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宁 《南方金融》2005,(11):25-27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是以人民银行总行为调控主体的单一总量调控。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距,总量货币政策在区域间调控效应差异较大。本文分析当前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提出建立多级货币政策操作体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在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出通过完善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发挥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作用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反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型时期,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自然不能象过去那样靠大量增发票子,放松银根来解决。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阐述,指出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新一轮通货膨胀:一、对我国经济“软着陆”后为促进经济增长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判断;二、“软着陆”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辨析;三、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可能引发或加速通货膨胀的诸多隐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反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央行一改实行多年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应用再贷款、再贴现、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扩大货币供应量,以达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为了认识这些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我们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北海市的实施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行为,整个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行为、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经济环境、体制的约束,都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广西区域情况看,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与政策预期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局部性、区域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其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尤为明显.基于此,我们以"九.五"期间广西金融机构信贷运行的变化特点为背景,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等三个方面着手,对货币政策在贫困地区传导效应以及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传导是一个有着众多环节、渠道和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各个地区在经济和金融结构等方面的异质性,导致单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产生区域差异效应。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对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西北地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7.
董昕 《济南金融》2001,(5):12-15
有关货币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现实的问题是:一方面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货币政策实施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外部约束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在其工具选择、传导方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本文着重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定位和取向。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研究》2014,(2):62-65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在拉动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多侧重于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在推动税制结构调整方面成效甚微,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压力。本文在梳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实施的积极效应、存在的“失衡”现象及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结构性调整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实施差别货币政策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从1984年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时起运用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至今已有20年,20年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操作实践也证明,货币政策的运用效果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体现,尤其是近年来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施效应呈弱化趋势,最明显的特征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欠发达地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梗阻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在促进区域资本的聚合、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按照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我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非对称性。为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中央银行的区域金融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 1998年以来,我国及时制定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总体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紧缩趋势,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影响其应有效果。本文旨在通过观察福建省经济金融领域呈现的变化趋势,探讨与分析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当地的实施效应及其制约因素,并从基层实践的角度提出我们的看法与对策建议。   一、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与实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由直接转向间接。 90年代后期,特别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受我国投资增长过快以及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大宗物资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我国出现经济过热的迹象,为此,中央银行自2007年下半年起被迫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从紧货币政策对我国跨境外汇收支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从紧货币政策因能有效促使经济降温从而对外汇收支产生紧缩效应,另一方面,从紧货币政策导致国内资金偏紧从而对跨境外汇收支具有一定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13.
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面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问题,即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别。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微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影响了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从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大打折扣。因此,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略有差别的政策以促进其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面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问题,即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别。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微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影响了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从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大打折扣。因此,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略有差别的政策以促进其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很大的依存关系,也成为制约一国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汇率、溢出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果,从而得出了中央银行无法左右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其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在加大,因而货币政策效果趋于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风险传导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而银行只是风险传导的中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风险传导更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出发,选取非金融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存在风险传导效应,即宽松货币政策会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存在差异,对小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大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避免企业过度风险承担而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金融研究》2002,(5):25-27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政策之一,我国在"九五"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和反通货紧缩,先后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两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实施,对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币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基层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货币政策效应还未完全得到显现,本文通过对基层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着重探索完善货币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邢毅 《山西金融》2002,(10):7-9
货币政策传导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及其效应的发挥而得以实现的。就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实施体制来讲,基层中央银行是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但从近几年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来看。再贷款、再贴现作为基层中央银行主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以及政策效用反应最为灵敏的货币政策工具,由于经济金融领域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分析,即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结合目前我国区域在经济金融方面存在差异的现实情况,探讨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我国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及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和余地。因此,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选择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