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方面“两个结合”的集中体现。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传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独特性;优秀传统文化语境下的“集中统一”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提,也是中国特色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     
秦晖:弗兰克既回避文化差异又回避制度差异,既要弘扬超越东西方的全人类普世价值,又想解释西方与东方的不同命运,而这种解释又要避开“文化”与制度,这就使自己陷入了逻辑困境之中。……这一理论困境的背后,反映的是当代西方左派历史理论的不成熟。 唐少杰:基督教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精神或革命伦理的一个“流”,映射出的恰恰是包括中国革命在内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张力,特别是中国走向世界现代化的一种张力。文史天地  相似文献   

3.
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欧美地区率先跨入了全新的“现代化”征程。但对于中国等东方国家来说,“现代化”这一席卷全球的历史征程却是西方列强的巨舰大炮下被迫跨入的,是西方人“宝剑”加《圣经》的“关怀”下实施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推崇“天人合一”的东方文明对以器物发达为特征的西方文明逐渐产生一种由敬畏到向往的文化心理,把欧美“现代化”国家定格为东方国家的发展目标,走上了一条效法西方的道路。对此,需要进行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标志,而且也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领域的发展过程。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借鉴西方技术经济文明的经验,继承居优势地位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塑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精神。西方现代化过程是以技术经济文明为文化背景的。这种文化传统突出技术理性,以商品生产为依托,崇尚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念,由此造就了独特的现代化模式——西方模式。西方技术经济文化传统的具体特征及其对现代化的贡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崇尚理性和科学技术,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文化传统发端于古希…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还具有生存的力量?当西方的文明强烈地震撼了古老的中原大地时,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否以其本来的面目走向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无疑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旅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时下我国正奉行对外开放政策,西方文化如潮涌至,文化的相互交流日趋频繁,怎样使祖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的现代化,显然是目前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哲学辩证法角度分析,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遇到的是文化发展连续性和中断性的关系问题,而使中国文化由单纯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6.
梁昊光  李力 《国际经济合作》2023,(5):13-21+91-92
世界现代化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不仅是一种世界历史过程,更是一种社会变迁、国家竞争和文明转型。西方国家先后经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两个阶段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开端于19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建国初期、改革开放40年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国7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发展成果显著,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有可能使中国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重新站在人类文明的世界前沿,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口的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开辟出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文化在企业行为中的一种表现。一个企业能否基业长青,取决于这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但由于东西方国家间历史文化渊源不同,东西方国家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难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中国传统理财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的“道”和西方财政理论的“术”。从历史理财智慧而言,中国古代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系列理财思想,新时代对历史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而言,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立足财政本质,形成了财政价值主体、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科学理论,新时代立足国情进行了中国化调适。西方财政理论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多种学说,对当前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立足本土进行了合理化借鉴。学界分别从西方财政理论本土适用讨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国化探讨与历史经验现代化镜鉴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互为割裂。本文将三者进行了融合,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构中国气派的财政理论与治理实践,并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供新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静 《江南论坛》2001,(2):12-13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特别是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时代特征,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创立了既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理论,又不同于发展中国家依附理论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一、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实现现代化与振兴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是我国现阶段要解决的最重大的历史课题。早在 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创新发展的最重要依据。它的理论内涵包括: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道路结合的必然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与中国工业化实践结合的客观规律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小康社会,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对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答案是:不存在单一的现代化模式,现代化不是生产总值崇拜,它具有的多面性,决定了现代化文明的多样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它要求坚强的政治核心领导并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它要求驾驭和利用资本;中国和非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必然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余斌 《经济纵横》2023,(1):25-31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知识界,尤其是成长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学人,对于现代化理论大多耳熟能详。现代化理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最大的特征是它试图建立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主义的诠释架构,用来解释东西方各国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过程。现代化理论流派纷呈,概念五花八门,但核心观点是大致相同的,就是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东方西方,不分大国小国,都会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化为现代的工业国。现代化的过程涵盖各个方面。除了经济结构的工业化之外,还伴有人口的城市化、文化的世俗化、政体的民主化,等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美国,则是体现所有这些特征的一个样板国家,具备这些现代特征,也是人类社会现代历史演进的目标所在。一旦达成了这些目标,人类的现代历史就能达到它的终点。  相似文献   

14.
西方后现代管理思潮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认为,西方后现代管理是思潮是一种新思潮和新理论的萌芽。虽然后现代管理还未能在管理理论上建立起一个系统严密的构架,形成一整 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不能不说它对原有的管理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有力的挑战。应当说,后现代管理本身有不同的内容与特点,对它们应作具体分析,它们都以不同方式探究表现了当代西方的企业组织与化特征,并揭示了西方管理现代化发展模式及其内在矛盾与种种消极后果,这有利于我们认训后现代管理的价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化倾向浓厚,在文化艺术、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影响力也远超政治经济学,存在着"去经济学化"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去经济学化"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根源。"去经济学化"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轨迹,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和创新;重振政治经济学,恢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济学传统,是未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一词是由英语“modernize”与“modern”衍生出来的,据《韦氏第三版新闻国际大词典》解释,“modemtimes”一词大约是指从公元1500年左右以后一直到现今的历史时期。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将产业革命认为是现代化的开始,主要理由是产业革命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化等的变革,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使用 ,开辟了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的新途径 ,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惠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同时也给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提供了方便之门。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利用技术优势向发展中国家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 ,鼓吹西方的生活方式 ,灌输西方的价值观 ,用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改造世界。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在我国几千万网民中 ,青年占绝大多数。青年喜欢趋新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对互联网这种新的信息手段有着强烈的兴趣 ,他们利用互联网学习新的知…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急于摆脱贫穷和落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国家“社会发展一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现代化而忽视政治民主化和文化现代化;在对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控中,也过分强调经济手段和行政、法律手段,而忽视文化调节手段的作用。这种倾向往往造成经济子系统的单独进兵,引起社会总体结构失衡及社会运行机制紊乱,带来了各种社会矛盾和动荡,诸如消费畸型、假货充斥、文化媚俗、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信仰迷失、犯罪增加、权力腐败等等。即使经济建设一时上去了,也由于受到…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既要吸收和借鉴传统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文化中对现代化建设有益的内容,也要超越传统的制约,探索一条符合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反思历史即是认识当代,而我们向例称之为“当代史”的,又是怎样一部历史呢?1949年,开国大典,胡风躬逢其盛,激动地写道:“时间开始了!”人们渴望从此告别落后、贫穷、愚昧,在一张白纸上绘制最新最美的画图,然而历史拒绝浪漫,新中国55年山重水复。默察世界历史进程,不得不承认历史决定论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们视为“规律”的,恰恰是“例外”。五千年以降,诸多古老文明盛衰浮沉,却不出王朝兴替旧轨,西方由于自身独特条件和历史偶然因素作用,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世界历史从此改变了方向。与其他古老文明一样,中国现代化既是后发的,又是外生的,近代以来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自1840年算起,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已逾一个半世纪,而新中国55年于此一“长时段”尤为关键,全能主义与后全能主义,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前现代性、现代性、反现代的现代性、后现代性,诸般因素如此错综纠绕,于世界史亦属绝无仅有,而我们的思考亦须在此背景下展开。55年了!在经历了无数撼人心魄的顿挫与光荣、煎熬于无数摧人神思的悬疑与梦想之后,人们至少会认同这一点:思考,无论是对于一个个人的进退行止,还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比“应该怎么样”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