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谁会相信成功的人并不聪明?但事实真的如此。 我们先来界定一下聪明的含义,聪明是指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样的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也包括成功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的智商并不突出,所以说并不聪明。 我至少与100位以上的成功企业家有过交流。就我个人的感受,他们中间最多只  相似文献   

2.
何琛 《浙江工商》2006,(7):43-44
“我们有天下最便宜的企业家——工资福利最低,同时我们又有天下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大量亏损”。某学者的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企业长期存在的对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和重视不够的现状。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者的人均月收入达到1万元上只占到32%,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职工人均收入比较,前者只是后者的3—4倍?并且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都否认自己的收入水平与经营业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企业发财有三条路可走:垄断、投机、创新。 西部如同“和氏壁”,西部石头多,有谁能看到其中有玉、有金子、有无限商机,谁就可能发财。 西部市场与发财机会 东部企业家大都很精明,他们能看到现成的市场,也很能适应,可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创造性.很难发觉潜在的市场,更不敢去开拓新天地。西部有其特殊性,有独特的资源与巨大的潜在市场。如何认识西部,就如同“和氏壁’的故事.是玉还是红宝石、“祖母绿”,未加工前外表上和一般石头没有明显区别。西部石头多,有谁能看到其中有玉.有金子、有无限商机,谁就可能发财。 中国企业的大…  相似文献   

4.
企业要兴旺发达,企业家的出发点应该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掌握和运用人的艺术和战略,全力以赴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基本思想是,唯贤是举原则,知人是基础,容才是根本,善任是关键。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一战略性的,意味着企业家的人才观必须和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决裂。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解决人才问题上的困难,就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尽快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家的人才观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谁拥有佬,谁就拥有产品,拥有市场,拥有财富。现在是真正从机制,体制上加以改革,以确保企业家人才观顺利转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天下最昂贵的企业制度,也有着天下最便宜的企业家。畸型的企业制度孕育了诸多变态的“企业家现象”。良心和道德是救不了中国企业的,那么,要给中国企业家们戴上怎样的黄金手铐呢?  相似文献   

6.
投资就是投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和逐步规范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能生存下来都很不容易。所以,企业无论大小,每个企业家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正因为如此,在过去多年的投资中,我都比较好地处理了与企业家的关系。我已经投资了将近10家企业,比较幸运的是其中大多也都有了较好的回报,我也与其中大多数企业家成为了好朋友。把企业家真的当成合作的伙伴和朋友,互相尊重,相互欣赏,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有一大批企业家来支撑。企业是人与人的合作,企业家要组织合作,要把人聚拢在一起,实现1加1大于2,这是不容易的事。我们知道,华人在组织方面和西方是不大相同的。在世界范围内,一谈起华人的企业,首先想到的就是个人。像大陆的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冯仑,还有香港的李嘉诚、霍英东等,人们总是把他们的名字放在企业前面,这是一个特点。而国外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我们一般不知道他的总裁是谁,经理是谁,可我们知道这个企业。这说明在中国的企业里,企业家个人的作用相当大。这也说明,中国民营经济要…  相似文献   

8.
当企业长到一定规模,企业家生存和“生活”的理想先后满足之后,其创业的激情自然就有减退的危险。日前,在武汉的一次座谈会上,那些腰缠万贯的民营企业家们首次承认了这一事实。因为就在他们稍微“松懈”的一刹那,“中国犹太人”温州客已将“温州工业园”建在了家门口,让这些志得意满的企业家惊出了一身冷汗!“谁带走  相似文献   

