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静 《中国石化》2014,(2):17-19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炼油能力持续小幅上升,2013年全球炼油能力在经历了2012年的峰值后略有下降,达到44.01亿吨/年,较2012年下降4677万吨/年,降幅1.1%.据统计,2013年全球共有炼厂645座,比上年减少10座,炼厂平均规模达682万吨/年,比2012年略有上升.2013年世界炼油行业毛利下降,关闭的产能超过新增产能.欧洲炼厂在高成本的环境中持续产能下降的趋势,匈牙利、瑞士、法国等国都有炼厂宣布关闭.2013年亚洲和中东地区仍然是主要的产能增长地区.亚洲地区需求仍然是驱动产能增长的动力,2013年产能略有增长.北美由于成本下降,产能产量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
高健 《中国石化》2014,(7):90-91
<正>近期,受柴油炼制利润大幅下跌拖累,亚洲石油炼制利润已经进一步回落。国际油价的上涨给亚洲炼厂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从长远来看,随着亚太地区大量新增炼油能力以及剩余产能的涌现,未来成品油市场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亚太地区炼油利润将持续承压。首先,亚太炼油能力持续增强,将加剧供需失衡局面。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炼油能力净增1010万吨/年,总能力达到45.88亿吨/年。但从各地区来  相似文献   

3.
白雪松 《化工管理》2013,(17):50-53
中国炼油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2002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2.85亿吨/年,2012年达到6.24亿吨/年,年均增长速度8.15%。十年间能力翻番,炼油总产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参照美国油气杂志历年的全球炼油能力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2.4%,较2002年提高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2022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放缓,净增炼油能力1260万吨/年,总能力升至9.24亿吨/年,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国际油价高位大幅震荡、主要油品需求在疫情影响下显著下降等不利因素对国内炼油行业的生产运行带来挑战,多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下降。节能、绿色、低碳发展继续深化,智能炼厂建设持续推进,外资进一步深化在华合作,投资大动作不断。2023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暂停,但2025年前仍有3100万吨/年产能上线。炼油能力过剩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淘汰落后产能、“减油增化增特”、节能降碳等转型升级措施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5.
2021年,全球经济与能源消费恢复强劲但不均衡,能源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凸显.石油市场逐步复苏,进入供应受控下的紧平衡状态,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均价涨至70.95美元/桶;天然气供需转紧,气价屡创历史新高;炼油行业景气回升,乙烯行业运行状况好转;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回升,油气产量增长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油气资产交易恢复性增长,美国页岩油行业继续整合;国际大石油公司业绩大幅回升,低碳转型明显加快.中国原油产量继续回升至1.99亿吨;天然气供应量为3746亿立方米,供需偏紧;油气产储量快速增长;炼油能力赶上美国,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乙烯新增产能和当量自给率创新高;国家政策围绕保供稳价、市场公平、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发力.2022年,预计全球天然气产量为4.3万亿立方米,全球新增炼油能力约1.3亿吨/年、新增乙烯产能约1300万吨/年,全球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增长,部分国际石油公司仍将出售非核心地区油气资产;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7.35亿吨,天然气整体供需偏紧,将净增炼油能力2560万吨/年、新增乙烯产能565万吨/年.  相似文献   

6.
王立敏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36-43,172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7.
截至2005年末,沙特阿美公司拥有或控制的炼油能力为1.9亿吨/年,计划到2011年增至约3亿吨/年,增长近60%,其中国内外炼油能力各占一半,合资炼厂和国内全资炼厂所需新增的原油供应量为1亿吨.沙特阿美公司总体遵循商业可行的原则开展炼油业务,但其战略出发点在国内炼油项目、国内出口型炼油化工项目和国际合资项目上各有所不同.沙特阿美公司不仅要极大地增加炼油能力,还要延伸产业链,大规模地进入石油化工领域.沙特阿美公司计划在今后五年内与其合资伙伴共同投资数百亿美元,用于扩大国内外炼油化工能力的建设,并使炼油和化工业务成为继原油、天然气之后的第三和第四大战略业务.这些石油化工项目都将遵循几个原则:通过合资建设,通过债务或项目融资,公司股票挂牌上市.  相似文献   

8.
我国炼油能力的布局必须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在石油资源国纷纷发展炼油能力、减少原油出口的大趋势下,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更需从长计议。在运用大型线性规划优化系统对我国现有炼油布局及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炼油布局调整的思路。在原油开采(进口)、运输、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上,“流向”起着重要作用,炼油企业的原料进厂和产品最终销售到市场的加权平均成本,最低者最具竞争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需要较2006年至少增加2亿吨/年的原油加工量;东北、西北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大量过剩,为发展下游化工而扩能的总增加能力应控制在1000万吨/年以内;华北地区是消化东北地区过剩成品油的最理想地区,不宜扩能;西南地区在原油资源落实的情况下,到“十二五”末可增加3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中南地区具备增加炼油能力的优势条件,可增加3000万吨/年左右;华东地区是成品油缺口最大的地区,2020年较2006年至少应增加1.3亿吨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据报道,中石油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正在共同推进揭阳2000万吨/年南海炼油项目,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这意味着华南地区又一大型炼油项目在不久的将来投产。中石油云南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已经投产,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也将于年内投产。民营企业的一个个2000万吨/年以上的大炼油项目也在纷纷上马。根据已基本确定投产的项目测算,2020年前我国累计将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年,总炼油能力将达8.7亿吨/年。在国内炼油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新的大型炼油项目仍在不断上  相似文献   

