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研究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其次深入分析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经济效应;然后运用基尼系数测算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最后根据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对辽宁工业振兴意义重大。基于辽宁省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中间投入率界定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测算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程度,并建立四维象限,分析两产业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因此,辽宁省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拉动制造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相互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辽宁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义及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针对近年来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中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人力资本稀缺、效率低下等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张淑英 《活力》2011,(14):89-89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营销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向生产性服务业的倾斜,特别是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所导致的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加大,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作为新兴行业。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营销尚面临诸多问题。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上海要实现”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也是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15%,高于全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根据规划,”十二五”期末,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要达到60%。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财税、产业、土地、金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如何优化并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用地与用房政策,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类型的基础上,运用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并运用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区位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4个指标对浙江省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际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7,(1):135-141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可能对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有影响的多个因素,构建理论模型,采用近10年来的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细分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因素对不同细分行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是,在所有因素中,市场机制因素对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所有行业发展的影响都成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聚集、建设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载体、放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谋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突出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特色和重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3,(4):123-126
根据2004-2010年期间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数据,对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影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了各因素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因素中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较大,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其目前的影响还不明显。据此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通过聚类分析,证实了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等级层次;以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呈现以苏浙为制造业基地、上海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当地和周边制造业,其"中心效应"拉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功能。研究结论为大都市圈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采取错位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角度进行分析.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在众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式。近年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企业导报》2012,(16):143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状况。研究显示:贵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不足,部分原因在于贵州省制造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江西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处于成长期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利用1995-2008年江西省服务业的统计数据,从增加值和从业人员的角度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实际增长率,并进一步剖析了江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行业结构、行业发展速度和区际差异。江西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协调能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部分OECD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信息技术水平、市场环境变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开放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为服务离岸外包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主旨是研究一个崭新的营销学理论分支即生产性服务业营销理论.文中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营销进行理论界定,进而阐述生产性服务业营销特征;然后,分析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营销实践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基于国际领先的生产性服务业营销实践典范的适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营销管理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与进展,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几个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研究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张厚明 《数据》2010,(4):65-67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在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背景,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北京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布局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北京市近年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物流时代》2014,(9):22-22
8月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举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闻发布会。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在会上表示,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是国务院首次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服务业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回顾了广州市:15_--十年来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面板回归分析得到生产性服务业对GDP的弹性为O.39远远高于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这表明了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要大于服务业的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