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分权制度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高技术产业发展重要的制度支撑.通过构建一个财政分权制度内生到高技术企业决策的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财政分权制度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型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增长,但支出型财政分权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证实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是财政分权影响高技术产业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分权是财政改革中上下级政府财政权力分配的测度。从财政分权制度安排来看,由于制度供给的缺失,自上而下形式,给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留下了博弈空间,具体表现为财权争夺中的机会主义与商业化倾向和事权分担中的相互推诿,导致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和政府形象的损害。中央政府要从多个方面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创新,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投放力度,是落实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金融抓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成为我国在特定时期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经济市场化等的重要金融工具。所以,基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针对乡村振兴中地方专项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债券品种、重视项目资源整合、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等策略,以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财政手段、金融手段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化与经济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参与者的博弈过程及其约束条件的分析入手,对经济转型中财政分权化与经济稳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由于信息不透明以及缺乏有力的预算约束,经济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化导致了地方政府某些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这些负面影响并非财政分权化改革本身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是由分权化过程中相应的配套制度未能建立所引起的。因此,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对预算及地方政府的其他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政府支出决算与预算的差异可称之为支出预算偏离,其大小直接关系到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和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效果。预算最大化理论指出地方政府追求自由裁量预算的最大化,这会导致预算支出大于决算支出,而财政支出分权则便利了地方政府追求自由裁量预算最大化的条件,因此,财政支出分权是导致支出预算偏离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1994—2017年全省层面和市县加总层面的财政预决算数据,本文发现,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也越大。不同形式的稳健性检验较好地支持了上述结论。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透明度能够降低财政支出分权对预算偏离影响的程度。合理调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有效降低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完整的财政分权内涵上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与OECD国家的财政分权情况,结果发现,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OECD政治分权下的财政集权两种模式。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和财政均等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这在OECD国家是不显著的。在中国的财政分权结构中,结构偏向的经济性支出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扩张的预算外支出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所谓“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的实质是公共职责不清晰和预算软约束的地方政府收支扩张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财政分权改革的后续深化方向是在明确规范化地方政府公共职责和硬化预算约束的基础上适度财政集权化。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财政支出式分权导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状况日益严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能力受约束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来缓解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预算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土地财政的重要根源。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J省为例,验证了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影响效应,建议通过完善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的归一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来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8.
政府支出决算与预算的差异可称之为支出预算偏离,其大小直接关系到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和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效果。预算最大化理论指出地方政府追求自由裁量预算的最大化,这会导致预算支出大于决算支出,而财政支出分权则便利了地方政府追求自由裁量预算最大化的条件,因此,财政支出分权是导致支出预算偏离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1994—2017年全省层面和市县加总层面的财政预决算数据,本文发现,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也越大。不同形式的稳健性检验较好地支持了上述结论。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透明度能够降低财政支出分权对预算偏离影响的程度。合理调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有效降低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转移支付是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要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必须改革现行分税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法律体系,强化转移支付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转移支付效率,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0.
自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财政分权在保增长的同时也拉大了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一些与财政分权体制相配套的辅助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省以下改革相对滞后,降低了财政分权体制的实施绩效。推进县级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理顺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合理而持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率,还可在提高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财政分权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制度的设计、创新和发展等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美国财政分权体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在分析财政分权效率的含义及要求的基础上,从美国政府问事权和财权划分明确且相互匹配、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分权与制衡并存的预算机制、地方政府自治以及整个财政分权体制的法律依据等方面分析了美国财政分权高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县级财政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夯实国家治理基础的重要保障。县级财政分权的经济影响与分权指标和体制设定密切相关。文章对财政分权指标进行了深度评述并构建了七项分权指标,在此基础上实证估计了财政分权和"省直管县"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支持了制度内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因此,规范县级政府财政收入行为和赋予县级政府制度内财力自主权,将"省直管县"纳入新一轮财税改革总体规划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减税政策会造成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发展困境,而财税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对于保障我国减税降费的政策空间和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营改增”试点改革捕捉减税政策的外生变化,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我国减税政策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财政支出效率;为了应对减税政策引致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途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在财政自主权、政府间竞争、财政透明度、市场化程度越大的情况下,减税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提升效应越明显。因此,建议从四个方面实现财税政策的提质增效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减税降费的过程中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完善财政收支激励机制,纠正地方政府“重生产、轻服务”的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调动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财政自主能力的积极性;深化政府预算制度和财政公开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具意义上的财政分权改革,应进一步延伸至对地方政府的行为重塑。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表现为地方行为选择与中央目标不一致、地方行为选择与社会公众目标不一致。地方政府具有地方代理人、中央政策执行者和自主决策者的多重身份,正是在权利本位下地方代理人角色的缺失才是地方政府行为变异的根本原因。未来的改革应从政府权力本位向民众权利本位转变,塑造维护民众权利的"地方代理人",创建"以民众为中心的地方政府",突出强调满足民众需要的权利思想,实现权力-权利匹配;还应加快建立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构建问责有效的财政分权。上述内容构成了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下一步。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权: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可置信承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改革。财政分权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激励,导致地方政府间争夺经济资源的竞争。这种竞争提高了救助低效率国有企业的机会成本,可以作为一种承诺机制,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论地方预算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特别是地方预算管理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预算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地方预算管理改革与创新,这是财政体制改革所需要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应对地方预算管理改革中的主要模式之一——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天津市此项改革的实际进行研究,为今后地方预算管理改革提供一个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法律供求分析发现,我国省以下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程度较低,省与县(市)之间进一步的财政分权呈现出无序化、随机化和封闭化的特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以财政收益权、财政支出权和预算配置权为核心的财政权分配与重构,其法治化路径应以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地方性法规为宜,完善分税制改革,实现财政收益权法治化;进一步明晰事权划分,实现财政支出权法治化;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实现预算配置权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日本以地方财政计划作为地方政府预算的中心环节,并将地方税返还制度列入该计划,以保障和调整地方财源,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针对目前出现的地方财力不足,以及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补充不足的现实状况,日本正在进行三位一体的地方分权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日本地方政府预算制度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切实推进中国的分税制改革,发挥地方政府财政计划功能、改革政府财政架构、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财政预算体系以及制定科学的地方财政保证方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内在联系,对2004-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估算,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等因素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是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因素;城镇化、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和2008年中央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起到一定作用;剔除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城镇化和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债务增长更为迅速.鉴于此,本文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官员考核机制、中期预算平衡和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