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母亲     
张维迎 《英才》2008,(7):112-115
母亲走了,永远地走了。时间是2008年农历五月初三下午两点五十分,离端午节还有两天,离她老人家73岁的生日还有整整半年。母亲早走了两个多小时,没有让我见她最后一面。此为,我终身遗憾。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已90岁高龄了。她慈祥、善良、勤劳、朴实。母亲从小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与邻里和睦相处。她常说:“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亏自己,也不能亏别人。”我的母亲一生中育养6个儿女,现已是五世同堂的老祖母了。儿子、女儿、孙子、外孙、重孙、重重孙近50余口,后辈们都很尊重、孝敬她。视她为家中之宝、家中之福。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     
母亲是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勤劳、朴实而善良,像许许多多农村妇女一样,一年四季都在故乡那片黄土地上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深深的皱纹布满了母亲那饱经岁月沧桑的脸。一双生满老茧粗糙的手,就像干裂的树皮,那是母亲勤劳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这篇《背影》中,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描述,曾经感动过一代人。也许,学生时代的我们,尚不能完全理解文中的深切感情,但在长大成人之后,那朴实无华的文字一定会激荡起你我心里的一泓涟漪。父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份感情,从没有半点修饰,且与生俱来。但是,反观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却是从无到有、从不知到自觉的。越是到了父母年岁大了,我们才越能体会他们的舔犊之情,既浓且烈。况且,两代人之间,轰轰烈烈的故事并不会经常出现,反而是点点滴滴的些许小事,才是人性中最柔软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编辑袁冬林女士已退休,正为她的母亲浦熙修编纂文集。搜集故(?)掸去岁月的尘封,使她对已故去28年的母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我和母亲     
无论商场中奋力厮杀,还是挑战前傲然一笑,企业家们展现给世人的常常是勇敢、刚强的自我.而企业家精神,往往是在母亲怀抱里培养起来的.母亲节将至,三位企业家做客企业家分享栏目,讲述我和母亲的温暖故事.  相似文献   

7.
读企业家们交来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时时感染着我们,甚至有时候因为他们的感动而感动。我们知道这是真实的。这不是自我标榜,而是一种人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记忆中的母亲一点也谈不上美丽,并且可以说有些丑,但父亲的长相的确可以称得上英俊。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还比较讲究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时期,父母的搭配显得有些不太协调,但他们却一辈子恩爱,相依相扶地走完一生。  相似文献   

9.
我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母亲就背着我出入云贵川边境,像地下工作者一样做生意。那是70年代初,一切资本主义的尾巴都割得差不多了,除了国营商店凭票进行的买卖,所有交易均属黑市,均为非法。但是,我家五口人,父母,两个哥哥和我,已由城镇强制迁到乡下。父母都不善农事,两个哥哥一个10岁,一个12岁,正是会吃会顽皮而不会干活的年纪,五张嘴天天要吃饭,母亲不得不背上我做黑市生意。一个妇道人家,又拖娃带崽,不容易引人注  相似文献   

10.
张雷 《乡镇论坛》2010,(29):29-29
年近六旬的母亲一生操劳,落下了不少的病根。为了消除和减轻母亲的病痛,我们兄妹三人四处打听哪里有根治疾病的良医妙方。大大小小的医院我们进出了无数次,却迟迟没有发现能治好母亲疾病的良方。按照医生的嘱咐吃药打针近10年,钱是花费了不少,却没有明显疗效。如今,饱受吃药打针之苦的母亲说什么都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了,一向性格开朗的母亲也变得神情抑郁。  相似文献   

11.
佳节思亲。最近,耳畔不时响起“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歌声。一听这旋律,辄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母亲,她给人以生命、温暖、深爱。其恩其情,比天高,比海深,永生报之不尽,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崇高而神圣的字眼。在人们心目中,她是爱的源泉,恩的象征,善的化身。因此,人们喜欢把恩重情深者喻之为母亲。众所周知,亿万炎黄子孙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满怀深情地把生己养己的祖国和让祖国“旧貌变新颜”的中国共产党,比作慈母。“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雷锋等同志唱出了亿万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2.
李剑红 《数据》2011,(6):53-53
我曾经是个典型的"月光族",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花,我喜欢买漂亮衣服、买漂亮鞋子、买高级化妆品,还喜欢请朋友们吃饭。  相似文献   

13.
“正出”“庶出”孰真孰假?“皇亲国戚”是福是祸?——“没落王爷”赵大年的身世之谜讳莫如深家族史我的父系、祖辈,是从东北进关的满族,定居北京的旗人,世袭的武官,住在皇城以内,紫禁城以外的四合院里。奇怪的是我父亲,身为八旗子弟,却一直冒充  相似文献   

14.
昨天夜里妹妹哭着打来电话。她说:母亲被抓走了。我的心一沉,没想到这一天来得竟是这样快。我咬紧牙,可眼泪仍止不住地往下流淌。我稳了稳情绪,告诉自己不许哭,一定要坚强。因为还有妹妹,她才十几岁,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她怎能承受啊!我不停地安慰着妹妹,让她安心学习,我会想办法的。妹妹好像找到了依靠,恋恋不舍地挂断了电话。我静静地走出宿舍,躺在校园的草地上,在夜幕的掩饰下我的眼泪肆无忌惮地奔流。夜风吹过,我的感情如潮水般在脑海里奔腾。“感情对什么东西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时空的。”母亲啊!你在哪里?不知你是否能感受到儿子…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企业文化》2004,(6M):U006-U006
“我高三快高考时,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着。乞,被爸爸碰上几次,他心疼了。其实那时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否则也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4,(6M):U005-U005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都很和睦。  相似文献   

17.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12,(6):116-117
荣格曾说:我,我们=完整的我。当我们沿着人格隧道去一探究竟时,会发现还有许多我们不曾注意到的信息密码——它潜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完全是无意识状态的行为和认知。正所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许多人身上,都留有父母行为的影响和投射。  相似文献   

18.
19.
那穗麦,那穗跃动着粒粒金子的麦从农民手中不慎遗落如枚金币,在空荡荡的田野里熠熠生辉在沉甸甸的岁月里眨着亮晶晶的眼那穗麦,那穗遗落在田野深处的麦睁大企盼知音的眼锃亮的回乡皮鞋碾过那穗孤零零的麦那穗饱蘸泥土味道进发高贵气息的麦  相似文献   

20.
朱雪尘  徐冠巨 《英才》2007,(3):78-81
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希望之火在他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泯灭过。这是一种毅力,也是一个家长责任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