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中国省级政府债务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以2009—2018年中国各省份地方政府债务数据为样本,运用熵权法合成各省市风险指数面板数据,采用ESDA和马尔科夫链分析中国各省近10年来债务风险聚集情况以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债务风险相关性表现为四个阶段:下降—上升—下降—稳定。东部地区城市呈现HH型集聚,西部地区城市呈现LL型集聚,且分布较为稳定。利用马尔科夫链分析债务风险的演变趋势,发现研究期内存在高风险、中高风险、低风险三个比较稳定的趋同俱乐部,提出控制地区间债务风险集聚、严格把控银行不良贷款、改进完善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和缓释政府基金风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于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通过个体债券日频交易数据构建省份城投债和地方债利差指标,进而考察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分析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的频域叠加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地方债则不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溢出由短期风险溢出主导。债券余额影响城投债短期风险净溢出,而经济基本面因素则影响城投债长期风险净溢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与监管政策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金融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会显著促进地区金融发展,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但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显著差异;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在举债融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方政府债务带动金融资源配置的效果较弱。金融发展落后地区必须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方能增强地方政府债务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王凡一 《经济纵横》2021,(10):85-92
地方政府通过发债可弥补财政赤字,保障收支平衡,帮助经营性融资项目和资本性融资项目在短期内获取大量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会不断累积.由于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效应.我国应推行差别化的地方债务政策,严格地方债务限额管理,依托资金调拨弱化省域间债务风险传染,加强关联省份债务信息披露,以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雇佣。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加剧了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金融化,进而抑制了企业劳动雇佣。进一步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以及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研究结果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主要抑制了企业对高学历员工的劳动雇佣。本文一方面从企业劳动雇佣的视角拓展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从地方政府债务的角度为金融资源配置如何影响企业劳动雇佣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就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Ghosh et al(2013)财政空间理论,利用2010—2019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省级政府债务可持续、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个别省份出现了财政疲劳现象,要把控好债务风险雷区,但各地区债务限额存在异质性,在不损害可持续性的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我国省级政府的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政府负债率高于财政空间的临界点(或较低的财政空间)时开始阻碍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政府负债率实现更高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渠道是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储蓄和长期真实利率也是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而长期名义利率未能成为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国政治晋升和“财政联邦主义”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如何利用税收自主权发展区域经济的背景,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区域税负水平与空间集聚的内生关系和集聚是否对企业产生锁定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等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不同策略的税收竞争行为但没有导致“逐底竞争”现象;省域税负水平与空间集聚间呈现倒U形内生关系和“天花板”效应;两者在“天花板”出现之前表现出正向内生关系,空间集聚降低了公司对税收竞争的敏感性,对企业区位产生锁定效应,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集聚租金收益;但这种关系以及税收竞争程度和策略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政策背景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基于我国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多地通过出让土地资源获得土地财政收入,就会越少地将土地资源抵押或质押,从而削弱了隐性债务的扩张,土地财政与隐性债务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财政压力就越大,地方政府就越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推动了隐性债务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会削弱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促使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偿还地方债务的保证,削弱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的研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极不平衡使得部分重点省域对国家总体金融安全影响程度显著而突出,关注我国省域金融系统风险并进行提前预警与监管防范对于省域与国家金融安全尤为重要。本文立足金融市场深入扩大对外开放趋势背景下,构建了我国省域金融风险先行预警指标体系和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并以浙江省2004年1月-2016年12月样本数据为对象,通过TAR门限自回归模型和Ologit概率模型对省域金融系统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预警分析,研究发现:(1)省域先行预警指标统计检验发现,通货膨胀率与出口增长率对省域金融风险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效应,而新增信贷额/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消费增长率与进出口增长率对省域金融风险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效应;(2)动态概率预警模型检验发现,省域上一月份的金融风险压力值对下一月份的金融风险压力值呈现显著负向影响效应,并使下一月份的金融压力风险起到一定程度的“熨平”作用效应;(3)通过统计检验比较发现,动态Ologit概率预警模型无论是从模型整体显著性与拟合优度,还是预测的准确度都明显优于静态概率预警模型;(4)通过近12个月的样本外数据对模型预警的稳健性检验发现,Ologit概率预警模型金融风险预测准确程度在严格区制上为25%,但大类区制预警准确度为50%,相对优于国内外同类型的模型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风险,对现有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金融市场环境视角,从宏观层面的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微观层面的金融市场信用风险,以及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业务层面,搭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隐性债务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并没有引致隐性债务风险的显著提升。