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9,(3)
为研究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选取东方财富网股吧论坛评论内容和中兴通讯股票收益率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股票收益的重要因素是投资者情绪,且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投资者情绪指数的上涨会导致短期股票收益率下降。文章为分析我国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投资者投资行为与市场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若玉 《技术经济》2001,20(5):61-63
1、引言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总是希望选择那些收益高且风险小的股票进行投资 ,而风险与收益又往往存在矛盾 ,为了尽量降低风险 ,提高收益投资者往往采取组合投资的策略。本文在介绍股票组合投资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利用效用函数来寻找最优股票组合的决策模型 ,这种模型与通常人们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方法非常接近 ,容易被投资者接受。2、股票组合投资的收益率和标准差的计算假定投资者选定了n种股票进行投资 ,第i种股票的实际收益率和标准差分别为ri 和σi,它们是两个随机变量 ,根据有关影响因素而决定。由于股票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投资组合构建过程可以分为资产选择和资金配置两个步骤。资产选择取决于投资者偏好,以及投资者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资金配置可以利用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和遗传算法等模型来确定。通过刻画A股市场上存在的特定投资者偏好,选出拟投资的股票组合,然后分别利用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和遗传算法计算各个股票最佳的资金配置比例,并用历史数据回测不同资金配置比例下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发现遗传算法下构建的最优组合在收益、风险、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方面均优于均值-方差模型下构建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4.
朱超  王政 《金融评论》2021,13(4):58-76
本文借助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从基本面角度重新考察股票收益反转.基于2006~2019年中国A股股票数据,本文发现基本面对股票未来收益起到锚定作用,引导股票收益发生反转.当过去基本面向好(差)时,低(高)历史收益组合会向上(下)反转.过去基本面较差的低历史收益组合或者过去基本面较好的高历史收益,收益未发生反转.推论也得到了支持:在高流动性、高换手率分组中,基本面锚定下收益反转主要体现在赢家组合中;在低流动性、低换手率分组中,基本面锚定下收益反转主要体现在输家组合中.进一步,信息透明度、信息扩散过程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力等可以帮助理解收益反转产生的原因.本文结论对于代理指标替换、行业调整、代理指标调整等检验时均保持稳健,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在套利组合构建中对基本面的尊重,保持投资定力,缓解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恐慌.  相似文献   

5.
股份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于90年代掀起了一股浪潮。股票这个曾被我们拒之门外的神奇之物,竟堂而皇之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股市投资一时间成了广大居民投资偏好的集中选择。众所周知,投资股票是风险大,收益高的行为,这就为广大投资者提出了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即是短期投资还是中长期投资,回答是见仁见智。短期投资者认为,获取短线价差收益相当可观,而且周期短、见效快,其风险虽大,但风险中隐含着巨额回报,因此,作短期投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中长期投资者云,中长期投资风险性小,安全系数大,收益不一定比短期投资差,还是作中长期投资好。究竟怎样做出抉择呢,这是股票投资者入市前应有的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3—2011年沪深A股为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及股票收益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加剧了股票的波动,但股票波动加剧并不会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提高会增加当期股票收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净增加会显著提高下期股票收益率;(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资产组合当期夏普比率较高,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资产组合下期夏普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市场行为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依据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过去 6个月的累积超常收益来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 ,研究发现 :首先 ,在未来的 1 2个月 ,赢家组合发生了收益反转现象 ,而输家组合发生了收益惯性现象 ;其次 ,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未来 1 2个月的累积超常收益与组合形成期股票的流通股市值和基金持有该股票的比例成反比 ,但与公司每股收益成正比 ,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基金持股效应”和“EPS效应”。笔者认为 ,导致“赢家变输”和“输家更输”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金基于市场上投资者“追涨杀跌心理”的“短期套利行为”和基金基于“自我控制心理”的“止损行为”。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21,56(1):58-73
同美国市场投资者情绪与截面股票未来收益短期正相关、长期负相关的现象不同,中国A股市场两者之间短期内就呈现负相关特征。本文认为这主要与中国A股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且做空套利受限严重有关,因此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美国市场存在明显差别。考虑到A股独特的市场交易结构与投资者行为特征,本文提出非主力资金买卖不平衡指标(BSI),通过捕捉散户的资金流向实现对个股投资者情绪的测算。实证结果表明,股票组合收益率与非主力资金BSI指标存在明显的单调递减特征,且无法由通常衡量投资者情绪的换手率因子所解释,与换手率的市场异象也有显著差异,后者表现出换手率特别高的股票组合收益明显更低的非对称特征。本文的理论与实证也进一步指出,有限套利是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套利受限更为严重的股票组合中,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截面负相关的现象更为明显。同时,市场极端情绪和极度乐观情绪下的投资者情绪股价异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陆江川  陈军 《经济经纬》2012,(3):162-166
笔者利用三期模型框架,考虑噪音交易和有限套利两个约束条件,构建噪音交易者、基金投资者和长短期套利基金的投资行为模型,分析长、短期套利基金的投资业绩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无论第2期后市场悲观情绪更加恶化或得到改善,短期套利基金的投资行为对基金投资者都是有害的;长期套利基金由于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对基金投资者是有益的;基金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经理在第1期的投资行为及其仓位,识别是短期套利基金还是长期套利基金。  相似文献   

