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我国1985—2012年的农民工、农民、制造业和农林牧副渔的收入数据,建立数理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农村人力资本深化以及城乡融合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分析得出,农村人力资本深化使得农民工、农民、制造业和农林牧副渔的收入差距存在逐渐缩小的收敛性特征,收入差距的收敛性促进了城乡融合。农村人力资本深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发生变化。因此,继续扩大义务教育年限和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将会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深化,加快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分割和融合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基本模型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工资水平、收入差距以及社会和谐程度的影响。我们的分析发现,随着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的数量会增加,城市最终产品部门就业量也随之增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会上升,城市劳动力的单位有效工资水平会下降但实际工资水平会上升;另一方面,经济中的人均收入虽然会提高,但是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会扩大,同时社会内部不和谐程度也会提高。在扩展模型部分,我们引入了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部门,分析发现,中间投入品部门的产业集聚在一定条件下会扩大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3.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以及新时期工业繁荣,生态生存能力的总体要求,必须用中国的特征描绘社会主义村庄振兴之路,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必须切实有效.要形成工农相...  相似文献   

4.
乔榛  焦方义  李楠 《经济研究》2006,41(7):73-82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6.
赖扬恩 《发展研究》2023,(12):65-70
通过梳理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在产业、要素、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坚持和加强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走多元化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发挥各方合力整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乡村公路建设,从理论上说明了乡村公路建设、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公路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内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三级、四级公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二级公路建设对附近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即促进了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机制分析发现,乡村公路建设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此外,乡村公路建设对不同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但在西部地区却产生了虹吸效应,从而扩大了当地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内在逻辑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莉  刘志文 《财经科学》2013,(7):99-109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然后基于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而且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与财政支农比重的提高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陆德明  高一兰 《经济师》2011,(2):213-214
卢卡斯的"农村—城市"迁移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积累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对2001—2008年海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数据的OSL估计结果显示,教育、福利、培训等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向且显著,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风云  张凤兵 《财经研究》2007,33(8):118-131
文章以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城乡两区域模型为基础,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缩小中国城乡差距,必须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要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为农村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贾小玫  刘霞 《经济论坛》2005,(9):135-136
一、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危害 1.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1978年至2002年间,城乡收入差距虽然也有过缩小,但目前总的来说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03年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622元,城镇居民为8500元,差距已扩大为3.24:1。问题的严重性不止于此,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做出的全国性调查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2.
赵渊 《经济论坛》2012,(3):99-101,130
本文在阐述城乡融合为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城乡融合进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即把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的决策视野;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匹配性制度体系的建设;把握城乡融合契机,提升农村文化企业自我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天津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持续降低。服务业内部各分类部门实际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服务业。天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持续推进;就业结构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服务业整体结构更趋于协调合理。文章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天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并没有对其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偏离——份额模型分解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天津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其内部各行业内生增长效应,总结构变化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笔者认为,天津没有必要把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作为产业政策的着力点,提高服务业各行业的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人力资本的积聚来促进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生产环境的巨大压力、加入WTO以后的竞争压力从内外两方面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在介绍此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农村人力资本的积聚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可能性和政策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人力资本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对缓解农村人力资源过剩与人力资本短缺的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要实现二元经济到一元经济的转化,必须将大量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至城市。本文探讨了我国农业人力资本流动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同时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农村发展制度变迁和工农城乡关系演变为主线,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一百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行系统回顾,将百年历程分为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今后要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我国28个省域经济1986—2005年间有关国际进出口比率、FDI比率、人力资本的面板数据为自变量样本,分别以劳动生产率的对数及其增长率为因变量,以包含地区和时间效果的计量模型为基础,系统考察了这四个因素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增长有最大的积极影响;FDI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出口的正向影响比较微弱;而进口却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综合来看,对外开放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正向影响效果要远小于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8.
在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通过设定CP模型对城乡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推动城乡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本地市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生活成本效应、拥挤成本效应和市场一体化效应等五大因素.其中,前三个效应对城乡关系产生负向作用,后两个效应产生的正向作用.五大效应交互影响,促进了城乡关系从分割逐步走向协调,进而走向城乡融合.使用四川省县域经济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与理论模型的结果相吻合,同时认为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发展前期,即城乡关系曲线的左侧,也就是城镇化加速期.根据这一结果,提出积极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构建完备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融合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意味着中国的城乡发展又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级形态,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依托现有的制度环境,遵循推动其制度变迁的客观动力机制,进行制度创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融合制度安排。城乡融合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有生产力促进机制、市场推动机制、政府推进机制以及非正规制度的影响机制。对中国城乡融合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不仅是对城乡融合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可为寻求中国城乡融合制度的帕累托最优提供依据,为城乡融合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朱明 《财经研究》2016,(7):111-121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严重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文章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美国的追赶进程进行了分阶段的分析,基于增长核算框架着重分析了服务投入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1995-2003年期间对美国的追赶效应明显,但服务投入密度提高的贡献相对偏小。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2003-2009年期间对美国的追赶效应更加明显,但服务投入密度相对偏低的贡献反而拖累了追赶进程。服务投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显示,我国农业服务投入的发展滞后基本上是全方位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差距,需要充分认识到服务投入的重要性。解决我国农业服务投入发展滞后的问题需要在农业金融、农业保险、农业营销、农业物流、农业“互联网+”和农业机械融资租赁服务等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