最后,从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隐性债务处置机制和发挥政府审计国家良治职能方面提出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变与经济空间战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济的空间分异是地理区域的内在属性,地方政府的空间战略是优化区域经济格局的有效工具。文章立足效率视角,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解析2005—2014年湖北省城市经济效率变化,审视省域经济空间格局变化、检测地方政府的空间战略效应。结果表明:(1)DEA效率分析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相结合能够刻画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透过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能够从宏观上洞悉地方政府重大战略的空间效应;(2)湖北省DEA综合效率提升潜力巨大,Malmquist生产率持续增长,省域经济空间格局大致呈"核心—外围"结构并保持相对稳定,纯技术效率变化主要决定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3)湖北省"一主两副"战略实施空间基础坚实、空间效应显著,"两圈两带"战略能够平衡省域经济空间差异,但可能损失整体经济效率。区域发展的"效率—公平"矛盾仍然是考验学界和政府智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中国2010—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空间相关关系,进而用PVAR模型分析二者的交互响应,得出以下结论:(1)2010—2020年我国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省域间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分布。(2)从莫兰指数来看,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2020年,东、中、西部的差距明显缩小,各地区更为协调发展。(3)短期内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仅短期作用明显,长期的正向影响不明显。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绿色金融具有促进作用,但具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对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人力资本错配指数进行测度,从省级层面、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错配的类型和演进特征,通过泰尔指数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和八大经济区人力资本错配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揭示,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错配的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整体上由配置过度演变为配置不足;人力资本错配的演进态势在不同省份和不同经济区具有显著差异;三大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内差异,而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经济区人力资本错配的区域差异贡献率趋于上升;整体上人力资本错配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人力资本错配,而居民消费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人力资本错配。  相似文献   

15.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渐现的地方债务风险对经济影响已不容忽视,如何有效衡量和防范过度举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在非线性框架下对中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举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展开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地方债务压力和地方金融差异的变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债务压力和金融差异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渐进演变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负债压力和偿债压力增加,该效应呈逐渐下降态势并转化为负效应.此外,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能增加经济中的流动性,缓解举债推升利率对私人投资的挤占,进而增强举债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区域金融风险程度提升,增加了资本损失和贬值的风险,损害举债资金配置效率,进而弱化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债务依存度等指标来看我国债务规模并不大,但若考虑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或有负债等,我国的政府债务潜在风险很大.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化解旧债、规范新债、健全债务体系"为总体思路提出了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具体措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债务风险历来都是威胁政府稳定、降低政府公信力,最终可能会影响地区经济和稳定甚至世界经济和稳定的重要问题;中国的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尽管依然可控,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的潜在威胁;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规模风险、结构风险、管理风险和外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内生性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可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观察其演进机制。流动性风险是目前在时间维度传导较为显著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潜在因素,是经济周期波动及金融体系风险相互反馈的结果,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在银行间市场或债券市场。在风险的空间演进渠道中,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风险、地方债务问题、产能过剩或资产负债表风险及内外风险共振等风险因素值得重点关注和警惕。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我国金融稳定的核心任务之一,需要调节全局框架和系统思维,继续强化金融降杠杆,审慎保障流动性相对稳定;以供求关系作为基本准则,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建立健全资管领域统一监管框架;稳步推进地方债务市场化,重点防范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市场化改革缓释内外共振风险;重点深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监管体系的统一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间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金融产业发展差距不断加大,且在我国已形成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因此,应根据区域禀赋原则稳步推进各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