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管理》2011,(10):44-45
→彼得.圣吉在西方管理学家中,是极特殊的一位,也是《中外管理》在15年前看到其特殊价值,率先在中国企业界深度推荐和实践宣导的—位。正如2004年彼得·圣吉专程参加“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时,本刊杨沛霆总编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中外管理》2006,(8):22-22
2006年7月13日,本刊总编杨沛霆教授应邀访问了万向集团,与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先生就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鲁冠球对《中外管理》创刊15周年表示了衷心的祝贺,接受了本刊年度恳谈会邀请及“管理15年”的专访,并题词“人人头上一方天,个个争当一把手。”  相似文献   

3.
《中外管理》2014,(1):14-14
2013年11月30日,本刊杨光总编应“中外官产学伙伴智园”发起园丁单位:南开大学商学院的邀请,参加了2013“中国·实践-管理”论坛。本次论坛以“挑战·创新·突破——基于中国管理实践的学术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在“中国管理实践与学术观点”圆桌论坛上,杨光总编与华南理工大学陈春花教授等几位学者一起,就当前企业管理的趋势,以及与商科教育的关系发表了观点,受到与会各界好评。《中外管理》杂志同时是本次会议的合作单位。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和《中外管理》杂志杨沛霆总编见面。他提到马上就是《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0期了,正筹备出一本特刊,想请我撰写这期特刊的卷首语。一本可以说和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创办的杂志,18年来一直关心我们企业的发展,自负盈亏,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如今《中外管理》又作为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连接企业管理实践的一个很好平台,所以我就欣然应允了。  相似文献   

5.
魏家福 《中外管理》2005,(12):40-40
我们是同道者 《中外管理》杂志是一本我很喜爱、很优秀的企业管理杂志。在1999年到今年5月.担任理事长期间.我曾先后参加并主持了两届《中外管理》杂志主办的”官产学峰会”.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外管理》杂志及其举办的“官产学峰会”14年时间里在广大企业界、学界所积累起来的品牌与信任.  相似文献   

6.
阳光 《中外管理》2011,(12):3-3
《杨沛霆卷首"千字文"》序言《中外管理》杂志总编、创办者,也是我敬爱的父亲杨沛霆教授20年卷首语合辑,在我们杂志创刊整20年之际,终于面世了。感恩读者,做企业的贴心人这本合辑,  相似文献   

7.
《中外管理》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一本杂志,很有特色,而且给人启示。尤其是总编的卷首语,每篇我都看。20年走过来留下了很好的轨迹,希望她随着时代的前进办得更好。原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  相似文献   

8.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很高兴能够应邀出席《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的晚宴。首先,要向《中外管理》的创业者们、员工们、顾问们,以及在各个领域支持《中外管理》的同志们表示热烈地祝贺!我和沛霆先生是1997年在香港开会的时候认识的。因为当时我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  相似文献   

9.
在4月刊中,我读到了《寻找“丰田原点”》的文章。可以说这是在“丰田召回门”事件中,非常冷静思考的一篇文章。我是通过《中外管理》认识“丰田生产方式”的,作为读者我很高兴地看到仍有一家媒体能不一窝蜂地棒杀—个企业、一种管理思想,而是冷静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执行力的要害在于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扬 《中外管理》2004,(5):45-45
1999年,在我们《中外管理》杂志社的一次理事会上,我问麦肯锡(中国)顾问公司的高级顾问程嘉树先生:”麦肯锡来中国工作已近10年,为我们中国公司做了不少咨询,肯定对中国公司有所认识.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他说:”有两点很值得中国企业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11,(10):24-24
→企业家如何自我保护?这是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经营的核心问胚,也是《中外管理》长期关注的重要命题。从1995年到2001年,每当民营经济面临重要考验的时刻(前者是中国经济开始宏观调控不久,后者则是中国加入WTO),《中外管理》都在“官产学恳谈会”上就此命题进行深入探讨。而“想大事,做实事,不出事!”则是2001年“第1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杨沛霆总编对企业家的重要建议之一。虽然这“三事原则”是《中外管理》长期秉持的核心理念,但此时提出则别有深意。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经历20年风雨路,取得了中外瞩目的进步与发展,20年的发展得益于生的逢时,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以杨沛霆总编为领军人物的团队的拼搏,当然也得益  相似文献   

13.
本刊动态     
本刊总编连任中原油气独立董事;《管理评论》专文介绍本刊总编;本刊“制造业主管培训班”海尔取经。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我随《中外管理》杂志“中外管理全球行”到日本进行企业考察。其中,未来工业株式会社(简称“未来”)的文化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外管理》2011,(10):34-35
→作为《中外管理》最为推崇的管理学家,本刊总编杨沛霆曾在“杜拉克(也被译作“德鲁克”)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上,对其思想做过这样的高度提炼:“杜拉克管理思想给我们的影响有几点是重要的:第一,管理不是管别人,首先管好自己;第二,不要只看内部做得怎么样了,关键是用外部的输出来看我们内部的成就;第三,实践是管理之本。”  相似文献   

16.
管加东 《中外管理》2009,(8):119-120
作为本刊200期特辑的热心读者代表,管加东创造了几个“最”:连续参加的官产学恳谈会最多(16届),持续订阅《中外管理》杂志最久(16年)。他说:“我对《中外管理》是一见钟情、情有独钟,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杂志……”  相似文献   

17.
刘威 《中外管理》2014,(2):20-20
2013年12月28-29日,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外官产学伙伴智园、中科商学研究院等联合主办,《中外管理》作为媒体主办的"CCTV《中国创业榜样》浙江峰会暨第九届中国民营企业家(领袖)论坛",在杭州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政·新局·创业·创新"。本刊总编杨光邀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为大会做了"解读三中全会后中小企业出路"的主题演讲,并携《中外管理》第九届"管理中国"总评选的获奖代表企业:华耐家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贾锋、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边书平,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06,(4):66-69
“大话人力资源管理”版块为2006年《中外管理》杂志与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公司共同开设的版块。该版块每个月邀请CEO、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回答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内容为情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讨论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更多角度地展现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不同角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请各位读者热心参与,每期话题也会在www.zwglcom.on上公开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读者评刊■《寻找丰田原点》在4月刊中,我读到了《寻找丰田原点》的文章。可以说这是在丰田召回门事件中,非常冷静思考的一篇文章。我是通过《中外管理》认识丰田生产方式的,作为读者我很高兴地看到仍有  相似文献   

20.
化石 《中外管理》2014,(8):14-14
6月15-24日,由《中外管理》杂志主办与策划,总编杨光任团长,原中国驻德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兼本刊顾问卢秋田作为全程顾问,20位中国企业家组成的“深度体验德国制造DNA”考察团,取得圆满成功。作为本刊组织的第二次德国企业考察活动,其规格与价值达到了自2006年开创“管理全球行”项目以来的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