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随着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已经成为全省工作的主旋律。问题在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标志、振必的途径、振兴的战略和策略等究竟是什么?特别是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真正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柯  洪英 《辽宁经济》2005,(8):10-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策提出,“共和国长子”——东北地区的发展问题被重新提到新的历史高度。温家宝总理在东北视察时明确提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提到更加突出的位子,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所谓“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实质上就是借鉴历史经验,探寻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200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到了今年,东北振兴的阶梯走到了第几级?“再有五年,东北就可以解决国有企业遗留的问题,再有十年,东北就能实现全面振兴。”8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文振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4.
李智婕 《辽宁经济》2004,(10):16-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确立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又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场战役的号角。同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亦对税制改革作了全面规划,并提出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和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的要求,以结构性调整为特征的新一轮税制改革陆续启动。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尽管东北地区因其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其他优越条件而被寄予“新增长极”的厚望,但切不可对振兴东北盲目乐观。要实现东北振兴,必须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好东北地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6.
名牌战略对于被誉为“中国装备部”的沈阳可谓意义重大,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党中央决定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机遇下,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龙头,是环渤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名牌战略对沈阳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7.
辩证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不仅是党的十六大确定要“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可持续产业”,而且也是东北区域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摆脱调整、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是历史的机遇。但是如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业内外人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成因以及振兴的对策,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还是需要深入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刘伟 《辽宁经济》2003,(12):8-9
党的十六大做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决定之后,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针的出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东北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明确指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王威 《辽宁经济》2008,(2):71-71
温家宝总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特别强调,“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因此,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改变原来传统的机制、传统的观念对于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13年工作要点》,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自2003年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和转型已历时10年。作为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国务院原振兴东北办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笑言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一直都拥有“东北情结”。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给东北经济发展带来了千栽难逢的战略机遇,东北各级公共图书馆都面临如何发展,尤其是如何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拓宽服务职能,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有为有位”、巩固自身地位等迫切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图书馆界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提出了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有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改造和调整,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较短的时间,激活区域内巨大的经济资源,使老工业基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无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原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给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振兴和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温家宝总理关于“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的指示给东北指出了奋斗的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必将给东北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区的战略,这是实现振兴的重要保证人才汇集机制的提出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创新人才汇集机制,才能把各类人才汇集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伟事业中来,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董佩智 《辽宁经济》2004,(11):28-29
“振兴东北”是中国政府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旨在实现“东西两个经济互动轮子”同时运转。根据东北亚经济中心的规划,东北将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唐”地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三赴东北,并指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郑时  郑文  金霞 《北方经济》2007,(2):42-43
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的东北现象在我国出现,并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的一大难题。当前中央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宏观管理机构对东北问题的更大关注与全面讨论。截至目前,理论界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对策研究仍然很少。学者们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以大工业生产模式组织进行改造,要依靠产业集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调整东北所有制结构;遵循比较优势战略;采用多元化融资渠道。国家、东北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对此则表现出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府宏观调控对策仍较多,而立足企业微观经济主体运行与宏观管理联系的对策相对较少,急需更多的对策研究供政府管理者与企业管理者选择。  相似文献   

17.
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央领导同志已经明确提出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这个新路子,其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来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金、技术、项目和产业结构问题。自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国家推进工业化建设的256个大项目中一半以上落在东北地区。历史上,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解放战争和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计划经济结束后,东北地区的一些大型工业项目依然成为全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样不容忽视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项目由于设备老化、体制落后、产品质量和品种难以…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到东北三省进行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以及浙江如何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设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海陆联动区域发展新格局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对外开发开放和财富聚积的趋势,正呈现出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陆联动推进的蓬勃态势。进一步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开放水平,既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途径。加快建立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加开放和更富活力的海陆联动战略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2004,(3):1-1
2004年是全面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辽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地位十分重要。我们要把赶超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发展的目标。振兴经济,发展社会事业,需要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