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矿产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前,基本上靠获取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来维持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之后,  相似文献   

2.
辽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进入80年代后,人类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农业的可持续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生产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含义是指持久永续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发展,另一层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伴随着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出现了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什么是弱势群体?至少有三个观点:第一,他们的现实生活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况中。就是其物质生活处在贫困状态,连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第二,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中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如身体、智力、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利用信息时代的环境优势改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知识获取、整理、存储与交流共享等角度论述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化"时代,社会组织所面临的社会关系已日益国际化、多元化、复杂化.各种社会组织欲寻求与国内外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协调公共关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愈发显得重要.公共关系处理不当,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将会面临困境.而社会组织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通过会计工作体现出来,它与组织内部、外部等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化”时代,社会组织所面临的社会关系已日益国际化、多元化、复杂化。各种社会组织欲寻求与国内外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协调公共关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愈发显得重要。公共关系处理不当,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将会面临困境。而社会组织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通过会计工作体现出来,它与组织内部、外部等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会计部门、会计人员实际上已成为社会组织沟通、协调与内外部相关组织或个人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会计公共关系学也已发展成为一门研…  相似文献   

7.
说到对人性的研究,可谓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因为一切社会科学最终都是以人或者是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而对人进行研究就不能不论及人性.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花开时。我们迎来了美丽的春天,也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三月八日,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妇女,这个寻常而又崇高的字眼,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一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紧伴随。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中,广大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低微,受制于人,人格和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中国,特别是受到了封建礼教思想的严重束缚。“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以及“七出”、“三不去”等清规戒律剥夺了妇女人格上的独立与自由,禁锢了妇女的智慧与思想,抑制了妇女的人性与个性。封建社会的道德和  相似文献   

9.
叶萍 《南方农村》2009,25(2):68-71
近几年来,农民工生存状态备受社会关注,其社会问题也日益凸现,正视问题的存在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是当务之急。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了广州农民工生存状态现状,并分析导致农民工生存状态恶劣的根源,从而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民工问题解决的工作对策,以期为中国农民工生存问题实践和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一切生存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于人类的历史。在中国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球的负荷变得越来越沉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揭示的一条重要的经济规律。它反映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首先,农业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是人类社会获得比较安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次,是一切社会生产的起点,人类社会有了农业这个基础,其它社会生产部门才会逐渐出现,逐渐独立,并且进一步发展起来;第三,联系现代各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和进一步发展才算获得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这个生态环境良好的目标中,地质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属于社会的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所有,而是属于整个人类。它是公共物品,占有和使用不具有排它性。一个良好的地质环境,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而一个恶化的地质环境,将会影响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良好的地质环境、遏制地质环…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兵团生态环境状态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资源和人类生存的承载体,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过度恶化,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枯竭,也必然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预测模型,预计在未来20年兵团所辖的范围内制约人类生存的影响因素会逐渐的消失,生态环境会越来越适合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对于一个十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首要问题。几年来,对我国的粮食问题,人们在思索,在认识。 粮食形势的再认识 1.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粮食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粮食产量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张洋 《农村经济》2000,(10):30-32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源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载体。近一个多世纪以来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 ,人类不断扩展生存空间 ,加大对土地的利用强度 ,人地矛盾加剧。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水旱灾害频繁 ,土地资源所支持的生态系统面临危机 ,直接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后代人的生存。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创造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条件 ,是实现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一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相似文献   

16.
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然资源是核心。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产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风景资源、文物古迹等各种资源。自然保护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自然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的摇蓝,为人类的生存进步提供了物质和环境条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繁荣的基础。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类破坏自然界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已经构成对人类生存和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自然环境要经多少年形成自已的生态系统平衡,破坏它的平衡以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由于自然历史的变迁,特别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破坏,巳经和正在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基质的自然生态系统性、运行方式的人类技术系统性、运行目标的社会经济系统性等特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压力来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状态可以从量态组合、质态组合和空间组合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并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方面得到响应.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的基质(B)-压力(P)-状态(S)-响应(R)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系统聚类法进行土地生态经济分区,分区结果比较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一直是哲学家、社会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观点,以儒家苟子为代表;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而在管理学、经济学领域,人性的假定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问题,目的旨在如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总体问题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终极价值指向在于发现和弘扬人的主体性。从宗教改革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人类开始把人的主体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从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人的真实本性。这种理性与现实的结合一方面确立了人的物质主体性、创造性,实现了人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使滋润的感性土壤日渐干涸,从而引发了所谓的精神危机。黑格尔一方面褒扬这种无穷人类力量,另一方面又试图实现理性和感性的对接,最后发明了绝对精神。对于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来说,或许黑格尔的那种否定精神与反思能力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使我们在自我否定性的能动力和反思性的创造力中发现人性的魂归之旅。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总体问题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终极价值指向在于发现和弘扬人的主体性。从宗教改革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人类开始把人的主体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从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人的真实本性。这种理性与现实的结合一方面确立了人的物质主体性、创造性,实现了人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使滋润的感性土壤日渐干涸,从而引发了所谓的精神危机。黑格尔一方面褒扬这种"无穷人类力量",另一方面又试图实现理性和感性的对接,最后发明了"绝对精神"。对于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来说,或许黑格尔的那种否定精神与反思能力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使我们在自我否定性的能动力和反思性的创造力中发现人性的魂归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