9.
黄钟  杜登彬 《新财经》2001,(11):34-46
离加入WTO的最后时刻,越来越近了。“国民待遇”这个词不知是何时起在中国大陆变的时髦起来。一些学者和民营企业家在自己的国家居然呼吁起国民待遇,企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外国企业,企业家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外国人。本来国民待遇是相对于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而言的。何以一个公民、一类企业要在自己的祖国要求国民待遇呢?也许,直接要求平等,要求公民权利等等,在现实的环境里多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忌讳,因此就有了要求国民待遇这样的温和却更具讽刺意味的吁求。见怪不怪不伦不类之中,蕴涵的是一种莫名的悲哀。是企业家的悲哀,也是中国的。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远离悲哀恐怕还需要时间,而且是不短的时间。据资料表明,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就超过2亿人。贡献有目共睹。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参天大树,不过依然是一株空心的参天大树。尽管民营经济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他们却往往翼望加入WTO会给中国的制度环境带来积极的变化。人们总是希望搭便车,希望享受免费的午餐。这种思想使得中国民营经济的软弱无力的一面表露无遗,因为这意味着追求权利的能力或者冲动的缺失。在即将入世之际,中国没有理由不认真审视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地球生物圈的繁衍更迭,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与变化之中。世界上的百事万物,只有“变”才能富于活力,也才能有发展,人如此,企业亦如此。一、成就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白酒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传统产业,其作业方式、营销模式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还很原始,竞争也处于较低层次。谁先打破常规思维,谁就能得到超常规的发展!而湖北白酒龙头老大——枝江酒业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就是思想解放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投资就是投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和逐步规范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能生存下来都很不容易。所以,企业无论大小,每个企业家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正因为如此,在过去多年的投资中,我都比较好地处理了与企业家的关系。我已经投资了将近10家企业,比较幸运的是其中大多也都有了较好的回报,我也与其中大多数企业家成为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2.
80后“企业家”学长
  “在我上学、创业阶段得到了学校和同学的帮助支持,现在我有能力了,要想办法回报他们,可能我的回报还很微不足道,但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不是无所不能的!”北京市三晶现代科技集团总裁张力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时,感慨道:“老板不是无所不能的!”很多企业家在经历了多年的坎坷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但还有不少企业家没有意识或拒不承认这一点,当他们把企业做起来后,他们无不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地想:我是万能的!企业搞好是因为我有本事!当企业出问题后,他们便认为是下面人没做好。其实,企业家也是人,是很普通的人!无所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会出现的!只有蠢人才会这样想!企业家都是聪明人,但有时头脑发昏,看不准自己高低胖瘦,说不清自己吃几碗干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区建设》2013,(8):44-47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拥有的财富能使多少人得到幸福。”此话出自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位企业家之口。这位企业家为了让自己的财富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每年坚持把利润的40%用来回报社会,10年来累计为公益和慈善事业出资1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没有人愿意倒霉,没有人活该倒霉,也没有人注定就得倒霉。然而,世事无常,有幸运的人,自然也有倒霉的人。回首2005年那些倒霉失意的企业家们,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背时”?也许是因为他们早期的资本积累有原罪的痕迹,也许是因为他们的资本扩张太过疯狂,也许是因为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够正确,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有漏洞,也许是因为他们在企业公共传播体系的构建上太过幼稚,也许是因为他们作为企业家,必然要经历这样那样的风浪。  相似文献   

16.
五年的时间,为3000多家IT企业提供了近2万名专业人才; 每年,实现超过100%的销售增长; 微软、英特尔等世界IT巨头成为它的盟军; 一百多个股东与它联手…… 它是谁?它的名字叫“思远”。 创业之初,思远只有4个人,他们没有一个是投资家,没有一个是企业家,没有一个是教育家,办公室是租来的,培训教室也是租来的,唯一属于他们的是一个“想法”——要为求职者打通走进企业的隧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达观 《新财经》2001,(5):20-23
谁能膨胀我们的财富?眼下,刘淇、徐匡迪求才若渴,都想将天下英才悉数网罗到自己的麾下。他们都向我们发来了招贤帖子。京沪两大营垒,我们何去何从?我们是谁——知识型的投资者、创业者.求职者。  相似文献   

18.
我怀疑,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十年后,只会有两个人常常想起我来。那就是亨利和汉娜。他们是我的遗产,所以我希望他们茁壮成长——当然也希望他们能深情地记起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以后的交通性制度安排:对企业家才能配置产生了双重影响,它既使企业家能够从事生产性创新活动,又是寻租腐败等泛滥的根源所在 自1934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问世以来,企业家才能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鲍莫尔进一步指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或者说,在不同的活动回报规则下,企业家才能在生产性活动或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有很大的区别。此后,墨菲等人详细讨论了影响企业家才能配置的各种因素,其中与政府和市场有关的制度环境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推崇中国式管理,很多人重视中国式管理,也有一此人至今仍然否认中国式管理的存在。他们认为,管理学完全是由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学者们探索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不存在中国式管理。读一读舒化鲁的新书,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