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平湖已经成为世界服装重要的生产中心之一,"全球百件衣,平湖有其一",被誉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但平湖服装产业集群以加工制造环节嵌入了"购买者驱动"的全球服装价值链低端环节。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新环境下,如何实现平湖服装产业升级,逐步占据全球价值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平湖服装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状况和定位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平湖服装产业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集群为发展模式的地方经济已逐渐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它的竞争力提升,不仅需要挖掘集群的内部联系,更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不断调整自身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方式,创造、保持和捕捉价值。文章以建筑陶瓷产业的实例分析为依托,阐述意大利、西班牙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如何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集群的升级和发展,并控制全球产业的动态变化;探讨中国本土建筑陶瓷集群与国际建筑陶瓷集群间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互动,对中国建筑陶瓷地方产业集群产生、发展、升级和区域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目前国内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在全球产业视角下促进集群升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面对纺织服装产业“后配额时代”,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同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占据不同价值环节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以广东沙溪镇休闲装产业集群和浙江织里镇童装产业集群为例,就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思路和途径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如何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分析对象,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的区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分别测度了创新投入在两种创新方式下的效率值。结果表明:原始创新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弹性最高,但经济效益产出弹性最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正向的影响,但对经济效益产出却产生负向的影响。此外,政府资助、金融支持、产学研合作、市场结构等因素在不同创新产出指标下对创新效率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加大原始创新投入扶持力度、调整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投入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可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正在全面推进“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究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如何促进国内低碳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中国2005~2020年30个省(区、市)的碳福利绩效值和GVC/NVC嵌入度进行测算,然后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各地GVC、NVC嵌入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的碳福利绩效呈现出“N”型波动态势,且空间上表现为非均衡分布;(2)各地GVC嵌入呈下降态势,NVC嵌入呈上升态势,且东部GVC嵌入度高于NVC,中、西部则相反;(3)嵌入GVC会显著提高本地碳福利绩效,同时对邻地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嵌入NVC对本地碳福利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邻地则显著为负。此外,GVC与NVC的互动对碳福利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4)价值链嵌入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的双向嵌入及其对广东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地方的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产业转移的地方嵌入两方面分析了地方经济发展要实现链式经济与块状经济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东北部山区东西两翼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制造业服务化与创新质量的关系,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99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制造业服务化如何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实质性、可持续及协同性创新。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会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此外,制造业服务化有异质性特征,不同细分行业的制造业有不同效应,其作用于创新质量的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异。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创新集聚是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创新质量的作用渠道。以上研究结论为创新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来自制造业服务化和创新集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产业兴起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工业机器人数据以及进出口数据,利用Hausmann(2007)的产品技术复杂度计算方法,对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较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工智能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地位提升效果更显著,人工智能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新产品研发两条路径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本文结论对于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行业应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转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尽管部分中国企业以OEM承接商的角色在低端环节嵌入相关全球价值链具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但这类企业若能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不断实现价值链或价值链环节的提升,仍具有相当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嵌入的状况、积极影响、链节提升的一般路径与必要条件等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服务业具有了全球性分布的空间特征。实证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理论(GVC)在研究地方制造业集群的外部联系方面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但鲜有将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应用于服务业集群的文章。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下,以中国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比较不同的嵌入方式对于服务业集群升级前景的影响,并探讨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服务业集聚区升级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 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和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并进一步从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角度讨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集聚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 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产业集聚程度的加深, 全球价值链嵌入和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分别起促进和阻碍作用; 二者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相互加强的效应; 全球价值链嵌入和产业集聚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主要在资源配置方面。这些发现为进一步引导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加强技术引进和吸收、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创新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布局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的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分析框架。在剖析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不同演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和测算价值链地位指数、增值能力指数和价值链获利能力指数,刻画了1995—2011年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及其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嵌入位置是决定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中技术、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分别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中、下游;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技术水平与增值能力负相关,嵌入在低增值环节是导致中高技术行业增值能力弱的关键因素: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开始呈现嵌入位置攀升带动增值能力优势增强的积极态势:而中高技术行业则面临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同时下滑带来的边缘化风险。增值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升级要素结构、培育技术优势,以提升嵌入位置为抓手引导中国制造业向高增值环节攀升是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志坚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3):93-95,102
江门位于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珠江三角洲,许多产业集群逐渐嵌入了全球产业网络,成为全球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本文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江门摩托车产业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江门摩托车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对GVC模式的产业转移从学理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给全球化带来的四个特征性事实;在从要素特征、竞争优势、技术进步、市场环境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分析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的驱动力量后,指出由GVC来主导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国际技术前沿的实施机制;进一步,本文探究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最后指出,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内涵的竞争方式,与自身的国情和优势相结合来发展国内价值链,应该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缩小地区差距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思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际分工已从按产品分工转变为按要素分工,从产业间水平分工转变为价值链分工;产业边界超越国家边界,改变了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性质;企业与国家之间也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这些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假设基础。本研究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企业,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力贡献.据此构建了一个全球价值链背景下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模型.进而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典型模式和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高技术人才短缺,创新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DEA方法中评价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的C2R模型和评价技术有效性的C2GS2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比较行业间的差异,并根据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对各个行业的发展状态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现状及内在决定问题.分析表明,上海IC产业因缺乏核心技术,其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明显受到领先公司战略意图和升级控制的影响,这种锁定效应使上海IC产业陷入的升级困境.因此,要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上海IC产业就必须培养高级要素,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资本积累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主动调整自身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方式,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跃迁.  相似文献   

18.
李牧南  黄芬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2):137-142
相比大型高技术企业,中型高技术企业在我国所有省(市)均有分布,统计数据也相对完整。在国家和区域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型高技术企业也是大部分中西部省份的重要创新载体。但是,国内外针对中等规模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研究较少,专门探讨我国省际中型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文献基本为空白。本文基于“研究→开发→转化”的创新价值链视角,结合201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有关中型高技术企业的专项统计数据,结合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型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证研究显示,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不同地区的综合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也给相关科技政策制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胡彬 《工业经济》2007,(3):36-41
在全球价值链分王环境中,区域竞争优势将不再单纯由区域产出规模或创新能力等宏观因素来决定,而是来源于价值链全球范围内分离与整合的空间价值再发现过程。此时,区域竞争优势赖以增强的资源条件、目标与路径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应发挥区域竞争优势,优化竞争策略,加快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增强区域经济整合能力和区域聚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向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和扩散,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本文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构建了一个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模型,提出了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根据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的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可分为嵌入驱动、协同驱动、融合驱动和逆向驱动四个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循环过程,不同阶段的高、中低技术产业发展表现为"收敛"、"融合"、"锁定"、"发散"或"挤出"等不同趋势。干中学、研发和知识溢出等内部因素,以及知识产权、FDI和企业规模等外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着中低技术产业增长向高技术产业收敛或发散的过程。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嵌入驱动阶段,驱动效果显著,高技术与中低技术产业间呈现"收敛式"发展态势。其中,知识溢出、研发、干中学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FDI和企业规模对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创新驱动发展需要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与发展,也需要在创新驱动和FDI、企业规模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