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发现:承包地确权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几率,且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面积。农业补贴也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几率,同时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面积,但减少了农户土地转出面积。承包地确权显著增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入几率和转入面积的正向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几率的效应,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面积的效应受土地确权影响不显著。承包地确权和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地区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组织形式、上一年农业产出及投入等均对农户土地转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好的土地生产条件对农户土地转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通过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加强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改善土地质量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陷入"低水平困局",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对农户风险意识和农地非农用途流转倾向的考察,为此文章借助列联表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重点考察了农户风险意识及用途变更预期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以期为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提供事实依据。结果表明:农户风险意识和土地流转协议形式分别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在土地非农流转预期情景下,农户参与意愿下降。这意味着农户风险意识的确抑制了其土地流转意愿,这可能是当前土地流转困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在其土地流转决策中的作用因地域而异;规范和推广土地流转书面合同将有效促进土地流转进程;土地流转用途变更预期并未显著刺激农户参与土地非农流转。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24家孵化器274家在孵企业为样本,运用层级递归模型,验证在孵企业创业导向、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在孵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在其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外部社会资本调节效应不显著;③在孵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混合调节作用,即当在孵企业同时具有高内部社会资本(高中心性)和高外部社会资本(高外部桥接水平)时,其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而当外部社会资本(外部桥接水平)较低时,低内部社会资本(低中心性)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具有更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分类评定模型(Logit模型)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表明:地权稳定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地转入和转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总收入、非农收入比重、外出务工劳动力比重、土地流转价格对土地转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土地转入有显著的负影响;户主年龄对土地转出影响不显著、对转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土地转入和转出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的结果表明,要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农地流转,必须继续贯彻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服务,增强地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民最优劳动供给的视角构建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机制,提出“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条影响路径,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拥有土地资本将提高农户非农创业的可能性(1.31%);(2)土地资本规模和土地资本价值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U”型;(3)土地资本规模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存在“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个影响路径,在土地资本规模较低时,主要表现为“土地粘性”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当土地资本规模达到临界值(9.33亩)之后,主要表现为“资本激励”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立娟  赵青青  红花 《技术经济》2021,40(3):119-127
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量化分析农地转出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揭示现有土地流转政策的实际扶贫效果.在合理筛选控制变量和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进行测算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期全国整合样本的面板数据,运用倍差法(DID)及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检验了农地转出行为对农户生计资本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对农户的自然和社会资本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但却对其物质、金融和人力资本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各项生计资本的变化并非全部源于农地转出这一因素,还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他变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农地转出规模越大,农户的物质和金融资本水平就会越高,其自然和社会资本水平下降得也越明显.农地转出家庭的生计发展在土地流转后尚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还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以进一步提升家庭福利水平.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培育、加强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促进其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关注西部脱贫地区的相对贫困现象。基于西部重点脱贫县长达十年的追踪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从风险视角对西部脱贫县相对贫困治理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风险冲击对农户相对贫困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自然风险、健康风险、教育风险、意外风险对农户相对贫困具有正向影响,人情风险具有负向影响;相对重要性分析发现,健康与人情风险对农户相对贫困影响较大,意外与教育风险次之,自然风险影响较小;老年人口占比是农户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首要影响因素;公共性转移收入、私人性转移收入、打工收入、购买保险、参加培训利于降低风险冲击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借贷的作用则相反;风险冲击通过降低收入或增加支出对相对贫困产生影响。破解西部脱贫地区相对贫困治理过程中多元化的致贫与返贫风险,应健全相对贫困风险治理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机制、优化内生动力培育机制、加快县域产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创新创业活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活跃度及其子维度对共同富裕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创新活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创业活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创业活跃度与创业活跃度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创新活跃度对东、中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对西部地区不显著;自“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创新创业活跃度及其子维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前提,社会资本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土地流转。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非正式社会交往与正式组织参与两类社会资本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礼金支出越高,与邻居、亲朋交往越频繁,有族谱或家谱的农户租出土地的概率越高,但这类"强关系"对土地租入的影响不显著;参与正式组织的农户,更倾向于租入土地。以亲缘、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是推动土地租出者走向合作的行动逻辑,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广的关系网络对土地租入者利用资源和获取信息进而进入土地流转市场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引入“机会创新性”的概念,实证研究创业者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通过机会创新性的传导,进而促进其创业成功的作用链条.实证结果表明:从人力资本视角来说,农民工的培训经历、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对其识别机会的创新性具有正向影响,教育经历、培训经历和工作经验对其创业成功具有直接影响;就社会资本而言,农民工的网络规模和网络异质性对其识别机会的创新性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强度和网络规模对其创业成功具有直接影响.与以往相关研究得出“机会创新性与新企业生成负相关”的结论不同,本文发现创业机会的创新性越高,农民工越可能创业成功,这也体现了农民工创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运用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获得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采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既可以提升农户信贷的可得性,也可以提高农户的信贷规模。就不同贷款渠道而言,互联网使用同时显著提高了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获得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处于中年、兼业程度大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信贷获得水平促进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社会互动以及收入增长三种效应来提升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因此,贯彻落实“互联网+”政策,提升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是缓解农户融资难和决胜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2.
