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对后股改时代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对后股改时代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郭均英 《财会通讯》2010,(12):88-91
本文从沪深两市中选取98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这些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等方面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股比例、增加了流通股比例、缩小了董事会的规模而使其效率得以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股市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的类型和数量问题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对投资者关系和盈余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建设,今后应加强的工作:一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三是政府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策略应该改变;四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建设,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和第二批共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变量回归对50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应完善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6.
周媛 《财会通讯》2010,(4):34-35,40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和第二批共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变量回归对50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应完善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5年1235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关系。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ST公司、重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建议应深化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审计师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追溯股权分置的历史,分析了其对公司治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并以宝钢股份为例,证明股权公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为,股权公置改革也还存在问题,公司治理并未因股权公置改革而一劳永逸,在全流通时代还要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5年1235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关系。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ST公司、重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建议应深化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审计师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的变迁为研究视角,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绩效(CAR)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改变侵占公司利益方式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公司的并购市场绩效均值显著为正,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公司有较高的并购市场绩效,收购公司并购活动的关联属性对并购市场绩效无显著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并购公司其并购市场绩效越低。另外,成长性增强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公司杠杆减弱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文中的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逐渐显现出市场化特征,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和并购市场绩效已产生积极作用,但并购活动中利益输送的动机和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价值是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话题。本文以在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73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产权的角度研究了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家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均对公司价值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有微弱的抑制效应。作为股权分置改革代理变量的流通股比例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以沪深两市1999~2007年持续经营的69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绩效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公司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在客观上存在股东利益关系不协调、信息失真、股价绩效符合性差等制度性缺陷,股改在某种程度上为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规范资本运营和改善公司绩效提供可能。本文选取2004年至2009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价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绩效,增强了股价与公司绩效的符合性;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价与绩效符合性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和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8年以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以及公司改变投资策略后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能显著增加公司投资支出,并降低投资支出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投资策略变化赋予较高的价值评估,且这一价值增加效应在规模小、成立年限少、非国有企业等遭受严重融资约束的公司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缓解了公司遭受的融资约束,并通过提升公司投资水平而增加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并购是现代公司提高价值,实现快速成长的主要手段,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并对后股权分置时期并购相关各方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股权分置改革前两年和后两年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数据,对比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我国资本市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同,充分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在处理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二级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以及提高董事会效率方面的突出作用。同时,也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对监管层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2003年之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以2006年1月20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09家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04年‐2009年作为研究区间,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作比较研究。在本文设定的样本期内,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呈下降趋势,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有下降迹象;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布不均,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权。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流通股比例稳定上升。  相似文献   

20.
股改后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凌云 《企业经济》2007,(4):162-164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