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过量施用氮肥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现状,探索减量施氮、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土壤氮素的淋失风险,以期为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连续4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定位试验,分析耕作(少耕和常规耕作)、施氮量(无机氮0、200和300 kg/hm~2)和秸秆(还田、不还田)等措施对作物收获后土壤无机氮累积、土壤—作物体系氮平衡状况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过量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高达221 kg/hm~2,过高的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玉米高温多雨季氮素淋洗风险。3年氮平衡累积量比较显示,过量施氮、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3处理的氮平衡值无显著性差异,以少耕减量施氮秸秆还田最低,为236 kg/hm~2,过量施氮处理最高,为281 kg/hm~2,三者均显著高于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平衡值与0~100 cm土层的土壤无机氮、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大量盈余会导致0~10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大量累积,尤其是硝态氮大量累积。少耕和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过量施氮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壤无机氮累积量、氮平衡值和作物产量,少耕或者常规耕作下,可以利用秸秆氮替代过量无机氮,降低氮素淋洗风险。  相似文献   

2.
化肥种类繁多。有些化肥施用于蔬菜后,可以提高品质与产量,但也有些化肥虽然施于蔬菜能提高产量,却会使蔬菜产生毒素污染,引起食菜者中毒。例如:硝酸铵和其它硝态氮肥一般均不适宜施用于蔬菜,特别是白菜、青菜、菠菜等叶菜类,因为硝态氮肥施入菜田后,会使蔬菜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硝酸盐在人体中容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剧毒品,对人体危害极大,是一种致癌物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有氯成分的化肥,不宜施用于西红柿、马铃薯、甘薯、地黄等作物,因为氯化肥料在土壤中分解之后,氨或钾离子会被土壤吸附和被作物吸收,当其浓度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3.
硝酸铵及其他硝态氮肥不宜施用于蔬菜。硝态氨肥施入菜田后,会使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硝酸盐在人体中容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不宜施用于番茄、马铃薯。含氯肥料在土壤中分解后,铵或钾离子会被土壤吸附或被蔬菜吸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蔬菜根系产生毒害,严重的会造成蔬菜死亡。叶菜类蔬菜忌叶面施氮肥。蔬菜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对奶牛粪肥的消纳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粪便富含植物营养物质,制作粪肥还田对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以及解决牛场环境污染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设计了空白(CK)、习惯施肥(NPK)和不同粪肥量M30、M60、M120、M240处理,开展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玉米产量、土壤肥力及硝态氮残留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两年粪肥后,粪肥施用量较高的M120、M240处理小麦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NPK处理;施用粪肥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施用粪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在0~200cm的土壤剖面上NO~-_3-N分布特征完全不同,施用粪肥各处理土壤NO~-_3-N除在耕层含量较高外,耕层以下含量均较低,且差异较小。0~200cm土壤剖面NO~-_3-N累积量随着粪肥的增加而增加,6月份0~200cm粪肥各处理NO~-_3-N累积量均低于NPK处理,10月份NO~-_3-N累积量M240处理高于NPK处理,表现出过量施用粪肥造成NO~-_3-N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肥的使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其用量的不断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土壤质量有关问题。为了减少黑土资源的损失、发展可持续农业。本研究以当地肥料用量为基础,依据同一氮素水平,采用有机肥与化肥1:1比例配施的方式,共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状况,施用猪粪肥提高有机质含量最高,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质含量增加了6.63 g/kg;速效养分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33-15.32 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0.63-42.35 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8.96-78.53 mg/kg。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后,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施用猪粪肥处理时各项物理性质改善最明显,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了2.48 cmol/kg;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9.81%和3.77%均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容重降低最明显,降低至1.07 g/cm3;施用猪粪肥和鸡粪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P0.05),分别增产1059 kg/hm2和938 kg/hm2。玉米产量与有机质、有效磷、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同一氮素水平下,1/2化肥和1/2猪粪肥配施时,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小白菜生物量和VC、总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上,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现一致,石油污染物浓度为500 mg/kg时,可以促进小白菜的生长;但是当浓度超过500 mg/kg时,随着浓度增加,小白菜产量和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番茄每667m2增施生物有机肥75kg配合常规施肥,可明显促进植物营养生长、极显著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产投比例。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贺州市八步区秋冬季大白菜高效种植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在秋冬季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大白菜产量影响很大,处理3产量最高,产量达到112064.4kg/hm^2,较处理2、处理1分别提高了19.19%,45.1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在八步区推荐氮肥用量在基肥施337.5 kg/hm^2,莲座期追施157.5 kg/hm^2,结球初期施氮肥85.5 kg/hm^2,可以保证大白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分析在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弱碱性草甸土壤中不同的生物炭添加量对玉米根系、土壤的影响,采用玉米盆栽种植方法测定4种生物炭的不同添加量(0、1%、5%、9%)对玉米拔节期根系、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生物炭施入土壤中可提高玉米根系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长,有利根系生长;添加生物炭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全氮、速效钾的含量增加;生物炭处理(V1、V2、V3)各项土壤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均显著高于不施生物炭处理(CK),且添加9%生物炭处理(V3)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CK增加了32.81%。  相似文献   

10.
