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王元 《天津经济》2005,(11):8-10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劳动关系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不稳定、不协调,社会和谐就无异于沙上建塔,没有根基。可以说它是现代社会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因而,完善和协调好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道路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规律看,一般都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增收问题,提高国家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矛盾已由一般意义的农民增收,向更具深远意义的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转变。当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及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与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均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极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充分认识和把握好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途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施城镇化战略,加速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如《“十五”计划纲要》所指出的:“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本文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分析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农民增收的阶段性变化看,加快城镇化具有现实必要性。近年来,城镇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效应。但是,我国的城镇化也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城镇化以城镇现代化为中心,将城镇化过程压缩为城镇建设的过程;二是城镇化以地方政府推动型为重点,区域城镇化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城镇化的这两种不良倾向,加剧了农业和农村的资源流失,导致城镇化对农民增收、农村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鉴于制度性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要以加快制度创新为关键,注意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科学处理加快改革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水平与农民人均收入存在着密切关系,即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人均收入越高;城镇化水平越低,农民人均收入越低。因此,要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就必须提高城镇化水平,特别是提高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化水平。文章主要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否增收,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贵州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自然资源、农业结构、农民自身、市场、城镇化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应该从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市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唐瑾 《乡镇经济》2002,(1):12-14
农村城镇化在许多方面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然而,当前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为此,作者认为要把农民增收和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农民进城务工及市民化的十项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城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变、工业化、城镇化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大意义。有关农民工的带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创新来解决。要正确处理多方面的权益关系,推进保障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权利、劳动权益、社会权益和逐步市民化的十项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舆论焦点之一,便是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利益得失问题。解释与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大局观、历史观,又要有局域观、现实观。失去前者,可能使城镇化在方向上摇摆不定,不敢大胆祛除阻碍;忽视后者,则不能把握好城镇化的节奏。也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致造成社会不稳定,最终中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潘亮 《环球财经》2014,(4):29-34
农地流转的政策目标应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且增加农民在市场博弈中的话语权,切实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为此,农业部常务副部长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村的城镇化与农业的现代化、农民全面实现小康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城乡统筹考虑,两个题目一起解。同时,城镇化也是现化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传导机制。推进城镇化,用城市文明影响农村文明、改造农村文明、带动农村文明,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慈溪,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带的一个新兴的城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大步推进。在硬件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非常现实而紧迫地摆在了党委、政府面前。我们从驻点调查,面上分析,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艳芬 《中国经贸》2012,(24):115-115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的使用者之间建立相互沟通、全面协调、依法治理、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要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本着互惠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公平、平等的建立劳动关系,并解决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一个单位是社会的一份子,也可以说整个社会的缩影,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能否稳定发展、职工能否安心工作。因此,构建事业单位的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工会作为经济关系特别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代表、维护和表达好劳动者权益,既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工会以此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任务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6,(15):19-21
3月27日,中国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认为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这是对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再一次确认。那些从田间地头转移到车间工地的农民兄弟,有望迎来社会生活中的新春天。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体现我国经济发展、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城镇化是改善农村落后状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云南省根据本省自身特点,提出“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之路,大力促进城镇化建设。然而,在云南城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解决。  相似文献   

18.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清 《乡镇经济》2008,24(6):71-74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根本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办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途径;可以促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可以改变农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思想是指引我国新世纪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南。党中央确定的新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方针,把发展小城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代表我国城乡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阶段性标志,要求在指导城镇发展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我国先进的化方向,提高城镇居民的明素质,并从代表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农村人口逐步地向城镇集中,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这是深入理解和领会“三个代表”精神实质的重要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人口转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普遍经验看,以统筹土地利用活动、协调人地关系为目标的土地管理制度,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城镇化建设与优质耕地分布空间上高度重合的实际,决定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