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副产品“卖难”的现象曾多次出现。本文试析农副产品“卖难”之成因,思考防范“卖难”再现之对策。  相似文献   

2.
“卖蒜难,卖瓜难”这几年成了河南中牟县的热门话题。但是诸如此类的“热门”说多了。也就疲塌了、冷淡了。在抱怨“卖蒜难”的同时,难道不能换个思维方式,给它找个“新出口”? 当然能!那就是大蒜加工的高端产品:大蒜素片、大蒜药业。河南大蒜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殊不知,人家花巨额美元购  相似文献   

3.
这里的“多”与“少”,是指一个区域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是指市场的总量平衡。某种产品成气候,立产业,产量必然多。不管是“小群体、大规模”,还是“大生产、大规模”,都要上规模。说到上规模,人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卖给谁? 销字当头,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觉悟。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农产品走出长期短缺的困境,进入相对充裕的阶段,“买难卖难”问题便不断发生。粮食和油料,1983—1984年“卖难”,1985—1988年“买难”,以后又出现“卖  相似文献   

4.
1984年全国首次出现卖粮难以后,1990年再度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解决以“卖粮难”为重点的粮食流通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在更大的范围展开了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各界人士畅所欲言,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农业部长刘中一在一次答记者问中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他说,形成卖粮难的主要原因是宏观调控不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是实现国民经济预期目标的长期战略和根本途径。农村市场问题主要是农民购买力问题,只有农民购买力持续稳步提高了,开拓农村市场才有可能取得大的进展和新的突破。为此,首先要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影响农产品“卖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信息不灵,导致生产与市场脱节,“卖难”或“卖不好”是主要因素。本文就如何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开拓农村市场进程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发展农产品信息服务是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客观要求 由于近年来福建省…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登     
利用期货指导粮食生产 梁卫斌 我国在粮价放开以后,每年约有1500亿公斤粮食进入市场交易,但是9亿农民在市场的“海洋”中难以自由“航行”,卖粮难、收购难和粮价波动不仅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产与收入,也给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级的市场交易方式,具有回避价格风险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发挥期货价格对粮食生产的指导作用,是解决卖粮难、买粮难和稳定粮价的一条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困境:“合成谬误”之一例 每当发生“卖粮难”时,一些关心“三农”问题的人士往往联想起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于是大声疾呼“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障农民‘增产又增收’”。其实,即使没有“万盛米行”垄断市场,“增产”与“增收”也不尽一致:经济学分析表明,对单个农民来说,“增产”可以“增收”,但对全体农民来说,“增产”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粮食供给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国农业发展中有个怪圈一直令人费解:一方面是近些年农民卖粮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大量农民弃耕弃农,粮食浪费数量每年近亿吨;而另一方面却是理论界提出的“人均400公斤粮食不可少”,“我国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等论断。另外,随着“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前粮食问题透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陈锡文当前的粮食问题扑朔迷离。自1989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收成;1990年以来,农民"卖粮难"的呼声不绝于耳,仓容暴满、库存积压,市场粮价持续下跌,而1993年,根据统计公报,我国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企业考核一个区域市场成功与否的标志主要是看销售业绩。于是乎,在“只问结果、不问过程、销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销量不但更难达成,营销区域内还出现了许多令上级头痛的问题甚至是怪现象:产品越来越难卖,价格越卖越低,促销越用越多,人员怠工越来越严重,人员流动也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1.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要的是应该真正领会其科学内涵 ,把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供销社的各项工作中。1、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江泽民同志指出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石家庄市供销社担负着农副产品经营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职能 ,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职责。为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的问题 ,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重新出现的农产品卖难,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本文拟从当今现货市场的现状,提出建立粮食期货市场的可行性。现实忧虑:农产品供求的无序性从八十年代初期至今,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大都呈波浪状变化趋势,尽管各类农产品的增长幅度不同,但也由此引发了农产品价格的涨跌波动。表现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近年来农产品流通不畅,大量农产品积压滞销,相对过剩,有的地方卖粮难、卖菜难、卖果难等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旦,是我省主要农产品之一,年产量在五十亿斤左右,是我省的一个资源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它只是在家庭范围充当初级食品。随着产量的增长,食销所余,“卖难”、“运难”、霉烂损失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马铃薯,积极开发利用马铃薯,发展马铃薯营养食品,结束土豆的“土”历史,是关系到加快发展我省经济和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推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历史性进步的第一推力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1985年后“卖难买难”的反复出现则阻碍了农业进一步的发展。第二推力是乡镇企业,但其体制优势、政策优势渐失,“缝隙”经济机会减少,启动和发展的难度大大增加。我们不禁要问:发展农村经济的下一推力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党组织“监督难”透视马春海企业党组织是党对企业实现政治领导的具体责任者、依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是它的重要职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相当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事实上的"监督难"。其表现:一、关系摆布错位...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产品卖难及价格波动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问题。农产品卖难与农产 品价格和需求结构、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种经济结 构的变化对农产品卖难和农产品价格水平的波动有着深远的影响。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产品 价格波动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农业发展的目标,其次要根据市场规律对农业加以引导与支持 ,三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去美国看望儿子时,他的同学、朋友常来聚会,谈了不少美国的趣事.这个说:“美国人真逗!20个包装的鸡腿卖三元多,10个包装的鸡腿也卖三元多,就象是不识数.”那个说:“那不新鲜.20个鸡翅膀,这个店卖二元多,那个店只卖八毛八,美国人好象不会算帐.”还有的说:“在美国买东西可以随便退.我们同学写论文买了一台计算机,论文写完了,计算机也退了.”更有甚者:“有人拿减价券买东西,退货时售货员没仔细看,按原价退给他,结果他反倒赚了钱.你们说美国人在经营上是不是傻?”  相似文献   