植物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5)N)是综合反映N循环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NH_4NO_3喷洒模拟氮沉降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沉降水平下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叶片δ~(15)N的变化,同时分析δ~(15)N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氮沉降的增加δ~(15)N呈显著性升高,δ~(15)N与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碳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和睦湿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关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和睦湿地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南星桥、九曲桥、幸福桥和九曲桥南土壤中的Cu、Zn、Ni全量相对较高;从单项污染指数看,俞家桥北土壤中Zn的单项污染指数超过1.0,其它均小于1.0,受污染影响不大;从综合污染指数看,和睦湿地多处农田土壤属安全级,达清洁水平,但少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已达警戒级。从单项累积指数看,和睦湿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Ni和Pb的累积程度相对较高;从综合累积指数看,和睦湿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多为中度或轻度累积。就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其理化性质相关分析发现,土壤Cu含量与土壤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i含量与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睦湿地农田土壤重金属多达中、轻累积水平,且可能与土壤肥料施用方式密切有关,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江西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方法: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结合、GIS空间插值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江西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般为:菜地稻田有林地旱地土壤荒草地;从第一次土壤普查到2008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步提高,而且所有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研究结论:通过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壤管理措施的调整,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贮量,提高农田有机碳稳定性,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尔滨市北郊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经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异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采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是Cd;哈尔滨市北郊菜地土壤为轻污染;土壤对Cr,Cd和Ni的吸附容量取决于土壤颗粒的组成状况;Cu,Zn,Ni和Cr和土壤理化性质间存在相关性;重金属元素间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的来源可能相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自强  李应彪  王陈强 《现代食品》2020,3(5):100-105,115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15.
杨春芳 《现代食品》2020,(6):139-140,146
目的:分析超市含糖饮料的含糖量及种类情况。方法:在人流量大的综合超市,按照随机原则,购买74种含糖饮料,并采用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积分方法检测各类糖分的含量。结果:各类饮料在葡萄糖、乳糖、果糖、麦芽糖、蔗糖以及总含糖量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糖含量最高的为咖啡,其次为奶茶,总糖含量最少的为茶饮料。结论:各类含糖饮料在含糖种类和含量方面有所不同,咖啡与奶茶的总含糖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初级加工属于从田间到餐桌的中间过程,其废弃物产生、排放特征尚没有深入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调研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蔬菜采后初级加工的现状及废弃物产生特征。我国蔬菜产量居世界第一,蔬菜加工产品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原产地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多为初级加工的托盘菜、捆装菜等,鲜切菜、冻干蔬菜生产厂家较少。蔬菜初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巨大,造成了较大的环境压力。通过调研上海郊区典型的托盘菜与鲜切菜加工场所,发现蔬菜采后加工损失环节主要是分拣以及冷藏,其中鲜切菜由于改变了蔬菜的结构,导致蔬菜呼吸作用增加,蔬菜易于变质,缩短了保存时间,尤其以叶菜类最高,在夏季损失率最高可达60%。蔬菜废弃物渗出液CODcr含量达到1.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与植被恢复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原生红树林、养殖虾塘和鸭塘、废弃虾塘表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微生物总DNA以及土壤有机碳指标测定,得到养殖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的影响以及红树林恢复对废弃虾塘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原生红树林中的全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废弃虾塘A的全氮和废弃虾塘B的土壤有机碳最低;全磷含量在鸭塘最高,在废弃虾塘B最低;全钾在废弃虾塘A中的含量较其他4个样地高,最低值为鸭塘;土壤表层微生物总DNA浓度为鸭塘最高,废弃虾塘A最低;土壤C/N随着土壤微生物总DNA的升高而降低。植被恢复后,废弃虾塘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升高,全钾逐渐下降,而全磷变化较大,且这4个指标总体逐渐接近原生红树林中相应指标值。说明废弃虾塘植被恢复后,土壤性质逐步接近原生红树林土壤,红树林对废弃虾塘土壤有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设施蔬菜土壤养分是制约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关键因子,迄今有关东北黑土区设施栽培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通过调查取样,分析了黑土区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的丰缺程度,比较了设施蔬菜土壤与露天蔬菜土壤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设施蔬菜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处于亏缺状态,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处于高水平状态。(2)哈尔滨市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均较露地蔬菜土壤高。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起初随着设施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到第8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到第8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土壤pH随设施使用年限的增加起初变化不大,到第8年明显降低,达到最低值,之后又有所上升。(3)哈尔滨市区内的设施蔬菜土壤速效磷含量高,外县的设施蔬菜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高,郊区的设施蔬菜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的含量均最低。本项研究表明,设施栽培使哈尔滨地区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随着地区不同而差异明显,土壤养分含量随设施使用年限而变化,使用8年的设施菜地土壤中pH值最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