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及生产率三个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但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黄河中游和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多样化集聚对黄河上游和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明显。第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能够促进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经济提质增效,而多样化集聚有利于大城市及中等城市高质量发展。第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及生产率增长两条路径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结构优化升级及生产率增长三条途径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张浩然 《财经研究》2015,41(5):67-77
文章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入手,基于2003-2012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取决于城市规模;经济总量跨越了门槛的城市可以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大城市的知识溢出效应及更好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匹配中提高效率,城市经济总量越大,集聚效益越显著;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在总体上并不显著,随经济体量的扩大呈现倒U形变化.此结果意味着不同等级的城市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需要鼓励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而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应避免盲目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角度,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起到抑制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途径减少废水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相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大.相对于水污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空气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很强的正环境外部性,能够减少邻近城市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左连村  贾宁 《经济前沿》2012,3(6):12-27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行政单元为样本,借鉴产业集聚的度量指标和模型,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正逐渐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地区层面动态集聚与局部扩散并存,而行业层面的发展整体上呈现出由相对不均衡向相对均衡转变的态势。同时,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尚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地区专业化分工不足、行业发展层次较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及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主要从加快促进与制造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创新体系和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简要概括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测度方法,诸如产业集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划分和基尼系数、地理集中度等相关测度指标的计算等;从积聚的方式和特点上,讨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区别;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能的形成原因,以期能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8.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灵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12,32(11):76-80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2003—2011年湖南13个各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湖南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呈现集聚的趋势,其中科学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在对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入手,探讨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辉 《经济论坛》2010,(1):105-107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切实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集聚也开始在服务业中出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其他服务业而言集聚效应更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明显。那么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是否充分发挥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呢?本文首先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接着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利用就业人员区位商对2003~2009年浙江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测度分析,得出浙江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后笔者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促进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西方学者对服务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到7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从集聚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探索。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内涵和机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模式与演化以及集聚与扩散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以东北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了2007—201 2年间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差异程度和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北部地区为哈尔滨-长春核心,以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南部为沈阳-大连核心,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内空间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金融业集聚程度较小,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程度较大,其他产业集聚程度适中;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服务型经济发展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3—2019年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本地碳排放强度下降;城市规模、低碳试点政策以及创新水平在这一影响中具有显著调节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文章结论为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划分为集聚效应和与其他产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利用中国252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重点探索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利润率提高的作用。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在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显现。针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洋 《时代经贸》2014,(4):211-211
文章对我国30个省会城市2003—2011年五大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呈负效应,政府规模、知识溢出、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集聚的影响不相一致,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作用则正好相反。专业化集聚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多样化集聚对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对城市创新作用具有明显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物流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天津滨海新区根据国家的发展规划,在重点发展制造业、制造业研发基地和海港、空港、交通和物流中心的同时,不仅使制造业产生了集聚效应,更催生了生产性服务业一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及其扩散效应、物流集聚的经济效应和城市化集聚效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