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6,(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产业也在各个领域面向新的环境和方向在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的发展还需要金融环境以及投融资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投融资的主体不明确,投融资渠道单一,以及投融资的生态环境发展不均衡等情况。因此文章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产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其成长的模式、存在的风险和各个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农业综合开发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产业的投资过程中使用的资金、创业过程中使用的引导资金等在内的具有灵活多样性的资金投融资模式,并且通过对资金渠道的拓宽,构建出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的投融资模式和投融资渠道进行有效的运转,以期提高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典型的陶艺村进行类型甄别研究,确认12个陶艺村。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我国内地陶艺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对村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陶艺村在空间分布上,除自古代陶瓷文化遗存形成的自然村,都是在1990年代后的20年迅速形成的;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分布区域呈组团和带状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原区、中南区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基础深厚的区域;空间面板计量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陶艺村陶艺产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向效应,主要呈现高—高、低—低聚集性特征;陶艺村通过对深厚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的创意开发,大大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陶艺村陶艺产业发展对村民收入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11)
我国的高速铁路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内容,其中,高铁产业布局不仅影响到高铁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加影响到其所在区域的关联产业发展以及地区经济情况,因此,研究高铁产业的区域布局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国家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提出的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总结中国目前的高铁产业布局现状,分析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目前国家的高铁布局政策,主要结论包括:我国目前高铁产业布局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东部、中部地区高铁覆盖率较高均在60%以上,东北地区为38.24%,西部地区最低,为21.59%。高铁产业布局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人口密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铁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8。目前我国高铁产业布局主要存在高铁产业布局规划缺乏长远性,部分地区存在运能冗余现象;高铁产业区域布局不平衡,偏远站点遭到忽视;高铁与公路民航区域布局存在一定重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平衡区域内发展与高铁产业建设,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协调多交通运输体系下的高铁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五纵五横"的高铁产业布局,提高高铁交通枢纽的衔接性,最终实现高铁产业空间布局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文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79-180
随着中部崛起步伐的加快,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也日趋显现出其快速的一面。但在这个区域开发的大浪潮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基于此,《湖南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模式研究》一书主要通过找出湖南区域产业集群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再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丰富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理论,同时对指导湖南产业集群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近20年来大力探求“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基于四个前提:其一是人口问题;其二是资源问题;其三是生态问题;其四是传统的发展理论往往只注重产出而忽视代价,只注重经济在数量上的增长而忽视质的优化,只注重眼前忽视长远,只注重局部而忽视整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洋开发事业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海洋经济问题日益重视,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也相应得到发展。 海洋经济地理是一门比较年轻、理论体系有待不断完善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研究海洋产业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着重从区域与综合的角度,研究海洋产业的布局条件、特点和不同类型海洋产业地域组合的形成、发展与布局规律。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制约和影响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规划,是针对特定地域空间,对社会、经济、生态进行总体布署和全面设计安排、并使之协调发展,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多方面的需要。这是生态经济学中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经济问题所谓生态经济问题.就是指在人类的活动中.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的某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发生的经济建设破坏生态环境或生态建设阻碍经济的发展,致使人的总需求(生态和经济的)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甚至要以牺牲某种需求为代价换取另一种需求这样一种不良的后果。目前来看.生态经济问题主要是由于只注重或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或对生态系统的反作用注  相似文献   

8.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措施,自1988年国家立项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来看,该战略措施是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1]。但纵观该战略措施的总体历程,有成效,也有不足。本研究选取武夷山这个小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武夷山市农业综合开发进程的调查,在总结武夷山现行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深刻分析了武夷山现行农业综合开发进程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等效益的滞后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生态视角下的武夷山农业综合开发创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特点〕“长、株、潭”经济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和所辖的11个县。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区域开发的历史较早,城市化水平较高;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③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④工业基础雄厚;⑤文化、科技水平高。但有四个主要问题需要综合研究解决:①能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②工业布局自成体系,缺少综合规划;③横向经济联系少;④工业“三废”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大丰市开发绿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大丰市开发绿色产业的实践总结 ,开发绿色产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产业起步和发展来自于生态农业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为开发绿色产业奠立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并提出 5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09,(5):89-91
<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区域定位及发展战略: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在成渝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试验区主要依托区位优势、已形成的工业基础与产业优势,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探索城乡协调、工农业协调的产业发展模式,突破行政区划,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双方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强分工协作,统筹区域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组织管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方面已经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零散的、非系统的探索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组织管理问题尤为突出。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组织管理问题,并进而探究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利用外资的产业引导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于农业。目前,农业利用外资主要以借款为主,外商直接投资很少,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应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于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进好的优良品种和新的种植管理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高新技术领域是利用外资着力推进的重点。高新技术是提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关键,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以改进产品性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企业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势决定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我国的农村资源丰富,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是,开发程度却存在着差异,有的地方开发程度很低,经济效益不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发展过快,第二、三产业比重过小,发展过慢。当前进行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条件下进行的,与以往结构调整相比,它是一次战略性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发挥农业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持续深入发展的内在机制,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论述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思路.一、实施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在要求自1988年江苏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万吨、棉花5.2万吨,油料7.8万吨,推动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综合开发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增产与增收的矛盾.二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三是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不配套的矛盾.四是农、工、商之间利益分配的矛盾.笔者认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要求和资源条件,择优发展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优化配置诸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走上优势互补、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沿海城市是我国开放开发的前沿,如何制定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开放、开发的环境条件,吸引资金,投入技术和设备,改善郊区型农业低效益的结构和布局状况。是发展我国开放城市现代化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以浦东新区为重点,结合深圳、珠海的调查,探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郊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问题。1 开放城市城郊型农业的特征与发展方向深圳、珠海是我国开放、开发较早的经济特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其城郊农业发展已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的城郊型农业。其特征为:1.1 农业从封闭的计划经命系统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系统转化主要表现在:①农业投入向开放型转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市农业已成为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被寄予厚望[1]。从都市农业起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选路径[2]。根据分析,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即可进入都市农业阶段[3]。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5年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2010年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4],为厦门市发展都市农业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在都市农业发展上,厦门着重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工业化设施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种苗产业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推动传统农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注重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但也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还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形态,加快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扶持长效机制,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向深层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区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文化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生态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缺乏宏观规划、破坏本土生态、冲击生态文化的潜在问题,这不利于该区域生态资源价值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本提升是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目标,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以生态资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武陵山区旅游产业与生态资本的互动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横向网络关系和纵向时序关系,继而提出了以生态资本提升促进武陵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武陵山区各地区之间应该注重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进行科学的旅游规划,应注重旅游生态数据的统计和旅游生态系统的监测,应提升旅游生态服务价值,注重产业互动发展,还应该注重挖掘文化生态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岭  安晓宁 《经济纵横》2019,(5):109-118
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主要特征,即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产业多元融合为基础,构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利用2018年统计数据对31个省区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出各省区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分析发现,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同的优势与短板;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急需提升。我国应结合不同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优势规划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水平;注重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图丹 《经济师》2000,(4):54-54,95
促进农业综合开发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支持保护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是国家赋予农业政策性银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但又是个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就我们晋城市来讲人均耕地仅 1 .3 7亩 ,并且全市每年以 2万人口的增速发展 ,而土地却以每年 2万亩的速度锐减 ,农业的形势是严峻的 ,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艰巨的。但由于我市农业发展银行刚刚成立 ,支持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工作处于初始阶段 ,整个运作还不规范 ,笔者就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及资金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探讨。一、农业综合开发及资金运作存在的问题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