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继辉  沈子琪 《财会通讯》2021,(23):123-127
本文通过探究财务舞弊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阐述了博弈论在预防财务舞弊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于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应当大于政府选择积极审计所增加的成本与上市公司的舞弊成本之和,且政府对发生审计共谋行为的参与者的处罚应当大于积极审计增加的成本与审计合谋行为的整体收益之和,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审计合谋和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预防财务舞弊需要完善财务违规事件与会计师事务所违规事件的披露途径,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审计共谋行为的调查、打击与惩处,加强对发生过财务舞弊事件的公司与对应审计执行事务所的日常监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上市公司及管理者财务舞弊现象接连不断发生,截至2014年末,证监会的行政处罚达到725件,其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多达181件,参与舞弊的会计师事务所46家,有些事务所甚至多次被证监会处罚。本文主要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舞弊合谋现象进行探讨,并最终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金龙  万东敏 《价值工程》2011,30(16):144-145
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给社会和公众利益带来了极大侵害,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已经演变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鉴于此文章认真总结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受处分情况,结合实例系统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常用手段。为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及时识别这些舞弊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每个年代发生的典型财务舞弊案,窥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展趋势。在梳理关于公司财务舞弊法律责任制度演进的基础上,以十年为标准,将公司财务舞弊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选取两个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理清它们的舞弊案情、舞弊类型、舞弊手段、舞弊动机、审计师过错、监管处罚以及司法诉讼结果等。研究发现,近三十多年来,公司舞弊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舞弊的手段越来越复杂,舞弊的动机越来越倾向于“谋利”,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始终扮演着“帮凶”角色,而监管部门对舞弊的惩罚越来越重,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赔偿责任越来越大,同时,对投资者的保护也越来越完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值得进一步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最常见的方式是管理舞弊,博弈论是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建立混合策略均衡模型,对该博弈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结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概率与证监会的监管成本成正比,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证监会监管概率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收益成正比,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由此,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证监会监管成本、提高财务舞弊处罚力度、降低财务舞弊收益和提高职业道德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研 《西部财会》2013,(11):72-75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频发,亦引发一连串审计失败事件,而关联方审计成为众多舞弊审计失败的重灾区。以“紫鑫药业”为例,分析中淮会计师事务所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关联方审计今后的发展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2—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研究样本,检验董事会特征对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类型的影响。在控制了上市公司的规模、行业、经营业绩和财务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后,研究发现,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同时证明了董事会受大股东控制对于选择“国际四大”所的概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我国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非财务预警信号.提出了四大方面的11项主要信号。这些信号明显不同于已有一般公开研究文献所描述的非财务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跨市场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特点出发,考察了境内外审计市场不同需求弹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对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对审计定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当审计师对境外报表进行审计时,“四大”的审计收费显著高于非“四大”。而当会计师事务所对境内报表进行审计时,“四大”的审计定价与非“四大”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验证了“四大”不同市场不同定价的竞争策略,如果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可以实现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从而能节约跨市场上市公司的时间和精力,上市公司将愿意付出更多的审计费用。结论支持了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与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构筑竞争优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再融资需求、管理层做出的有关业绩承诺、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及退市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上市公司以及拟上市公司往往会铤而走险选择披露虚假的财务报表手段,其中收入舞弊是财务造假的惯常做法。近些年来上市公司的收入造假行为频现,证监会、财政部对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做出撤销其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并对其注册会计师处以最高终身市场禁入的处罚决定。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收入舞弊的动机及手段,并结合万福生科财务舞弊一案进行案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舞弊防范与审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2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样本,分析新《证券法》实施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新动态和新特征。研究发现: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在“零容忍”的严监管环境下,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查处的力度和时效显著提高;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舞弊的能力有所提升;财务舞弊呈现出从单纯的利润表操纵转向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联动操纵的趋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成为财务舞弊高发行业;财务舞弊公司的非财务异常特征出现次数显著多于财务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董事的会计师事务所经历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研究发现,拥有会计师事务所经历的董事更愿意选择“小所”作为公司的社会审计机构,且拥有该经历的董事人数越多、比例越高,选择“小所”的倾向越大,在非国企和独董样本中这一关系更为显著。考虑事务所从业经验的影响后发现,从业经验的丰富程度会进一步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大所”经历、事务所工作级别高、事务所任职个数多时均倾向选择“小所”。经验证据表明具有会计师事务所经历的董事对于审计师选择存在着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连续发生了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如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损害股东利益,会计师事务所虚假评估企业资产等。这些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财务造假案件引起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会计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道德水准遭到了严峻的质问。会计行业的道德建设也受到了世人的瞩目,有专家学者惊呼:中国会计界面临着一场“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治理财务舞弊一种不可或缺的外部监控机制,在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聘用制度下是否有效,仍有待检验。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揭示了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背景下,由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缺失,难以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有的作用;如果改由证监会选聘注册会计师,将更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现象的制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资本市场接二连三的出现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造假欺骗投资者的事件 ,不论是我国的“银广夏”、“亿安科技”事件 ,还是美国的“安然”事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上市公司和有业务关系的会计师事务所合谋造假。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已经查明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虚假问题隐瞒 ,未予以纠正或披露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查出上市公司存在财务信息虚假问题 ,有重大疏漏。这些问题的暴露使得注册会计师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并且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注册会计师出具那些失实的审…  相似文献   

16.
注册会计师协同管理当局进行审计舞弊是行业监管的重点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注册会计师于舞弊前会将实施舞弊与保持独立性所形成的效用进行比较,当前者大于后者时才将舞弊动机付诸实际.因此,应采取措施增大其舞弊成本,减少其舞弊效用,以遏制协同舞弊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终极产权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审计需求视角探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我国2006—201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追溯至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结合事务所变更的动态变量,研究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对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影响。实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的变更均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并且当终极控制人性质由非国家控制人变更为国家控制人时,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会倾向于由高质量所变更为低质量所。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爆发出以“银广夏”为代表的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风起云涌的财务丑闻、铺天盖地的会计报表陷阱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使得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此时,若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运作。为此,本文将信用评级制度引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对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指标的设置、具体评级方法及评级结果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财务负责人的“旋转门”现象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存在财务负责人“旋转门”现象的上市公司减少了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显著提升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盈余管理行为趋于隐蔽化。当“旋转门”中的财务负责人曾担任过本公司签字注册会计师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隐蔽化的倾向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旋转门”现象并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选取配对样本后,主要结论仍然成立。结论表明,财务负责人的“旋转门”现象会显著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必要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外部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阻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不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审计是检查财务舞弊的常用方式,在遏制财务舞弊方面很有成效,但是近年来财务舞弊审计失败案例也频频出现,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和探索改进事务所审计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以2012-2017年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