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已成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在要求。基于发明型与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作用机理,同时,采用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回弹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发明型和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总体上均有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其中,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更大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次,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发明型与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城镇化则存在遮掩效应。此外,不同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回弹效应”,且发明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回弹效应”大于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王洪清 《经济地理》2019,39(1):104-112
以中国沿海五大港口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沿海五大港口群1994—2012年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1994—2012年的上市港口企业交易效率数据,比较不同港口管控模式对港口空间结构和交易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管控模式从中央主导改为地方主导,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普遍下降,港口空间结构趋于分散。港口管控模式为市场主导时,港口空间结构趋于稳定。不同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下降幅度不一样,其中环渤海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下降较小,珠三角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下降居中,长三角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下降较大。港口交易效率具有规模经济,且呈阶梯式特征。沿海港口在不同体制下的交易效率呈现"市场主导模式中央政府主导模式当地政府主导模式"。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近几年沿海省市开展的省内港口整合运动,实质是实施省级政府主导管控模式,将可以实现省内港口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沿海相邻省份之间的港口竞争更加激烈和无序,不能使"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港口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度碳排放效率,并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评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存在倒“U”型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特征。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贸易开放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以及一般贸易方式下,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为此,应构建高质量贸易开放体系、打造绿色技术创新高地、构建降碳减污协同制度体系,着力推动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践行下,如何依托低碳技术创新发挥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文章识别了城镇化、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面板中介模型考察三者关系。研究得出,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关系。城镇化可以发挥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其中对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的外溢作用最强,对低碳技术引进创新的外溢作用最弱。全区来看,在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低碳技术引进创新发挥部分遮掩作用,低碳技术模仿创新和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区来看,低碳创新高级水平区城镇化依托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对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中级水平区城镇化经由低碳技术引进创新和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抵消对碳排放效率的部分产生负向影响,而低级水平区主要通过低碳技术模仿创新影响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和金属业是碳转移的主要行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内蒙古主要输出给北方地区,非金属和金属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河北主要输出给江苏等省份;中国30个省份可以根据消费端碳排放的来源特征和净碳转移方向分为四类。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本研究有助于倒逼各省份绿色发展和绿色低碳产品的输出,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贸易市场趋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9—2019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运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拓展的STIRPA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绿色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在直接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优化的同时,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发挥间接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快建成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全面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动态效率评价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50家主要沿海港口1999—2002年的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这些沿海港口的效率变动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港口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与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各区域的沿海港口在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地区差异,沿海港口的纯技术效率在下降。这些结果表明,要从根本上提高港口经营效率,一方面,必须整合港口资源,防止盲目扩大港口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港口与其他系统协调发展来消除影响港口效率提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2,(1)
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因缺少着力点,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看,农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是增加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一般农业生产技术、低碳农业技术是减少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减少农业碳排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在于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因此,从低碳农业技术供需两端入手,深入分析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低碳农业技术这一关键因子,设计构建"绿色金融—低碳农业技术—农业碳减排"的路径模型,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春玉 《广东经济》2008,(10):35-42
广东沿海港口地位、功能与竞争力分析1、港口地位与布局广东沿海港口由5个枢纽港和9个区域性重要港口构成,经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所处港口群分析,横跨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和西南港口群主体港之一的湛江港,与东南港口群相邻。珠江三角洲港口群是广东沿海港口主体并且毗邻香港;从所处城市群分析,横跨珠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港口复杂网络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以港口吸引度和港口间海运距离双重因素作用下点权有限的加权网络演化模型。