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历经百年探索,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统一,彼此相依、相互促进。各国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均是求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求富,而且还要让每一个国民都达到富裕,即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既要兼顾速度与质量,也要平衡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标识性概念演进角度入手,回溯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创新,通过分析概念与现实之间的双重映射关系和词频定量考察,将这一历程分为三期(“综合平衡-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治理”),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成长与更替的解释性理论框架:长期看,标识性概念的演进是学术范式与知识体系变革的标志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其根本动因是时代主题转变;短期看,单个概念在其生命周期内为解释和应对经济波动而逐渐成长,经历“准备-发展-成熟”三阶段演化。标识性概念的演进反映了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创新,这些理论探索围绕中国问题中国实践,吸收承纳传统及外来学术成果又结合国情与时代特征加以创造性解读,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自我超越。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发展创新,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文明:当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文明就是指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有益成果与进步状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其宏观判断定位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其中观趋势特征引领社会运行的制度政策,其突破化解的思路机制推动社会进步的速度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本文指出:首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破解一个又一个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现代化探寻历程;其次,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一种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之间、内驱力和外驱力之间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发展型民生供需不匹配与失衡性矛盾;最后,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事关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质量,需要从社会力、文化力和法治力共同构建的合力机制与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共同组建的多元主体中寻求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制造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保障。持续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国家的既定战略方针。目前我国制造业在产业规模上持续成为全球之首,即使在美国大力促进制造业回流的情况下,近10年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依然占据全球各大经济体的首位。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短板从产业体系来看, 相似文献
7.
<正>二十大开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比较二十大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战略,我们可以明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教育、就业、生态、质量效益”五大优先发展战略。二十大报告则提出“农业农村、教育、就业、生态、健康”五大优先发展战略。二十大首次提出“健康优先”的战略定位,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一、把握“健康优先”的深刻内涵党中央强调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民生领域的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变革和相应的人民需求的变化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使命任务。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20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到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为持续改善民生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人民的新期盼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8.
John Keane 《开放时代》2009,(2):121-130
本文检验了现存民主形态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变革,尤其是新媒体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对民主框架和机制的影响,从而为当代的代议民主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结合新媒体时代中现行民主的转向,本文提出监督式民主的设想,认为该民主形态正将我们从过去以大会为基础的、代议的民主引向一种有着全然不同框架和机制的民主形式,这也是当代民主实践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是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当前经济建设中还面临经济发展质量仍不高、经济发展环境还不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全球经济复苏仍乏力等难题,需要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采取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针对性的措施去破解,从而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各族人民享受着宪法保护的广泛的自由民主权利。如果我们实行的民主政治与西方的制度不同 ,就说中国是没有民主自由的国家 ,这完全是一种政治偏见。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在人民民主的进程上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看待中国的政治 ,首先要把握住这一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毕竟只有半个世纪 ,时间还不长 ,各个方面都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加以完善。我… 相似文献
11.
12.
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有多个维度,从发展道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国情,尊重人民选择,坚持14亿多人口共同富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在鲜明的中国特色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着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为人类走向现代化展现了美好前景,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做好八项工作,包括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高质量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它不仅解读了中国道路、诠释了中国理念,而且体现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力量,这一原创性的现代化理念与实践对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目标、实践要求、价值意蕴的要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传承性特质、人民性特质、实践性特质、世界性特质。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刻把握其内在特质,才能更加科学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推进民族复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体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重大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各国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发展过程。具体来说,现代化包括多方面内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方面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表明,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内容,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底色。 相似文献
19.
郑有贵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6):6-14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人类现代化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创造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量和质两个维度改变世界现代化人口版图;二是创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摒弃和超越了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三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摒弃和超越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偏废的现代化;四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摒弃和超越了人与自然偏废的现代化;五是创造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和超越了基于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思维推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式现代化演进到新时代的最新实践成果和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讨论。梳理学界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很多研究阐释都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的“五大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