10.
2015年,世界各地炼油能力总体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3亿吨/年,比上年增长约2600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阿联酋和印度.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欧美炼厂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炼厂开工率继续回升,西欧地区大幅提升;原油价格下跌使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北美地区炼油商继续扩大页岩油加工能力,欧洲炼油利润好转给持续调整多年的炼油业带来喘息之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业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100万吨/年,总能力达48.7亿吨/年.在低油价刺激下,世界炼厂加工量不断增加,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成油品过剩,最终导致炼厂开工率下降.未来几年,世界汽柴油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汽油毛利将远好于柴油.各国油品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质量升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1.
<正>今后数年,全球炼油依然会面临油品质量升级、替代能源冲击以及炼油利润不断降低的不利形势。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及欧洲等地区油品需求下降等影响,2014年全球炼油能力达到43.98亿吨/年,比2013年下降0.08%;共有炼厂646座,比2013年增加1座;炼厂平均规模达680.8万吨/年,略有下降。全球  相似文献   

12.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13.
2009-2010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6450万吨/年,而2009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仅增长0.9%。尽管如此,受多种因素的驱动,国内炼化行业争上新炼油项目、竞相扩充产能的势头依然未减。随着今后几年国内新增炼油能力的不断投产,成品油资源过剩的矛盾将愈加凸显,国内炼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隐忧将更加突出: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成品油市场调控难度加大;产品出口压力增加;新建产能无法高负荷运转;物流瓶颈和市场饱和使"北油南运"持续受阻;炼化企业库存居高难下。鉴于单纯依靠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不明显,建议政府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统筹调控产能增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成品油储备能力,扩大成品油管道运输能力,促进我国炼化行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成品油价格机制不顺外,我国炼油能力偏紧以及炼油布局不尽合理也是重要原因。本文在对我国炼油工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国内经济增长形势并结合乙醇、甲醇、生物柴油、二甲醚等替代燃料发展趋势,预计2010年、2020年我国汽煤柴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亿吨和3.4亿吨,届时,我国炼油能力则需达到4.4亿吨和6.1亿吨。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炼油工业只有31年的历史,但在日益繁荣的韩国经济的带动下,炼油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年前,韩国炼油能力超过新加坡,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和中国的第三大炼油国。目前,韩国炼油工业拥有一次加工能力9500万吨/年,比60年代炼油工业发展初期扩大了约20倍。到明年年底前,韩国炼油能力将增加到1.32亿吨/年,不仅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将把过剩油品出口到邻国,进而使韩国成为亚洲地区的油品出口国。中国对进口油品需求的增加和运输成本上的优势,将成为韩国出口油品的主要销售对象。韩国炼油能力的扩大和日本油品市场的解控,将给东亚地区的油品贸易格局带来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中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年,过剩现象日趋严重;地炼的崛起使中国石油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市场竞争加剧;成品油产量继续增长,出口成为调剂过剩产量的重要途径;替代能源占比继续上升,估计替代成品由3043万吨.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总能力将达到7.9亿吨/年,2020年达到8.7亿吨/年,建议国家适当收紧炼油项目审批权,合理规划炼厂布局.炼厂要加快炼油结构升级,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从长远看,将逐步由燃料型转向化工型.  相似文献   

17.
据悉,到2010年,中国将建成21个大炼油项目,加工能力超过2.4亿吨,占全国总能力的57%(2010年全国炼油总能力约为4.2亿吨)。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炼油能力达到约48.7亿吨/年;原油加工量略低于上年的水平;炼油毛利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世界各主要地区炼油业发展形势各异,北美地区炼油投资从建设新装置转向现有炼厂改造,欧洲炼油业重陷困境,而“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国家继续推动炼油项目建设.2017年,世界炼油能力仍将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9亿吨/年;全球炼油毛利预期将低于2016年的水平.未来5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受燃油经济性提升和替代燃料的影响,全球油品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将导致更低的炼厂开工率和新一轮的调整或关闭.  相似文献   

19.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22年末,全球炼油能力达到51.2亿吨/年,乙烯产能规模达到2.2亿吨/年,全球炼化产能规模快速扩张并加快向东半球集中。全球炼油产品与化工品需求前景分化,油品需求逐渐转弱,化工品需求将成为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球化工产业利润疲弱,高端化工产品和材料利润较为稳定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地缘冲突引发全球炼化产品贸易流向重塑。全球炼化行业低碳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随着油品需求逐渐萎缩,部分炼油产能未来将面临风险;全球基础化工品供大于求显现,对行业带来负面效应;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上升将显著提高炼化企业成本。中国炼化行业应加快行业调整和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拓宽出口渠道,打造更高附加值的炼化产业链,构建新型现代炼化体系,推进炼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