选取29个沿海主要港口2015年相关数据,对比演化网络与现实网络的特征指标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模型应用于预测2018年沿海港口网络,揭示沿海港口网络未来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港口之间联系紧密程度有所提高,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所有港口的度值都将不同程度增大,使沿海港口网络的连接度和可达性增大;大部分港口将进入更高层级,港口层级结构将升级;港口网络的无序性进一步增强,港口间规模差异减小,港口规模分布更均匀化,港口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力将下降;港口网络的负向匹配程度将增大,呈向外辐射的状态,即度值大的港口通过集聚效应成为港口群的增长核心后,将凭借其有利条件发挥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在此基础上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我国低碳经济静态绩效发展水平不高但省际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得分是造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静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低碳经济发展绩效不同类型区之间的集聚态势减弱,各类型区向着相互掺杂的态势发展并在空间格局上初显出“大杂居、小聚集”的分布特征;③2000—2010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动态绩效增长明显,2010—2014年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十余年间中国低碳经济动态绩效变化实现了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推动向技术进步推动的转变;④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低碳经济发展绩效动态变化差异较大,掣肘低碳经济发展动态绩效变化的因素随研究时段、地区的变化而变化;⑤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碳排放总量始终是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其它因素也影响着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地区低碳转型的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1-2020年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碳排放强度则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地区差距明显。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促进地区低碳转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与地区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同时,数字经济能够推动相邻地区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数字经济影响地区低碳转型作用机制关注不足的理论缺口,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地区低碳转型的空间溢出特征,为地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港口作为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关键节点,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成为焦点话题.针对目前国内港口效率低下的问题,使用超效率DEA模型来测度2007—2016年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的运行效率,研究发现港口的超效率平均值呈上升趋势,个别年份存在明显的下滑现象.由于2016年是航运港口整合的关键一年,本文对2016年的港口数据单独采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方法进行效率测度,第一阶段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第二阶段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将影响港口效率的腹地GDP等环境变量纳入模型,尽可能剔除随机误差和外部环境对效率的影响.第三阶段使用调整后的投入产出值重新评估港口效率,获得更加准确的港口效率排名,与第一阶段的超效率结果比较发现,前后数值存在明显差异,除青岛港和上海港外其他港口都未达到DEA有效,港口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最后基于吞吐量-效率矩阵将港口划分为精干型、强壮型、肥胖型和瘦弱型4种类型,针对性的对每种类型的港口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测度甘肃省农业碳排放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甘肃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9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畜牧养殖和农用物资投入碳排放占农业碳排放的93%,成为主要碳排放源;农用物资投入碳排放占比先升后降,而畜牧养殖碳排放占比先降后升,拐点出现在2017年,表明农用物资利用更加节约高效;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农业碳减排效率不断提升;农村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金融效率路径得以发挥,而非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对农业碳排放产生助推作用,农村金融效率每增加1%时,人均农业碳排放增加0.51 5%,绿色金融减排效应尚不明显,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碳中和势在必行;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正向增加农业碳排放。得出启示:重视农村地区绿色金融知识的普及,结合农业特色创新农村绿色金融产品,促进农业向绿色、生态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验证“波特假说”在中国市场化环境规制改革背景下的成立性,以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波特假说”成立,且该结论能够通过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企业原有创新活动基础上的“杠杆作用”;拓展研究发现,该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和高碳排放的行业;此外,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在提高绿色创新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艳秋  陶思佳 《技术经济》2023,42(1):130-140
“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智能化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2)工业智能化能够依靠技术进步和抑制能源强度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3)空间效应上,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能够提升本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扩散效应还未显现;(4)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发展能够带动东部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而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有效补充了有关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工业智能化的研究,为工业智能化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工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真  楚尔鸣 《现代财经》2023,(10):74-89
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11-2020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及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从技术含量及专利靶向两个维度进一步讨论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化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提升碳排放效率,从而实现城市“减排”与“增效”。(2)绿色技术创新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减排”与“增效”的重要渠道。相较于碳排放效率,绿色技术创新在“减排”方面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是实现城市碳排放总量下降的关键抓手。(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激励实质性创新活动及源头管控方面绿色创新实现了城市“减排”与“增效”兼得,策略性创新仅在减少城市碳排放总量方面发挥作用,但应警惕末端治理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4)“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通过诱发城市实质性绿色创新以及源头管控方面绿色创新推动了资源型城市、工业化城市绿色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利用“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18.
消费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开展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驱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境压力认知、助推消费者偏好低碳化、促进产品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同时数字经济更容易降低南方地区、低碳电力城市和城市家庭消费碳强度,抑制了财务赤字家庭消费低碳转型,有待激发老年人低碳消费市场,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衣着消费碳减排作用依次递减,对食品类和文教娱乐类消费低碳化发展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4年4月23日,“2014全国绿色低碳港口示范技术现场会”暨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年会在连云港召开。会上,来自政府部门、港航企业以及新能源、低碳技术领域的近400多人齐聚一堂,交流和分享了港口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双碳"目标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其对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影响依然有待检验。结合1997—2017年中国省级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地区绿色经济效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试点政策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损益偏离视角展开机制检验。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效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依然可靠。缓解"收益在外,污染在内"的损益偏离现象,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随后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