温雪  聂勇 《宏观经济研究》2023,(2):60-75+117
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劳动力流动既可以提高农户获得互联网金融借贷的概率,又有助于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金额,从而缓解农户家庭流动性约束。二是劳动力流动可以扩大家庭交际范围和社会网络关系,从而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正向的影响。三是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劳动力流动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可获得性和金额,又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社会资本—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这一中介机制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可获得性和金额产生间接的影响。四是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直接影响和通过社会资本渠道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间接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低资产农户家庭中成立。本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参与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金融素养与农户创业融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1263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对农户创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金融素养的增加能够提升农户创业融资意愿并选择正规金融方式融资;与亲友来往密切的农户创业融资意愿较强;家庭成员或亲戚中有村干部或银行、政府工作人员的农户,其参与创业融资的积极性较高,且更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客观金融素养和主观金融素养的改善均能提高农户创业融资意愿,促进农户选择正规金融;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农户选择正规金融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且客观金融素养对社会资本的替代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村庄事务,健全农村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普及金融知识,加强金融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适当提升农户创业融资规模。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作为推动新创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资源效应是提高新创企业绩效的主要内容。而创业拼凑作为突破新创企业资源约束的关键因素,成为社会资本向绩效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枢纽。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结合双重关系嵌入的差异化表现,分析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机制以及外部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在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内外部关系嵌入正向调节创业拼凑和新创企业绩效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对创新产出的协同作用,研究不同产业类别、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不同区域下政府补助的异质性效果。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产出均有显著激励作用,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政府补助对智能制造四大行业的创新产出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其中对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高市场竞争环境下,政府补助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东部地区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的协同促进作用更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结论对政府制定智能制造业补助政策、完善创新市场环境、促进政府与市场发挥协同创新作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省现有土地流转政策和土地流转条件下,对朝阳地区120户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朝阳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原因、流转的区域和对象、付款方式、农户土地流转限制因素的统计分析,找出朝阳地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推动辽西北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劳动力占比,打工、创业机会以及市场政策因素对农户种植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农业劳动力占比、家庭农业收入占比以及当前农作物价格对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影响显著;住宅距耕地距离,打工、创业机会,对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2)对农户综合行为影响最显著的是土地收益因子,其次是政策制度因子和农户特征因子。为了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户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户土地投入积极性;完善农业保护制度,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户农业生产收益稳定;健全农村集体土地市场,促进集体土地合理流转,因地制宜有效引导农户参与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助科尔曼研究宏观问题的逻辑思路,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意愿和行为选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流转意愿、协调流转行为、进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有序推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是土地流转和经营的主体,农户行为对土地流转规模、流转制度和流转模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土地流转的频繁发生,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特征,探索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对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为调研区域,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元,在获得样本农户土地流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寻找土地流转的微观因素,为促进农户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户是土地流转和经营的主体,农户行为对土地流转规模、流转制度和流转模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土地流转的频繁发生,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特征,探索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对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为调研区域,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元,在获得样本农户土地流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寻找土地流转的微观因素,为促进农户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