18.
杨文华 《经济论坛》2003,(21):63-63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永清蔬菜规模迅速壮大,但效益却没有相应提高,甚至一度出现“卖难”现象。造成“卖难”的原因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有三。一是产销不对路。由于大多数菜农存在重产量轻质量、重种植轻销售的思想,不注重研究市场和提高质量,造成产销脱节,蔬菜丰产但不能增收。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高品质,而菜农追求的是高产量,这种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更加突出。从国际市场需求看,国际蔬菜虽比国内价格高出4~6倍,但是永清能够出口的仅为胡萝卜、白萝卜等少数根茎类菜,而茎类菜、叶类菜虽然成本低却达不到出口标准。从国内需求看,…  相似文献   

19.
山东招远蚕庄镇8万亩耕地,4万亩果园,其中红富士苹果3万亩。1998年,全镇果品总产4000万公斤,总收入7200万元,果业一直是全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随着果品市场形势变化,果品价格逐渐下跌,“卖果难”和“果贱伤农”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给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蚕庄镇着眼长远,结合建设果业产业镇的需要,积极探索搞活果品流通的新路子,通过积极宣传、深入发动,引导社会各界大规模建设冷风库,从根本上解决果品卖难、价低的问题,加快了果业产业镇的建设。一、因地制宜,探索果品流通…  相似文献   

20.
在超常规发展经济的热潮中,不少地方把“固守田园”当作一种陈旧落后的小农意识加以更新。笔者却要呼唤人们正视“固守田园”的闪光点,千万不能被更得荡然无存,而且要为“固守田园”大唱赞歌。首先,“固守田园”饱含奉献精神。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绝大多数是依靠农业的积累起家的。在工农产品剪刀差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固守田园”者收入较之跑码头者微薄,且要饱受卖难买难之苦,但他们仍然能辛勤耕耘,电视连续剧《一村之长》中郝运来道出了“固守田园”者的心声:“不种田就没有饭吃?没有饭吃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