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环境变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以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框架,来研究大型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应,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其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北方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在这一工程的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源头和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汉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但目前汉水流域已面临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汉水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得出,要解决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促进汉水流域的县域生态产业开发,同时指出汉水流域的县域生态产业的构建主要包括主体构建、客体构建和环体构建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目前正处在建设的关键期、高峰期,但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常见病以及质量通病,为避免由于质量问题影响该工程的正常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全线开展了一次质量集中整治工作,在工作开展之后,全线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均有大大提升,这给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以及将来的正常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阎庆 《时代经贸》2007,(2Z):53-54,66
南水北调作为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讲,应站在循环经济高度,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来实施。从现代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必须从系统定量的角度研究水资源系统与水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行为、演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将自然资源外生变量内生化,指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相似文献   

5.
<正>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是解决中原、华北及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中线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支流汉水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过河南的南阳地区、平顶山市到郑州,经焦作、安阳等市,沿太行山东边缘进入河北。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初步设计是从荥阳县的牛口峪采用渡槽形式过黄河,南岸水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除改革用水技术和用水制度、水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制度以及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海水利用等措施外,还应从调整工业布局,实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找出路。分析了调整工业布局,迁移工厂,产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划算,鉴于我国三峡工程尚未完工,为再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国家财力负担过重,这一代人负担过重,建议“南水北调”缓行。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1月27日正式开工。这项迄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将为全球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环保等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按照国家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率先动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308亿元。有关专家预计,南水北调工程历时50年,总投资将近5000亿元。专家分析,“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所需技术与装备,由于技术含量高、性能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中国目前还难以完全自行解决,很可能要采取技术引进,以合作生产或纯进口方…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1月27日正式开工。这项迄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将为全球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环保等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按照国家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率先动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308亿元。有关专家预计,南水北调工程历时50年,总投资将近5000亿元。专家分析,“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所需技术与装备,由于技术含量高、性能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中国目前还难以完全自行解决,很可能要采取技术引进,以合作生产或纯进口方…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特大的跨地区、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对于改善我国水资源配置利用,缓解北方缺水现状,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全长1432km,输水总干渠以明渠为主,长1103km,约占总渠的80%,是典型的长距离线性渠道水工程,渠道过水断面为梯形,采用混凝土衬砌,渠道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总渠的运行与安全,文章试分析渠道衬砌的结构特点,施工流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南水北调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当前水资源分布不均的一项重要工程。河南省位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严重限制了河南省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位于南水北调中线的河南省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利弊分析,简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略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属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其补偿方式有着复杂的多样性,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应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和补偿主体多元化机制,强化和完善生态补偿的税收调节机制,实行水源区生态标志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环境经济》2004,(9):11-12
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9家银行组成的南水北调工程银团贷款银行间框架性合作协议不久前在北京正式签署。此举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贷款的银团组成,工程贷款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环境经济》2008,(3):7
在近期召开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说,2008年南水北调主要目标已经确定,工程建设将全面提速。作为向北京应急供水的中线京石段工程,当前已进入攻坚阶段,能确保实现奥运会前通水目标。张基尧强调,“南水北调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始终把节水放在首位。”要坚持“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确保调来的都是干净的水。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区际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是我国百年大计的一项重点工程。江泽民总中记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曾经讲到的四大跨世纪特大工程,其中就有南水北调一项。如此浩大的调水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非轻而易举。这就需要根据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多方面的科学论证,然后根据它的优劣得失,分别先后缓急,着手实施。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为此,我国有关领导部门和科学技术专家数年来已多次进行研讨论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科学地有理有据地发表了许多宝贵意见。水资源长江丰富黄河不足我国北方缺水,…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根据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初,工程累计供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市1.4亿人口,为优化我国水资源格局,满足沿线群众生活用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也日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6,(9)
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对山东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南水北调对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经济效益的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期货市场转移南水北调中水价波动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郁 《经济地理》2002,22(2):157-160
南水北调是缓解北方水资源危机而采取的大规模调水工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该工程中水资源配置将采用市场机制运作,由供求关系形成水的价格,水价波动决定了价格风险的存在,而水价过高将给企业带来成本的提高或利润的下降。为此,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的城市工业用水,提出利用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来规避水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国跨世纪的又一宏伟水利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沿革,论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的主要影响及湖北省的补偿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先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描述,然后就南水北调、东水西调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