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智 《宏观经济管理》2023,(11):20-27+43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仍有2亿多常住人口无法与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26%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享有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城市的流动人口规模结构和财政资源获取能力差异明显,保障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压力、难度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按照城市“保障压力+保障能力”,将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划分为4类,差异化梯次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村人口进城后不能享受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制度壁垒,极大地影响了进城农村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特别是第二代农民工已经成长起来,如再不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将会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建议按照循序渐进、统筹城乡、突出重点的基本思路,逐步剥离户籍制度上依附的各种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使之成为公平配置基本公共资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乡镇论坛》2014,(17):4-4
陕西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并在2015年以前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西安市以外其他设区市市辖区的落户限制。2020年之前,通过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和差别化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转移人口落户西安,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内部公共服务呈“断崖式落差”。然而,“局部层面”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突破是推进“全国层面”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有益尝试,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探索“跨省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机会。鉴于中国目前“公共服务不平等”现象是常年累积的结果,本文提出“公共服务增量不平等”和“公共服务存量不平等”的概念,用“本年支出合计”反映公共服务增量供给,用“本年支出合计(考虑物价因素后)的累积”近似反映公共服务存量。以区(地级市)为最小单位,将京津冀地区的43个区(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户籍口径下1994—2015年基尼系数、广义熵指数,并得出以下基本判断:(1)京津冀各区(县、地级市)人均公共服务累积规模普遍持续增长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人均累积极端布局基本稳定;(3)通过增量调整降低存量不平等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效果显露;(4)京津冀各区(县、地级市)公共服务存量不平等程度依然很高,长期以来人均公共服务存量基尼系数处于警戒线0.36附近;(5)户籍口径公共服务不平等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的真实差距。研究结论从公共服务增量、存量及累积性角度为正确处理北京、天津、河北和京津冀一体化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关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结合福建省公共服务基本情况,尤其是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制度和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制度方面的现状,在分析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以完善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制度为主,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为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制度建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围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通过全面深化就业服务领域创新改革,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面向本地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转变,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同等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政策     
《乡镇论坛》2010,(1):4-4
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相似文献   

8.
潮头浪花     
七千多外来人才成为新上海人 上海居住证制度实施半年多来,上海已经为7500名来自外国、外地的有用人才办理了居住证,使他们成为新上海人。去年6月15日,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居住证制度,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特殊才能,以不改变其户籍形式到上海工作创业的国内外人员,都可以申请《上海市居住证》,享受与上海市民完全同等的待遇。根据《上海市居住证》制度,上海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布人才开发目录,把本年度需要引进的人才详细  相似文献   

9.
正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就新型城镇化问题发表了演讲,阐释了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思路。徐宪平说,今年将要求各类城镇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具体标准,在特大型城市则制定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居住证制度,标准将向社会公布。徐宪平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中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将在今后7年内有序、逐步地实现市民化。徐宪平说,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到2020年努力  相似文献   

10.
茂路 《新疆财会》2010,(2):10-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国务院32号文件明确要求新疆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本文对新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相关省市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新疆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横向比较,找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距,进而提出了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北京市和成都市为例,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对超大城市的非户籍人口定居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和医疗保障是超大城市非户籍人口定居落户意愿的普遍性影响因素,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更丰富的流动经历和更完整的家庭结构能够促进定居落户,流出地的宅基地资产则会阻碍定居落户;(2)北京非户籍人口的定居决策更容易受到经济要素的影响,而成都非户籍人口定居决策更容易受到非经济要素影响;(3)定居决策更注重流入地给个人发展提供的条件以及与个人能力的匹配;而落户决策往往更加谨慎,考虑因素从个人利益转变为家庭利益,从短期效益转变为长期效益,流出地的推力作用也更加明显。最后据此提出市民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住房公积金缴交办法。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交面,特别是要把农民进城务工者和城镇自谋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这些人解决住房问题提供资金支持,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优越性。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里“乐业”容易“安居”难。住房问题是进城务工人员到城里落户的主要障碍。为进城务工人员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后,为他们在城镇购房落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改变“离乡不离土”的局面,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转移和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镇人口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十一五”规划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及十七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温家宝总理代表新一届政府也做出了承诺:今后五年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4.
宫攀  杨宇 《城市问题》2023,(6):4-13+45
以我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标度律评价城市人口规模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适配程度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与结构均与城市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标度关系,且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加率小于人口规模增加率。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来看,除科学技术支出与城乡社区支出外,其他支出的增加率均小于人口规模增加率。总体来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修正指标存在空间异质性,组内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能较好地适配人口规模,超大特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相较于其人口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经济性。研究结论可为优化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当前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意义重大,是需要迫切推进的一项重大任务。能否成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公民平等社会福利权的实现,而且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结构转型顺利完成。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优化户籍登记迁移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近年来,从暂住证向居住证、从计划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调控,多数城市的落户准入条件逐步放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城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满意度问题上,依托户籍形成的城乡分割视角已不再是唯一基点,"本地—外地"的地域分割开始受到重视。本研究在对现有文献回顾、整理与概括基础上,运用CGSS2013年有关外来人口与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最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城乡分割与地域分割在城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上的此消彼长。研究发现,在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地域与户籍确实都存在作用,但地域分割的作用逐渐取代城乡分割成为主要因素,而城乡分割下农业人口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甚至高于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施行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进的一个重大步骤,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要加大财政对新农保的投入力度,以尽快扩大制度的覆盖面,并提高制度的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说,这有赖于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只有这样,才有财力与精力提供包括基本养老保障在内的基本公共品。  相似文献   

18.
《新疆财会》2010,(3):16-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加速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表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劳动》2003,(4):21-21
四川省《关于推进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已正式颁布实施。《意见》规定,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为原则。在城乡全面建立健全户口登记制度。对未落常住人员,要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及时予以落户。  相似文献   

20.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共建共享取得丰硕成果。但对标2030年实现“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的远期目标,京津冀三地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等多重困境。建议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