10.
逯东  付鹏  杨丹 《财经研究》2016,(2):73-84
文章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通过管理媒体报道来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研究发现:(1)媒体报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符合“注意力驱动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与股票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2)机构投资者会利用媒体报道的这一效应来获取股票超额收益,即机构投资者存在利用媒体来制造信息噪音以引导市场热点的短期炒作行为,进而验证了“主动媒体管理”假说;(3)机构投资者的媒体管理行为会提高其所持有股票未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即带来更大的股价崩盘风险。文章将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进行了有机结合,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而且研究结论为进一步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郭仕样 《经济师》2014,(6):13-14
近年来,投资者对技术分析越来越失望,对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越来越摸不清方向,而价值投资则日益被投资者关注,文章结合现实操作对价值投资的原理、收益以及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给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立文 《当代经济科学》2011,(5):99-108,128
论文基于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当投资于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股票换手率、股票收益波动率、股价同步性等反映和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三个渐次递进维度的指标都显著负相关;而当投资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指标显著正相关抑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这些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直接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选择长期的价值投资行为还是进行短期频繁的投机炒作,进而影响机构投资者稳定股票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股票全流通时代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投资者的长期价值投资行为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93年~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中的39起举牌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在[-60,30]的事件窗内,全样本举牌事件的确会引起显著的市场反应,但是,根据举牌公告进行投资,即公告日后买入股票,投资者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分类研究发现,投机举牌和战略举牌样本的投资者在公告日后买入股票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而价值投资举牌样本的投资者在公告日后买入股票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率大小是3%~6%。  相似文献   

14.
付晓  邢花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58-159
基金的种类繁多,以基金头号重仓股票为研究对象,运用Copula方法,对2012年四季度82只股票型基金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投资股票型基金带来的收益与头号重仓股的收益有极大程度的关系,投资风险降低了很多,给中小投资者提供了,可以通过购买以该股票为头号重仓股的基金的方法在有限的资金下大幅降低自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股票发行认购不足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凯  陈信元 《财经研究》2004,30(12):121-129
股票发行认购不足,是指投资者认购股票的数量低于公司实际发行的股票数量.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公司配股过程中,而且投资者完全放弃认购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通常是部分投资者认购股票,而部分投资者放弃认购股票.为什么不同的投资者选择不同的股票认购比例?文章以完全市场为假设前提,运用证券组合理论,分析了投资者选择认购股票比例的内在经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投资者根据原有的投资组合以及股票风险,选择不同的认购比例.因此,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允许配股权的转让,都可以有效降低股票发行认购不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证券投资是一项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只有正确分析和把握收益和风险,投资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分析CAPM模型入手,指出用股票指数期货来对冲股票组合风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相对集中投资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认为通过投资组合的分散化,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水平。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在任何情况下,资产组合投资都可以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正由于此,分散投资风险的资产组合理论成为投资者的普遍奉行的法则。 但是,投资总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最佳权衡。如果仅为了分散风险而投资,势必不能获得最大收益。美国投资理论家杰拉尔德·罗伯说:“绝大多数具正巨大的财富都是通过集中化取得的”。  相似文献   

18.
从股票收益率的随机波动假设出发,利用伊滕引理,推导个人投资者收益率高于大盘指数收益率和同时期余额宝收益率的概率,并对其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投资者基于股票论坛进行投资的收益率无法保证高于上证50ETF及余额宝收益率,且其收益的波动率较高。基于此,从论坛监管和投资者角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增强投资者筛选市场信息的能力,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发现惯性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这表明股票价格在较短期内存在继续朝同一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存在“惯性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有效市场理论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对1997—2002年我国上海股市342家上市公司发行的A股进行“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股票价格同样也存在短期的惯性现象,因为采用价格惯性策略,即买入前6个月高收益率的股票组合而卖出前6个月低收益率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一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采用盈余惯性策略,即买入意外盈利的股票组合而卖出意外亏损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半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这些发现验证了行为金融学提出的“反应不足模式”,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存在“保守性心理偏差”而对与价格变化和盈余变化相关的“公开信息”反应不足,或是因为与价格变化和盈余变化相关的“私有信息”在投资者中“扩散缓慢”导致反应不足。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8,(3):126-141
本文结合Hong&Stein(1999)的模型、传播学中"两级传播理论"、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考察信息传播和投资者关注度如何共同影响股票价格,并对"百度股市通"选股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汇报以下3个主要发现:(1)"百度股市通"筛选出了在源信息发布后具有短期价格动量的热门股票,所选股票在"二次传播"日前具有超额收益和超额交易量。(2)"股票推荐"加速市场对源信息的定价过程,在推荐发布当日即实现充分定价。(3)市场在"股票推荐"发布日过度反应,次日反转;"股票推荐"与"初次传播"间隔越小,股价过度反应程度越大。综合起来,"百度股市通"产生了舆论影响力,加速了信息融入市场的过程,但是对于所推荐股票的长期价格没有影响。有限关注是媒体产生舆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以往研究注重信息而忽视传播,本文弥补了这一不足,所得结论可以对互联网财经媒体的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