节效应最弱, 由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的混改国企股权制衡度的正向调节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期望落差的空间范围性和时间持续性构建4个情境,结合回归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不同情境下双元创新对技术赶超的影响。研究发现,情境Ⅰ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大且持续性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均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Ⅱ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小而持续性强),利用式创新比探索式创新更能促进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Ⅲ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大而持续性弱),探索式创新比利用式创新更能促进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Ⅳ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小且持续性弱),利用式创新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探索式创新负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研究结果揭示了期望落差下企业技术赶超的创新路径,为期望落差企业利用双元创新实现技术赶超和价值再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企业创新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创新模式的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等学校研发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企业内部研发的贡献,而研发机构的贡献相对最小.从要素作用角度分析,高等学校研发人员的贡献最大,而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贡献紧随其后,政府支出的研发经费的贡献要大于企业支出的研发经费贡献,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高等学校的研发资金支出,企业和研发机构应充分利用研发资源优势,合理分配和使用研发资金,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研发投入是否可以产生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碳绩效在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基于此,以2017—2021年煤炭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可显著提高企业碳绩效和创新绩效;碳绩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碳绩效在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碳绩效和创新绩效具体应用到微观企业层面,探究研发投入的有效性;二是利用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企业碳绩效与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碳绩效与创新绩效相关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7.
科技产出不仅受投入资本和研发人员数量影响,也受投入结构影响。通过收集我国1990~2012年间科技产出、投入总量和结构数据,运用生产函数分析了投入结构对科技产出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支出、试验发展支出、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研发人员等比例扩大对科技产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应用研究支出、政府科技投入、高校研发支出、研究机构人员等比例对产出规模呈负向效应;研发人员与资本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研发支出、基础研究支出、机构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支出、试验发展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等比例提高对研发人员效率有正向效应,但对资金效率呈负向效应,随后,模拟分析了投入结构调整对科技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制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均对政府研发补助与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政府研发补助对两种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解释了现有研究中关于政府研发补助和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的不一致,同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治理因素的调节效应的探究,丰富了有关政府研发补助实施效果的情境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以及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 2004~2017 年新能源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 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政府补贴、 风险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 政府补贴和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存在激励效应, 其中研发投入能部分中介风险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并完全中介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此外, 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承受能力负向调节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以 2011~2015 年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环保投入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渴望水平时,业绩期望落差与环保投入呈 U 型关系,即业绩期望落差存在一个阈值,低于该阈值时,业绩期望落差与环保投入负相关,高于该阈值时,业绩期望落差与环保投入正相关;(2)与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相比,股权集中度高的业绩期望落差与环保投入之间的 U 型关系将减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市大数据企业概念的讨论,选出符合要求的部分企业,以其2011~2013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因子分析法计算其经营绩效得分,进行经营绩效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实证检验,并揭示其各个能力因子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大数据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其当期 、前一期的研发投入强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成长能力与其前两期的研发投入强度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MD&A)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准确性。MD&A中的创新描述与创新投入是否“言行一致”,能否预测企业未来创新绩效,仍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2007~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14年间16422个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首先实证分析MD&A中创新描述与公司创新投入关系,进而检验创新描述对公司未来创新绩效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1)创新描述与企业当期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创新投入;(2)创新描述能正向预测企业下一年度的专利申请数,但难以预测下一年度的专利授权数,其对企业未来创新绩效的预测作用存在局限。研究结论从文本信息的角度丰富了企业创新绩效的预测方式,有效减轻上市公司内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验证加强“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内容监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以新产品产出作为测度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以我国2003~2008年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广义矩方法对包括R&D投入和非R&D投入在内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研发经费和科技人员在内的R&D投入、非R&D投入构成要素中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消化吸收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为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65 家企业的数据, 将组织期望纳入到开发式和探索式创新的前因要素中。 基于绩效反馈理论构建了开发式和探索式前因模型, 运用战略纯度领域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创新纯度模型, 进一步运用层级回归检验绩效反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 企业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间的差距显著地影响开发式和探索式创新间的平衡。 当实际绩效低于其历史期望水平时, 两者差距的扩大会使得企业提升探索式创新强度而降低开发式创新强度; 当实际绩效高于社会期望水平时, 两者差距的扩大会使得企业开展相反的创新模式。 由此可见, 不论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间的差异如何, 企业都具有开展创新行为的机会, 而较大的差距将对创新行为选择产生更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2~2015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经营绩效反馈和企业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当企业未实现资本市场经营预期时,随着实际绩效低于经营预期程度的增大,企业广告投入将减少;(2)当企业实现资本市场经营预期时,随着实际绩效高于经营预期程度的增大,企业广告投入将增加;(3)当企业未实现资本市场经营预期时,与低不确定性环境相比,高不确定性环境中企业经营绩效负反馈对广告投入的负向影响将增强;(4)当企业实现资本市场经营预期时,与低不确定性环境相比,高不确定性环境中企经营绩效正反馈对企业广告投入的正向影响将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政府创新补贴背后的逆向选择问题, 将创新补贴看作是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契约”, 基于契约理论刻画了不同信息结构下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和选择, 同时得到了最优政府创新补贴系数和最优企业R&D 投入水平。研究发现: 企业风险偏好、研发项目的风险、知识产权制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补贴系数和企业R&D 投入水平; 信息不对称下, 政府补贴系数和企业R&D 投入均有所减少。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 进一步建立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契约, 发现只要贴现因子足够大, 双方可以建立长期合作, 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漂绿行为为中介变量,恶性竞争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对漂绿行为有负向影响;漂绿行为在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和企业绩效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恶性竞争正向调节漂绿行为在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和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逆全球化和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针对中国外向型制造企业母国市场卷入行为的离散现象,本文以期望差距为切入点,构建了期望差距与母国市场卷入的理论框架,认为期望差距导致了中国外向型制造企业差异化的母国市场卷入行为。基于以上逻辑,本文通过对2009~2022年中国外向型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期望落差与外向型制造企业母国市场卷入呈U型关系;在制度距离比较大、母国市场潜力更高或政治关联程度更强的企业中,期望落差对外向型制造企业母国市场卷入的影响都将增强。异质性检验发现:期望落差与企业母国市场卷入之间的关系在母国行业垄断程度较低、企业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显著。本文的发现丰富了企业逆向国际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双循环战略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英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1):154-160
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是移动互联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本研究探讨了组织环境中的职场抱怨源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职场抱怨源的“与同事关系”、“管理规范化因素”和“物理环境”维度通过负向影响员工建言,而抑制创新绩效;另外,“工作负荷”维度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研究还揭示,相比自我隐藏倾向低的员工,与同事关系不和谐对高自我隐藏倾向知识型员工的建言和创新绩效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引入Entropy指标衡量多元化程度,运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的绩效进行分析的结论是.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经济绩效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影响系数很小;主业水平和规模大小影响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绩效;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都未能分散风险,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效果比国有商业银行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